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清官服“衣冠禽獸”指南,承襲傳統文化內涵

全文共2282字 | 閱讀需5分鐘

衣冠上的紋飾,承襲著傳統文化的內涵。

“衣冠禽獸”這個詞語的詞義變化很大,最初是用來形容官服上繡繪有飛禽走獸的明代官員,它原本是一個光宗耀祖的褒義詞。喜歡看以明清兩代為時代背景影視劇的讀者肯定不會陌生,歷史劇裡服裝上繡的各種飛禽走獸,代表著皇室成員和官員的品級,是非常具有時代特色的禮儀性裝飾。

可惜在電視劇上,這些圖案往往一閃而過。那麽明清的這些衣冠上的禽獸,都是些什麽呢?

大明衣冠禽獸

官員的補子最早出現在明代初年,由朱元璋指定,大小在40厘米見方,根據不同的品級和身份,繡有不同寓意的禽獸。

下面我們來一一看一下:

王爺、伯爵、駙馬等皇室宗親的官服上繡的是麒麟和白澤。兩者都是戰鬥力強大但不傷無辜的神獸,其寓意不言而喻。

麒麟和白澤(雖然麒麟長得有點像龍, 但人家是有蹄子的)

一品文官補子上繡的是仙鶴,這是僅次於鳳凰的鳥,正所謂“一鳥之下,萬鳥之上”,而且皮毛純白,象徵清正廉潔。

二品文官的是錦雞。古人認為錦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是君子的楷模。

三品文官的孔雀顏色豐富,雍容華貴,尤其是雄孔雀開屏,絕對是聖王降世時才會出現的吉兆。

四品文官的代表物是雲雁,也就是飛得很高的大雁,它志存高遠的寓意就不用多說了吧。

五品文官的代表動物是白鷳,這是一種毛色華麗,通體潔白的鳥,走路的姿勢四平八穩,不急不躁。

六品官服繡的是鷺鷥,能在驚濤拍岸中穩坐釣魚台,在濁亂的時事中保持自身的品格。

七品文官的代表鳥是鸂鶒[xī chì] ,是一種紫色的鴛鴦,象徵著忠貞不二。

八品文官的鳥是黃鸝,特色是身披黃色的羽衣,又能叫出美妙的聲音,也被認為是吉祥富貴的象徵。

九品文官的補子上印的則是鵪鶉,“鵪”同“安”,寓意這些基層官員能夠讓國家長治久安、國泰民安。

文官的補子上繡的都是鳥類,是因為鳥類看上去比較無害,沒有戰鬥力。而到了武官身上,各種戰鬥力爆表的猛獸就要出來了。

一品二品武將的猛獸是獅子,也就是龍子之一的狻猊,能食其他猛獸,極其威猛。

三品武將是老虎,也是強大的猛獸,比獅子稍弱一些。

四品的是豹子,是矯健威猛的野獸,而且還有“君子豹變”之說,君子應當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成為一個完人。

五品的是熊,力大無窮,詩經所謂“唯熊唯羆,男子之樣”,是個男子漢該有的樣子。

六七品的是彪,威力介於虎豹之間,性情更為殘暴,代表著上陣殺敵的能力。

八品的是犀牛,這種生物皮糙肉厚,角可以製作武器,皮可以製作鎧甲,軍事能力滿分。

九品是海馬,不過不是你想的海馬,而真的是能在海裡跑的馬,矯健英俊,並寄托了皇帝對武官海陸兼備的期望。

承前啟後的歷史紋樣

雖然這些衣冠上的禽獸在中國官場禮儀系統中定型得比較晚,但它卻並非由朱元璋突發奇想首創。根據《舊唐書·輿服志》記載,武則天就曾給得力官員們賞賜繡花背衫,武官的裝飾是獅子、麒麟、虎豹等猛獸,文官的裝飾是鳳、大雁這類祥鳥,王爺的則是鹿。

雖然學界仍然懷疑武則天和後世的補子是不是有明確的關係,但巧合的是,到了明代補子制度正式定型的時候,文官以鳥裝飾,武官以獸裝飾,和當年武則天的選擇正好是匹配的。

除了根據品級授予的禽獸以外,明代皇帝還為檢查風紀的官員額外設計了獬豸(xiè zhì)的圖樣。這是一種有一根尖角,能明辨善惡,專門攻擊壞人的神獸。今天中國的人民法院和檢察院門口,還很常見這種神獸的雕像。

由於一直以來清宮戲都比較多,所以中國觀眾主要是在清代背景的歷史電視劇裡認識這些“衣冠禽獸”的。其實在明代的基礎上,清朝還是做了一些修改的,使其更適應其實際情況。

比如清代的四品文官補子從雲雀變成了鴛鴦,其實和七品用的鸂鶒有點重複,但更強調其忠心耿耿。而八九品的補子也從黃鸝和鵪鶉改為了鵪鶉和藍鵲。

而在武官方面,清朝則做了更多調整。他們讓一品武官穿上了麒麟的補子,在三四品武官的虎豹紋飾對調,最終形成了清朝特色的補子系統。

意義都在細節裡

在各種飛禽補子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大氣而動感的祥雲紋。這種紋樣出現,當然和鳥類有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它自己在傳統文化中也有很明確的象徵意義——祥瑞高升。

故宮裡最出名的祥雲紋出現在前三殿中的保和殿北。那裡有一座著名的丹陛,其上浮雕有九條龍,沿著層層疊疊的祥雲紋飾逐漸飛騰,是中國古代石雕工藝的巔峰之作。龍,代表的自然是皇帝,而雲,則是龍得以成型的吉祥背景。所謂“雲從龍,風從虎”,是極為高貴美好的寄托。

除此之外,在明清武官的補子紋樣中,你也經常能找到海水江崖紋,也就是幾條斜杠的堆疊。

幾何上很簡單,寓意上卻很複雜。海水江崖紋上的斜杠模擬的是山嶽的形象,而山丘在傳統文化裡寓意穩固與恆久。官員會將其繡在補子和朝服邊緣,皇帝也會在龍袍上應用這個設計元素,象徵君子沉穩、國土安寧。

在很多水禽和水獸圖案的補子上,為了表現其在水中的行動,古人還應用了特殊的水紋。除了增加畫面的表現力,用水也和中國文人信奉“水樂於處低,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君子心態有關。

而在故宮裡,你也總能在宮殿上方的結構——藻井裡看到水紋。從寓意上看,它象徵著木結構的宮殿由水保護,不容易失火;從建築美學上看,它用繁複的同心結構塑造了頂部的空間縱深,讓宮殿更顯深邃高大。

君子理容,是修養的一部分;君子研習傳統文化,也是修養的一部分。明清故宮和“衣冠禽獸”們,正是為了讓文化內涵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時時提醒自己君子之道,才將美好的紋飾放入了建築裝飾和服裝之中。

· 有一種愛叫做點讚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