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努爾哈赤是天生聖人?乾隆說得太美,他更是屠夫、劊子手

讀《明史》,總會想起一件事情。作為當時而言,在經歷了大清王朝最為嚴苛的文字獄的乾隆時代,大明王朝的死敵,這本《明史》又有幾分真假,又被隱去了多少東西。而以至於現在的我們卻爭辯不休。

但大清王朝對於自己的清聖祖卻是極盡讚美之能事,一本《清實錄》如此評價自己的祖上“誠以居心,公以禦物,順著綏之以德,凶頑罔不傾向……尚義理……崇節儉,厚風俗,睦宗族,重農桑,賑窮乏,真是天生聖人,超越古今而登峰造極。”

歷史可以被證偽,但卻很難被證實,對於同一段史實,人們卻可以寫出千百種過程,而不同的史家寫法也不一樣。自然也便有忠於事實秉筆直書之人,也便有了膽小怕事之輩,大抵如此才有了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有了司馬遷雖被宮刑,但作《史記》的感慨悲歌,更有了張廷玉等人的“真實的”《明史》,以及極盡諂媚的《清實錄》以及那個看似“完美的野豬皮”。

當然歷史也並不會因為你年齡幼小,政治智慧不足而有任何的憐憫之處。在經過了1620年的風雨飄搖之後,萬歷帝崩逝,明光宗崩逝,16歲的天啟帝開啟了他的執政生涯,他的對手不只是東林黨。

1621年三月初十,努爾哈赤62歲。而此時遼東經略熊延弼卻因為給事中姚宗文的誹謗之言,又有禦史馮三元彈劾,張修德彈劾,在魏應嘉又一次彈劾後,他被去職。“朝議允廷弼去,以袁應泰代”。於是明熹宗派遣了袁應泰去代替他的職務。袁應泰一改熊延弼的經略遼東策略,收編叛軍。這一切看似就是這樣不公平,兵強馬壯的八旗大軍,老謀深算的努爾哈赤與大明王朝新任的16歲天啟帝以及他的“忠臣東林黨們”對壘。

兵臨沈陽。而守將賀世賢在努爾哈赤的挑戰之下,出城迎戰。後金詐敗,其緊追不捨,卻落入了後金的包圍圈。身背四箭,在部下的勸諫之下他毅然繼續殺敵,身背十四箭而死。而努爾哈赤則雲梯攻城,城內的蒙古人則作為內用打開城門,沈陽陷落。此戰城內7萬人被屠殺殆盡。而他與其子皇太極又擊潰陳策援軍3萬餘人。

八天后,遼陽之戰打響。翌日,袁應泰將太河水引入護城河,內側輔助以火炮,嚴陣以待。以侯世祿、薑弼、梁仲善共五萬人迎敵,伊始努爾哈赤突入明軍陣內,情勢危急,其子皇太極危急時刻趕到,大敗明軍,而袁應泰收攏的逃兵更是擾亂人心,以至軍心大亂,梁仲善戰死。無奈之下只得龜縮城內。

相比較而言,如果努爾哈赤沒有排空護城河壕溝內的水,事實上其很難攻破遼陽,但是努爾哈赤顯然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以令綿甲兵推楯車抵禦炮火前進,將城西掘開,壕溝之水再無。

內應響應,城內大亂。經略袁應泰,自縊而亡。巡按禦史張銓被俘,誓死不降,皇太極這個滿清最高學歷的滿漢雙通的皇子竟以宋徽宗、宋欽宗被女真(金人,也就是其先祖)俘虜臣服下跪,去勸降,他自然是不知道靖康之恥對於漢王朝漢人而言是何等的冤罪殺機,張銓不為所動,慨然赴死。城內5萬餘眾被殺,並且下令大戶人家隻留9件衣服,中戶留5件,小戶留3件,其余全部收繳,而藉由此被後金凌辱至死者不盡其數。

而之所以會說這2場戰役,除了這標誌著明朝在遼東的統治結束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引子,努爾哈赤的“演講”——《清太祖聖訓·天命六年辛酉正月甲申》—一本乾隆帝加工過的冊子。

吾所禱於皇天后土者,吾子孫中縱有不善之人,俾勿同氣推刃,開戕害之端。其不善之人,惟天誅之,若不俟天誅,存心戕害,天地鑒之,奪其算,無克永年。或於昆弟之中,有所行悖亂者,不忍傷殘,以義理所在,殷勤教誡,感格愚頑,使自悔悟。

截取一段,總之就是一個大意,後金乃是天命所歸,冠名堂皇的講話,告誡子孫要善良,不要有違天和,有悖天倫。當然對於乾隆帝而言要如何美化自己的祖上,我們也無法反駁,但畢竟如我前面所言,要證偽卻是可以的。

在努爾哈赤奪取了遼陽之後,他也選擇了遷都。而新建之城便開始了區別對待,旗人居新城,漢人居住舊城。當然這些行徑與其殘忍的屠殺相比也不過小巫見大巫而已。

圈地,將漢族農民全部趕走,對漢人貧民,允許滿洲貴族逼迫為奴,更允許買賣,對收容逃亡奴隸者嚴厲處罰,處死,連坐製,即便是自謂熟讀漢家典籍,對於遼東儒生也是趕盡殺絕。

僅遼東一地,因其所亡者幾十萬。

這就是努爾哈赤嘴中的善。當1682年,比利時人南懷仁踏足遼東地區時寫道“遼東地區村鎮全已荒蕪,到處是殘垣斷壁,瓦礫成堆,一片狼藉,戰前的許多村鎮都已消失,目力所及都是老虎和熊以及其他猛獸,很少看見人家。”《韃靼旅行記》 我們並不像誣蔑任何人,但是一個方外之人大抵是不會牽扯太多的利益關係。

努爾哈赤從其姥爺王杲被殺,隱忍至此,爺爺、父親被殺,到其在李成梁底下為奴為兒,三十多年統一女真各部,在其履歷之上,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劫掠、殺戮、破壞,是屍橫遍野,是殘垣斷壁,他是英雄,也只是女真的英雄。於民族而言,也僅此而已。

參考資料:《韃靼旅行記》《清太祖聖訓·天命六年辛酉正月甲申》《清實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