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讀古典詩詞能長壽?95歲葉嘉瑩一生為古詩詞奔波如今仍精神矍鑠

95歲高齡的葉嘉瑩,一生都在為古詩詞奔波,她說過:「學習古典詩詞最大的好處就是使你的心靈不死。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詩詞傳給下一代人。我之所以喜愛古典詩詞,是出於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一種感發的生命,對我的感動和召喚。我希望能用微薄的力量,喚醒人們對於古典詩詞的熱愛,因為這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財富,可以使我們這些生活在物慾奔流之社會中的人們,找到一個寧靜的心靈空間。」

葉嘉瑩1924年7月出生在北京,一個滿族書香世家。「七七事變」後,父親獨自去南方,幾年後母親去世,葉嘉瑩與兩個弟弟相依為命。1941年,她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專攻古典文學,師從古典詩詞名家顧隨先生。顧隨曾在給她的信中寫道:「假使苦水(顧隨別號)有法可傳,則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盡得之。」意思是說,我會的,你葉嘉瑩全都會了。

(葉嘉瑩後排右二與老師顧隨)

1945年大學畢業後,葉嘉瑩當了老師。1948年,她結婚後隨丈夫遷居台灣。50年代在台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任教,培養了一批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專業人才。1966年,她赴派往美國講學,先後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是當時為數不多用英語講授中國古典詩詞的中國學者之一。1969年,她定居加拿大溫哥華,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葉嘉瑩是最早回到祖國的遊子。1974年,她終於踏上故鄉的土地。1977年,她又和丈夫、小女兒一起回來。她們在全國旅行,在火車上看到許多人拿著《唐詩三百首》之類的詩詞在讀,這樣的畫面讓她無比感動。回到溫哥華,她開始申請回國教書。1979年,葉嘉瑩穿了一件當時流行的藍色女乾部服,登上北京大學的講壇。

在北大短期講課後,1979年3月,葉嘉瑩受恩師顧隨先生的好友李霽野先生的邀請,轉到南開大學。當時唐山大地震過去了三年,南大操場上還搭著許多臨建棚,老師一個月的薪水只有幾十塊人民幣。葉嘉瑩決定不讓學校為她花一分錢,吃住行完全自費,講課也不要報酬。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下來,她在國內幾十所大學講課,都沒拿過報酬。還去過新疆、蘭州等地方,全是義務講學。

(第二排左六C位葉嘉瑩)

南開大學中文係為葉嘉瑩安排的課程,是講授漢魏南北朝詩。那時候她已經55歲了,每周上課兩次,地點在主樓一間可以坐300人的大階梯教室。同學們反響極為熱烈,慕名而來的更有許多天津其他院校的學生,臨時增加的課桌椅一直排到講台邊緣和教室門口,以致於有時葉嘉瑩想要走進教室都十分困難。

南開大學中文系無奈出一下策:只有持聽課證的同學方可入場。這樣一來引起了其他院校學生的不滿。天津師範大學一個女生,用蘿蔔刻了南開大學中文系的圖章,自製了一個假聽課證。假聽課證越來越多,每回上課教室裡依然擠滿了人。

葉嘉瑩離開南開前的最後一課,下課鈴聲響起時,沒有一個學生離開。她繼續讀詩、講詩,直到深夜。她做了一首詩:「白晝談詩夜講詞,諸生與我共成癡。臨岐一課渾難罷,直到深宵夜角吹。」「臨岐」是贈別的意思,中文系特別為葉先生舉行歡送會,葉先生題詩一首:「難駐遊程似箭催,每於別後首重回。好題詩句留盟證,更約他年我再來。」

(葉嘉瑩與弟子席慕容)

從那之後,葉嘉瑩每年都要利用假期回國講學。1989年退休後,她更是每年都要用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來國內講學,其餘時間仍活躍在世界各地的大學講壇上。凡是聽過她講課的人,無不對她專深的知識、心靈的境界、優雅的氣質深深嘆服。

1991年,葉嘉瑩在南開大學創辦「比較文學研究所」,後更名為「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1993年她受邀擔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並捐出10萬美元設立「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2002年,葉嘉瑩在天津南開大學定居。

(葉嘉瑩)

近些年,南開大學建成了「迦陵學舍」。「迦陵」是葉嘉瑩的號,此後她長期居住於此。這個「家」不僅是居住之所,更是書院,是講授、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地方。還開闢了文史資料藏室,專門陳列葉嘉瑩歸國後帶回的大量文史資料,供研究者閱覽。

葉嘉瑩自幼喜愛荷花,晚年她曾說:「在祖國所見的各地荷花中,以南開大學馬蹄湖中之荷花予我之印象最為深刻。有一天我到馬蹄湖邊散步,當時已是涼風蕭瑟的秋天,我雖然也不免有自傷遲暮之感,可是想到古典文化研究所已經建成,又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贊助,心中自然也不免有種欣幸感激之情。」

(葉嘉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