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指南速覽】精神分裂症MR腦結構成像技術規範化應用中國指南

摘要

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機制不清,缺乏客觀的指標用於診斷和預測。前期影像學研究揭示了一系列精神分裂症腦影像客觀生物學標記,讓臨床醫師直觀地觀察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腦微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在臨床實踐中,我們需要建立檢查配置、工作流程的規範,制定對精神分裂症MR數據採集、質量控制和數據處理的操作規範。本指南依據國內外從事精神分裂症MR腦影像檢查的主要機構的數據和經驗,對MR腦結構成像技術的具體流程給予詳盡的指導,力爭實現在精神放射影像領域裡有規範化操作的標準可循,以提高精神放射影像學標準化和規範化應用的水準,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腦結構的MRI檢查能在各級醫療機構安全、有效的開展。

本指南涵蓋開展精神分裂症精神放射影像檢查的基本要求、精神分裂症MR腦結構成像技術的操作規範、精神分裂症MR腦結構影像表徵的應用步驟、多中心MR腦結構數據處理的操作流程規範、總結與志謝等內容,本文僅就開展精神分裂症精神放射影像檢查的基本要求展開闡述,感興趣讀者可訂閱中華放射學雜誌2019年第三期。

開展精神分裂症

精神放射影像檢查的基本要求

(一)對MRI設備等工作條件的要求

1.磁體系統的要求:目前,臨床使用的磁共振成像設備屬永磁磁體系統的設備一般都不超過3.0 T,甚至不超過1.0 T。因此,一般選擇超導磁體系統進行精神放射影像檢查。超導型MR設備必須設計失超情況下用於氦氣排放的失超管。

2.場強的要求:建議靜磁場的強度≥3.0 T。

3.磁場均勻性的要求:一般而言,20 cm的球形容積要求磁體的均勻度<2 ppm,其體積均方根(volume root mean square,Vrms)<2 ppm。

4.磁場穩定性的要求:一般情況下,磁場穩定性每小時ppm值的變化率≤1 ppm/h,建議常規做掃描序列相關的質量保證(quality assurance,QA)監測。

5.射頻線圈的要求:通常選用相控陣頭部線圈,保證具備足夠的信噪比。

6.梯度的要求:梯度場強≥30 mT/m,梯度切換率≥120 T·m1·s1

7.磁體間又叫檢查室、掃描室,其空間大小的最低要求是將0.5 mT磁力線限定在磁體間內部,確保房間外佩戴有心臟起搏器、胰島素泵等身體內置金屬醫學儀器的患者的生命安全,並在磁體間外設置限制進入的警告標誌。盡量避免水管等經過磁體間的周圍,防止發生漏水而影響到磁體間的屏蔽功能。室內保持溫度18~22℃,相對濕度40%~60%。

8.控制室又叫操作室,其長寬高不小於廠商設置的最小尺寸,室內裝修使用吸音材料,保持室內溫度15~30℃,相對濕度40%~60%。

9.設備間與控制室、磁體間最好呈一字形或L形,設備間需與磁體間相鄰,其內的水冷機及空調的室外機組需與磁體中心保持至少5米,避免干擾磁場。

10.設置神經心理評測室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認知功能等進行評定。

11.設置更衣間,摘除所有可摘除的對MRI檢查有影響的物品,如活動假牙、手機等。

(二)對操作者的要求

1.醫師或專科護士陪同患者就診,協助技師檢查患者身體內有無安全隱患,如心臟起搏器等植入體內的金屬或磁性物質,並給予患者耐心的指導,以減輕患者對MR檢查的不安。

2.MRI設備為大型貴重醫療儀器,對MR成像儀進行操作的技師必須已經獲取技師資格證書,掌握MR圖像質量控制的原則和方法。除技師之外的MR成像儀操作者,例如臨床醫師、研究生等人員,需經過技師的培訓和認證才能進行實際掃描的操作。

3.作為MR檢查安全、腦影像數據採集和質量控制的主要負責人,操作技師應充分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可能無法配合MRI掃描的特殊性,保證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安全,盡量確保每一次檢查成功,避免重複檢查。

4.掃描過程中,技師應通過監控系統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當出現任何異常情況,如患者無法控制頭部靜止、不能堅持整個MRI掃描等,技師應及時停止掃描並做好掃描記錄和檢查失敗的原因。

5.技師應每天查看MR掃描儀系統的工作日記,查看所有報錯信息,每周記錄液氦液面兩次(建議周一、周五各1次),觀察並記錄控制室內的溫濕度,及時處理異常情況或通知MRI設備廠商。

(三)適應證

1.具有妄想(例如相信自己將要被他人傷害等)、幻覺(可以發生在任何感覺形式上,但在精神分裂症中幻聽最為常見)、思維(言語)紊亂(思維脫軌、聯想鬆弛、語無倫次等)等癥狀,伴或不伴情感表達減少(包括面部表情、目光接觸、講話語調和韻律等減少)、意志減退(積極的、自發的、有目的活動的減少)、語言貧乏(言語表達減少)、快感缺失(例如在正性刺激下缺少愉快體驗、在回憶過往愉快經歷時愉悅性減少等)等癥狀。

2.無其他精神障礙(例如抑鬱障礙、強迫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孤獨症譜系障礙等)的癥狀及病史。

3.無抗精神障礙藥物治療史,以便對後續臨床藥物治療的療效進行預測。

4.18~60歲。

5.根據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第五版)》的診斷標準(https://www.psychiatry.org/psychiatrists/practice/dsm),利用結構式訪談工具"定式臨床訪談(structured clinic interview for DSM-5)"初步評定並考慮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後,對患者首先進行常規MR T12WI腦結構的檢查,當發現有顱內感染性疾病、腦腫瘤、腦血管性疾病等器質性改變時,再進行腦部MR增強掃描以明確臨床診斷。

6.當常規MRI檢查腦內為陰性結果時,則採用高分辨三維結構MRI對患者大腦進行檢查,通過精神放射影像技術對患者進行輔助診斷、評估和預測。

7.對不配合MRI掃描、無法控制頭部及身體在掃描過程中靜止的患者,醫師可在患者和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給予患者鎮靜類藥物以增加患者的依從性,例如可以予以安定類藥物(勞拉西泮、阿普唑侖等),對部分激越患者可以肌內注射"雙十" (氟呱啶醇+安定)來抑製其激越癥狀。對於有攻擊、自傷等暴力行為以及興奮躁動無法控制自身行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建議在癥狀急性發作期通過精神放射影像技術對其進行檢查。

8.通過在基線時的MR腦結構數據和模式分類的方法,對首發未治療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輔助診斷,進行個體化診斷的臨床應用。

9.通過抗精神病藥物短期治療6~8周後的MR腦結構掃描,評估異常腦結構的改變情況;結合基線MR數據、治療前後癥狀評分的改變數和模式回歸的方法,預測首發未治療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對短期藥物治療有效,進行治療效果預測的臨床應用。

本文編輯:張琳琳

戳原文,更有料!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