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何劉備二者兼得沒挽回敗局

《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說的。後來劉備遇到徐庶,徐庶告訴他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這才有了後續的三顧茅廬等一系列故事。但是要搞清楚這事情在正史裡面可都沒發生過,是羅貫中為了刻畫藝術形象而設定的虛擬情節。

那我們現在就從《三國演義》的故事來分析一下,為什麽這劉備兼得臥龍鳳雛二人卻仍舊沒有一統天下呢?原因無非三點:第一,鳳雛剛到劉備手裡,還沒捂熱乎,就死在了落鳳坡。第二,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執意發動夷陵之戰,死傷慘重。第三,曹魏勢力兵強馬壯,蜀漢實力微弱,諸葛亮窮兵黷武,六出祁山。

首先我們來看這第一條,鳳雛慘死落鳳坡。

據《三國演義》六十三回描述:

(龐統)令後軍疾退。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隻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

當時劉備正在準備征討劉璋,與龐統一起率軍出征。半路收到諸葛亮來信,言稱夜觀星象,主將有難。龐統不屑一顧,仍勸服劉備執意進軍,最後龐統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殺,讓人唏噓不已。

水鏡先生言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這鳳雛尚未一展宏圖,就死在了落鳳坡。這也就成為了水鏡先生之言未能成真的一個原因了。

其次,就是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強行發動夷陵之戰為關羽報仇。最後大敗而回,蜀國將領死傷慘重。

據《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記載,劉備執意對東吳發動戰爭,兵馬未動。張飛就因為鞭撻士卒而慘遭部將范疆等人殺害,而後首級被送往東吳。戰爭伊始,蜀軍勢不可擋。吳國將領孫桓節節敗退,情況危急。蜀軍即將長驅直入進入了吳國腹地。

孫權啟用小將陸遜,定下了火燒連營之計。劉備果然中計,火燒連營七百裡。七十萬蜀軍死傷慘重,僅此一戰,蜀國大將張飛,黃忠兩位文武雙全的老將被殺害,張南、馮習、胡王沙摩柯、傅肜等蜀國新興將領也死於此戰。

就連劉備自己,也最後托孤白帝城,撒手人寰。偌大的蜀漢基業也落到了無能的後主劉禪手中。可以說夷陵之戰就是蜀國國運的轉捩點,自那以後,蜀國不再強勢,只能苟延殘喘。而這悲哀的結果正是由於劉備未能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所造成的。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是不假。可劉備就算得到了二人,在關鍵時刻卻仍舊被私人感情左右,無法做出最有利的決斷。也是其最終沒能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畢竟在當時作為丞相的諸葛亮已經做出了最好的建議。可劉備不聽,也只能無能為力。

最後,就是蜀國本身和曹魏實力的差距,以及諸葛亮窮兵黷武六出祁山。

蜀國立國於西南諸地,坐擁荊州和益州,看似強大,實際上和坐擁北地的曹魏勢力相比較卻是天生不足。要知道當時的西漢政治中心是司隸關中地區,再加上曹魏勢力重視民生,大力推廣屯田制度。可以說百姓安居樂業,政治基礎牢靠。與此同時,曹丕為明主,重用司馬懿等人,從而在軍事上達到了對蜀國的製衡作用。

那麽留給諸葛亮的蜀國又怎麽樣呢?夷陵之戰蜀軍打敗而回,折了好幾員大將,兵馬也死傷慘遭。可是諸葛亮卻仍舊決心北伐。而在其上奏的表文當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此次戰爭並無信心:“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

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這就句話大概意思就是,我必定盡力征討,但是最後的結果並無法預料到。由此可見此時諸葛亮心裡面也是沒底的。但是諸葛亮還是不顧民生,選擇出兵,可見其窮兵黷武。

而且此時蜀漢皇帝並非先主劉備,而是昏庸的後主劉禪。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卻在後方不思政務,整日沉湎酒色。很大程度上拖了諸葛亮的後腿。可以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本身就是錯誤的,也就難怪蜀漢集團,臥龍,鳳雛兼得,也沒能平定天下了。

其實水鏡先生除了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外。”也曾經說過“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由此來分析,最終蜀漢集團的結果,也就不難看出了。

你是如可看待臥龍鳳雛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