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瑞思教育袁雪:未來不缺會說英語的人,具備文化勝任力更了不起

未來網北京1月30日電(記者 謝深森)袁雪語速很快,在一個小時的採訪中,她不斷闡述著自己對於瑞思教育教學理念的理解。她會談及自己的孩子,談及目前社會上家長們的焦慮,她也關心世界經濟、貿易大勢,並且嘗試解釋大環境對於教育的影響。

瑞思教育學術高級副總裁袁雪。受訪者供圖

加入瑞思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英語教師是她的本職工作。從2007年加入瑞思至今,袁雪一直致力於「用英語做教育」這個事業,現在,她是瑞思教育學術高級副總裁,但本質上她仍然是一個教育者。

「英語教育,遠不止一本書、一堂課」

據介紹,袁雪在國內任教五年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基礎教育學碩士學位,赴美期間,獲得美國紐約州教師資格證,在美國公立學校執教多年。

中美兩國的教育背景,讓袁雪在歸國從事英語教育的時候,有著別樣的思考,她認為,英語教育背後,不該只是簡單的教材或者課堂,更應該考慮的是語言蘊含的文化意義。

1月中旬,瑞思上線了第九屆小達人活動,據了解今年小達人活動的主題是「文化智願者」。袁雪介紹,世界是相「通」的,希望學生通過活動,承擔起助力不同文化間相通相融的歷史使命,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不同文化間理解差異、加深了解、減少誤解、彼此包容、彼此尊重,在增進中國情懷的同時,也培養跨文化理解力,從而成為具備文化勝任力的國際化人才。

對於文化勝任力這個概念,袁雪認為,首先學生應該對自我的文化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如果你不能夠去理解本國的文化,那更不可能走出去理解別人。」在袁雪的期望中,具備「文化勝任力」的孩子首先要對自我有清晰認知,熟知中國文化,將中國優秀文化傳遞給世界。然後能夠以開放包容、換位、共贏的態度去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最後在此基礎上去創造創新更多優秀的未來文化。

「我不是做英語教育,而是在用英語做教育」

在談話中,袁雪多次談及瑞思教育,不是在單純地教孩子們英語這門語言,而是在用英語做教育。在這裡,她更強調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作用。英語是國際交流通用的語言,瑞思希望能夠讓孩子們通過英語學習了解到更多國家的優秀文化。她也透露了些許人才培養的「野心」:終極目的不僅僅是流利標準的語言,而是通過英語培養出有全球格局,有文化勝任力的國際化人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袁雪介紹,瑞思捨棄了相對簡單和速成的單項,把培養能力和素養融在了整個教育環境中,打造了一個完整的、全人的教育理念。在瑞思的課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英語教育與音樂、語文、歷史等多種學科和傳記、雜誌、報導等各類題材,瑞思嘗試為孩子營造一個豐富多彩和真實的文化環境,讓中國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感知世界語言。

袁雪介紹,在課堂上,孩子看到的每一個課件都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原版文章,並且在課堂上老師們會將這些原版教材做中國化的落地。比如課堂上講愛迪生髮明燈泡的時候,老師們會引導學生思考中國有哪四大發明,將外國文化與中國文化做一個類比,方便學生聯想記憶並理解文化背後的寓意。

袁雪認為,關於孩子的教育,大家的終極目標或許是一致的,但是有人選擇了看似捷徑卻欲速不達的路線,也有人選擇了看似彎曲,但可能是最近的路線。比起讓孩子在周期的系統學習中更加了解英語及世界文化,很多家長可能更想看到孩子在當下的考試中,考出更好的成績。對於家長們的這種心態,袁雪分享了自己指導女兒和瑞思學員的感受,她認為,家長們應該給孩子一個空間,讓孩子自己去感知和了解。「孩子自己願意積極主動的時候成績都不差,反而??家長給孩子有形和無形壓力的時候,孩子們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袁雪的女兒今年14歲了,正在讀初中。在和女兒的相處中,相比成績,她更關心的是女兒的情緒。「我很少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但我每天都會問她,你今天開心嗎?即便現在她已經14歲了,她放學後,我的第一句話仍然是這樣。」袁雪認為,家長們可以在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上,給一定的方法和指導,但是不可操之過急,本末倒置。

「教育不只是教育」

「如果教育隻談教育的話,就像一座冰山只看到一個山頂,但是我們也需要看清楚淹沒在水下的那一部分,我們需要知道我們所做的英語教育??未來要服務於什麼樣的人,服務於一個怎樣的競爭環境。」袁雪認為,教育本身離不開文化、政治、經濟、歷史等,教育是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終顯示出的東西。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剛剛過去,在這四十年中,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對外交流的深入也刺激著人們對英語學習需求的更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的英語學習停留在應試教育層面,學生們背單詞、學語法,能通過英語考試卻很難用英語開口交流。而九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留學熱」的興起,簡單的英語對話出現在課堂和街頭。

如今,經濟全球化的腳步逐漸加快,國際間的貿易、政治、文化往來更加頻繁,簡單的英語對話已經遠遠不夠,深入溝通能力成為必備技能。這就需要國際人才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了解語言背後人們的思維習慣,以及其國家的文化背景。

大環境的變化也影響到了基礎教育,K12階段,在英語應用能力掌握方面,現在的孩子顯然面臨著比過去更加「嚴格」的標準和要求。袁雪認為,如果能夠在基礎教育階段幫助孩子們通過英語了解不同的文化,能夠把不同的文化進行一定的融合,創造創新,相比簡單的提升英語成績,是一件更了不起的??事情。

「我們每一個孩子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的創造者,而不僅僅是文化的繼承者,文化不是停留在過去,而是著眼在未來。」袁雪說,未來我們的文化一定是全球的、融合的,也會是共贏的。對於「用英語做教育」,袁雪的信心很足,她希望孩子們能夠在瑞思的幫助下,從小以喜歡的方式感知周遭不同的文化,能夠在認知自我文化的情況下,尊重其他優秀文化,最終創新出符合未來需求的新文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