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孩偷了500塊錢,媽媽卻這樣教育他,老師得知後:媽媽的做法太贊了

當孩子偷錢後,父母們普遍的做法是將孩子懲罰一遍,要麼打,要麼罵,讓孩子加深印象,並嚴令以後不能再犯。這樣做看似沒什麼問題,但其實孩子還是有可能再犯。

因為很多孩子對「偷」的概念不太清晰,尤其是8歲前的孩子,他們會覺得,跟父母長期住在一起,父母的錢就是我的錢,就算偷拿了也是「理所當然」的,就算不承認,父母也不會對我怎麼樣...

若父母發現後,沒有及時的教育或忽視孩子的行為,「偷」的這顆種子就會在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一旦形成習慣,再糾正就難了(因為大部分喜歡偷錢的孩子,會很享受偷錢的過程和刺激感),長大後有可能變成「慣犯」。


【消失的零錢】

趙女士的兒子今年7歲,平時對人有禮貌,也很懂事,兒子的良好表現,讓趙女士省了不少心。

可是爸爸最近發現,自己放在抽屜和櫥櫃裡的錢,在一天一天的變少,總共少了500塊.問了家裡的老人,老人表示沒拿,趙女士覺得有可能是自己的兩個小孩拿了,但沒有證據,也不能亂去責怪孩子,於是決定在臥室裡裝了個隱形監控。

後來通過監控得知,原來是大兒子偷拿了,「手法」還相當嫻熟了,看起來像個「慣犯」,爸爸看完監控後,氣得火冒三丈,決定要將兒子狠狠的教訓一頓,趙女士卻阻止了爸爸的行為...

隨後對孩子進行了一番教育,孩子以後再也沒犯這樣的錯誤,對媽媽的教育很認可,連老師不得不對她的做法稱讚....

她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按兵不動,先堵住源頭】

趙女士深知,兒子第一次偷錢肯定不是故意的,有可能是對「錢」的概念模糊,才做出這樣的行為。

所以,她決定給足兒子的面子,先按兵不動。同時為了防範孩子再次「偷錢」,趙女士將抽屜、櫃子全部鎖起來,白天不在家的時候,房間門也鎖上,堵住源頭。


【從兒子最心愛的東西下手】

做好第一步後,趙女士就反其道而行,知道兒子很喜歡奧特曼的玩具和賽車,趙女士趁兒子不在家時,就把他這些玩具全沒收。

兒子回到家一看,玩具不見了,就急忙忙的跑去問媽媽「我的玩具哪裡去了」。

趙女士:是我將你的玩具沒收的,你以後也不許玩了。

兒子:媽媽,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趙女士:我這麼做是有原因的,這些玩具是你最心愛的東西嗎?

兒子:是的

趙女士:爸爸心愛的東西被你偷拿了,你還記得嗎?

兒子:什麼東西?

趙女士:爸爸的錢丟了呢,我們看了監控,發現是你拿的,你有印象嗎?

兒子:媽媽,是我拿的...

趙女士:現在我們也反過來拿走你心愛的東西,這種難受的心情你能體會吧,所以你擅自拿爸爸的錢是不對的哦,而且這不是「拿」,是「偷」,你明白這其中的含義嗎?

兒子:媽媽,我錯了,我以為爸爸的錢就是我的錢,所以就偷偷拿了。

趙女士:爸爸的錢不是你的錢,爸爸的錢是通過辛苦的勞動得來的,有付出才能有收穫,你要跟爸爸拿錢就一定得徵求爸爸的同意,不然你就是偷,明白嗎?

兒子:明白了,下次我再也不這麼做了。

看到兒子誠懇認錯後,趙女士很欣慰,並將孩子心愛的玩具還給他,孩子也很認可媽媽的教育方法,並表示從此以後不會再犯。

過了2天,趙女士去接兒子放學的時候,老師將孩子前幾天的異常情況告訴給了媽媽:當時看到你兒子請好幾個同學「胡吃海喝」,零食、飲料一大堆的請。

心想,這孩子哪來這麼多的錢,當時想把這件事告訴給你了,但一下子有事要忙就忘記了,現在你的孩子怎樣了,是不是拿了家裡的錢?

沒事了,事情已經解決了,孩子確實「偷拿」了爸爸的一些錢出來亂花,隨後老師得知整個過程,豎起拇指,怒贊媽媽的做法,值得父母們學習。

通過換位思考,拿走孩子心愛的東西,讓孩子明白「偷」的概念,讓孩子印象深刻,而且父母以尊重的態度去教育孩子,讓孩子有面子,不傷害他的自尊,同時再讓他明白父母的錢不是你的錢,要付出勞動才能收穫。

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才會心服口服,並且不會再犯,比打罵教育要強10倍。

當然,除了這種教育方法,父母在平時面對孩子偷錢的時候,要注意這2點。


一、教育孩子養成不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孩子很小時,對東西的概念也很模糊,有時候也會認為別人的東西就是自己的,當看到喜歡的東西,沒人在的時候,就會順手牽羊的拿走。

那麼父母就應該給孩子灌輸這種意識,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動,不管在任何條件下,拿東西之前,一定要尋求主人的意見。當對方答應後,才能動,也不能去到別人家亂翻東西,用完或玩完別人的東西後,一定要說謝謝。

當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對別人的東西就會有一種認知,自然就不會有「偷」的習慣。

倘若孩子平時常有拿別人東西的習慣,如果父母不加以節製,這種壞習慣會轉移到「偷」,孩子長大後,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


二、根據孩子「偷」東西的情況而定

1、如果情節不嚴重的,孩子是初犯,父母應先給足孩子面子,別當面提這事,然後做好錢財的防護措施,日後再找個合適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教育的過程一定要有耐心,別打罵,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和嚴重性,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孩子才有可能更服父母的管教。

2、濾次犯錯的,一定要及時糾正。

孩子屢次偷東西,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沒跟上或忽視有關,所以,一定要鐵了心的將孩子這壞習慣糾正過來,如果教育之後還再犯,父母一定要將「威嚴」顯現出來,必要時要打孩子(打手掌心,別打其它部位),讓他明白偷東西的嚴重性,和父母的教育的原則。

3、濾次盜竊說謊的,一定要及時找心理醫生。

這種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是「病入膏肓」了,他們在內心已無視父母的教育了,即使被父母打罵後,當面答應下次不敢了,但事後有可能將犯錯的事,拋之腦後。

因為偷東西的刺激感、成就感和分贓後的滿足感,會讓孩子很享受這個過程,即使被發現後,也會找各種理由來推脫,甚至說謊。

此時父母和學校的教育可能已經無效,所以要帶上孩子看心理醫生,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各方面的疏導,必要時還要服用藥物來治療。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會「偷」東西,90%跟父母的教育、家庭環境和孩子接觸的同學朋友有關,所以,當孩子初犯後,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偷」,當成大事來教育。

否則孩子「偷」成形後,日後就有可能會給家裡帶來負擔,甚至會毀掉自己的人生。

對於孩子偷東西,各位父母是怎麼看的呢?換做是你又會怎樣教育孩子?期待你的看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