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獨活 | 第864天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獨活

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乾燥根。

相關名

川獨活、大活、獨滑、羌青、玉活、獨搖草、胡王使者。

產地

四川、湖北等地。

採納加工

春初苗剛發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烘至半乾,堆置2~3天,發軟後再烘至全乾。

性狀鑒別

本品根略呈圓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長10~30cm。根頭部膨大,圓錐狀,多橫皺紋,直徑1.5~3cm,頂端有莖、葉的殘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縱皺紋,有橫長皮孔樣突起及稍突起的細根痕。質較硬,受潮則變軟,斷麵皮部灰白色,有多數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黃色至黃棕色,形成層環棕色。有特異香氣,味苦、辛、微麻舌。

性味歸經

辛、苦,微溫。歸腎、肝、膀胱經。

性能特點

本品甘寒質輕,疏散清透解痙,功在肺、肝二經。發汗不如薄荷,清熱不如牛蒡,長於祛風解痙與明目開音,主治風熱、肝熱或肝風所致諸疾。

功效

祛風濕,止痛,解表。

主治病證

(1)風寒濕痹,腰膝酸痛。

(2)表證夾濕。

(3)少陰頭痛,皮膚濕癢。

配伍

羌活配獨活:羌活性溫,功能散寒祛風、勝濕止痛、發表,善散肌表遊風及寒濕,治上半身風寒濕痹;獨活微溫,功能祛風濕、止痛、發表,善散在裡伏風及寒濕,治腰以下風寒濕痹。兩葯相合,走裡達表,散風寒濕力強,治風濕痹痛無論上下均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浸酒。

使用注意

本品辛溫苦燥,易傷氣耗血,故素體陰虛血燥或氣血虧虛,以及無風寒濕邪者慎服,肝風內動者忌服。

故事

古時認為獨活一莖直上,不為風搖,故名獨活。《神農本草經》載:獨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護羌使者。生川穀。《名醫別錄》謂:獨活……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獨搖草……生高雍州川穀或隴西南安。二、八月采根,暴乾。早期本草僅在獨活下有羌活之名,但文中提及的產地雍州、隴西南安,當時均屬「西羌胡地「,「生川穀」證明其為野生品,據二活的現代地理分布,上述地方並無野生獨活,卻系中藥羌活中西羌的產地。故早期本草所載獨活應系羌活。

《本草經集注》曰:此州郡縣並是羌地,羌活形細而多節……出益州北部西種為獨活,色微白,形虛大……幫名獨活。陶宏景明確指出羌活、獨活的藥材性狀及氣味明顯有別,效用不盡相同,產地殊異,是兩種藥材。應該是最早把兩活分開的本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