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廢棄礦山變公園

我國擁有悠久的礦業開發歷史。過去,一些地方GDP至上,礦山企業重資源開發、輕環境保護,重經濟效益、輕生態效益,造成廢棄礦山堆積汙染環境的現象。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姚松在接受採訪時建議,礦山修複可以根據區域劃分,如果離城市比較遠,可以采取複綠模式;如果在市區內,可以建成公園,開發文化旅遊,將礦山修複和旅遊相結合。比如南京幕府山改造、南京牛首山項目、上海辰山植物園就是目前國內礦山修複利用較好的案例。

牛首山

牛首山:恢復自然生態

牛首山原本是一座被過度開採的廢棄礦山,從2012年開始,南京市政府對牛首山進行生態修複,通過山體修複、地質災害治理、林相改造、水系疏通等工程,全面保護弘覺寺塔等歷史文化遺跡,修複牛首山自然生態,讓它重新變回青山綠水的模樣,重新成為南京人的金山銀山。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楊淇深介紹說,巨大的人工開採礦坑,是不可能用回填的方法修複牛首山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如何把它利用起來,通過人工設施、通過加固新的載體、防水的處理,形成佛頂宮,實現變廢為寶。在前期修複中,專家們進行勘察,在此基礎上,通過喬木灌木,營造更好的意境,提升整個生物的多樣性。經過生態修複、文化導入後,牛首山昔日的礦坑、積水被氣勢恢巨集的佛頂宮取而代之,山體上重新長出了層疊豐茂的碧綠皮膚。

幕府山:石頭上繡花

幕府山位於南京主城北部,瀕臨長江,素有“十裡長山”之稱。由於長期開採礦石,幕府山上植被賴以生存的土壤層受到很大地破壞,在這個遺址上種樹被稱為在石頭上繡花,難度極大。但建設者集思廣益,創造出全新的複綠方法:填土複綠、“鑿石挖槽”法和“輪胎知網”法。近些年來,幕府山共種植各類喬灌木約280萬苗木,引進苗木品種達120多個,平均成活率達92%,完成了22米濱江大道、沿線75萬平方米園林綠化、10萬平方米濕地景觀。以前被采石炮炸得傷痕累累的幕府山體傷口逐漸康復愈合,變得綠樹蔥蘢,上山晨練和遊覽的市民越來越多。

辰山植物園:礦坑變花園

辰山采石坑屬於人工采礦遺跡,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辰山因為采石活動形成東西兩個礦坑,其中西礦坑因為過度開採而成為一處深潭,南坡半座山頭已被削去。為保護礦山遺跡,加快生態礦山建設,美化環境建設,2004年至2010年,在經過6年的清理、規劃和植被種植後,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形成了一處獨特的遊覽地標——礦坑花園。礦坑花園面積約39000平方米,由清華建築學院的朱育帆教授設計,在對場地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礦坑花園最終被劃分成5個主要部分:鏡湖區、望花區、台地區、深潭區和秘園,並針對每個區域的不同條件,採用與之相適應的設計策略。改造後的礦坑花園引入了瀑布、天塹、棧道、水簾洞等與自然地形密切結合的元素,深化人對自然的體悟,並利用現狀山體的皴紋進行深度刻化,使其具有中國山水畫的形態和意境。(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