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童康復】懸吊療法(S-E-T)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兒童康復】懸吊療法(S-E-T)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01

概述

S-E-T (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懸吊訓練治療的英文簡稱。在挪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弔帶就已被用作治療肩關節和髖關節疾病。

在90年代初期,由康復醫生和PT師與其他國家的康復工作者共同提出了懸吊運動治療的理念與原則,1999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於骨骼肌器官的疾病的主動治療和運動中,2000年以來已擴展到傷後康復訓練和運動員體能訓練。其已有14年的經驗,其來源於大量的臨床實踐與總結,在骨關節疾病、慢性疲勞損傷的防治和神經肌肉反饋重建等運動康復領域均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與治療案例。它是一項重大的創新。

【兒童康復】懸吊療法(S-E-T)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所謂S-E-T懸吊技術,就是將患兒身體的一部分懸吊在固定的繩索上,通過主動乾預技術早期激發神經網路建立正確控制功能區,恢復平衡功能,協調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來漸進地解決大腦控制失常所產生的不正常用力和異常姿勢。通過懸吊的無重和不穩定的鍛煉機制來降低肌張力,緩解全身痙攣狀態,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強肌力,達到中樞神經系統的通路重建功能。簡而言之,就是它可以提供感覺運動控制能力、增強穩定性、鍛煉肌力。

【兒童康復】懸吊療法(S-E-T)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S-E-T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為目的,應用主動治療和訓練的一個總的概念集合,該療法以主動訓練和康復治療作為關鍵要素,它包括了診斷、治療和在處方系統支持下對患兒進行規範指導鍛煉等內容,它強調在不穩定的條件下能夠喚醒和調動機體潛在的機能,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S-E-T技術和傳統的訓練是有一些不同的,歸納起來大概有三個方面:

一、懸吊訓練它有很好的依從性,這種依從性主要表現在它是一種成熟、規範的治療技術,安全、舒適,是「無痛性治療」,不會給孩子帶來痛苦,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二、具有娛樂性,這種娛樂性可以很多孩子在一起訓練,具有一種在玩耍過程中就把訓練的過程和訓練的科目實現。

三、有很好的互動性,這種互動性除了我們的治療師要積極的對孩子進行一些訓練和參與之外,家長也是最大的參與者,因此,懸吊技術與傳統的訓練技術相比較,它的訓練效果在部門時間內是比較好的,可以增強醫患信心。S-E-T懸吊技術不僅對腦癱患兒的康復訓練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對於感覺統合失調、兒童早期乾預和需要進行特殊訓練的患者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02

S-E-T特點

通過S-E-T軟體技術在不穩定的條件增強局部穩定肌的穩定性,防止痙攣的產生,在開鏈和閉鏈的訓練增強本體感覺加強內反饋和外反饋,在減重、失重、自重等的過程中準確進行力量協調性的訓練。

03

治療原理

放鬆、緩解;移動訓練;本體感覺訓練(平衡功能訓練);穩定性訓練;力量和耐力訓練;開放和閉合運動鏈。

04

兒童康復治療的特點

兒童依從性差、自動運動和維持(重複)能力差,平衡控制、協調能力差,對給與的幫助難以理解與掌握。如果腦癱兒和發育期腦損傷的孩子在這個時候能及早地進行聽覺、視覺、觸覺、前庭覺、壓覺等多感官刺激,就能促進患兒功能恢復。

05

用於兒童康復的優點

藉助S-E-T技術,可以充分調動兒童主動參與的興趣,又能達到在嬉戲中訓練,在訓練中嬉戲的目的。最大刺激其各種感覺器官,調動及訓練其深部感覺的綜合協調能力,增強其神經、肌肉反饋和肌肉力量的目的。應用S-E-T技術,結合人體的運動狀態,達到主動和被動完美地結合起來。

【兒童康復】懸吊療法(S-E-T)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利用這個系統,治療師可以讓孩子們在主動的運動過程中完成各項治療計劃,根據每個孩子的功能水準設計不同的治療內容,完全的個性化治療方案使孩子們進步很快,可以集神經發育療法、感覺統合訓練、引導教育於一體,對肌張力的緩解、肌力的增強、平衡協調性的提高都能在孩子們的主動運動中完成,孩子們主動運動的潛能更多地被激發出來,治療效果明顯提高。S-E-T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擁有資質的專業人員出具治療處方,進行20到50分鐘左右的治療時間。

06

基本要素

6.1 開放式和閉鎖式動力鏈運動的診斷系統 用來診斷所謂的薄弱環節。

6.2 肌肉放鬆 通過懸吊裝置使需要放鬆的身體部位置於所希望的姿勢,然後緩慢、輕柔地移動該部分機體。治療前後都可應用。

6.3 增加關節活動度 通過懸吊,消除重力影響,能有效控制運動且受到全面保護,則能使肌肉和關節逐漸活動到最大範圍。

6.4 牽引進行背部、頸肩部和髖關節等部位的牽引。

6.5 穩定肌的訓練機體一些肌肉具有特殊的穩定功能,這些肌肉一般位於關節附近,並有大量的張力性肌纖維保持關節穩定性,對執行正確的功能動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人體參與外周關節穩定性的肌肉主要有:肩關節迴旋肌、膝關節股內側斜肌和髖關節臀中肌後部,穩定腰椎的腹橫肌和多裂肌,穩定頸椎的頸長肌、頭長肌、多裂肌以及半棘肌,保持軀乾穩定的盆壁肌和膈肌。對穩定肌進行訓練時,要低負荷(最大收縮阻力的30-40%)等長收縮。

【兒童康復】懸吊療法(S-E-T)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6.6 感覺運動功能的訓練 感覺運動控制能力對維持正常水準的運動功能非常重要,S-E-T強調在不穩定的地面上進行閉鏈運動是為了達到對感覺運動器官的最佳誘發效果。

6.7 開鏈運動和閉鏈運動 開鏈運動是指肢體遠端不固定且不承受身體重量所進行的運動(遠端肢體在固定的近端肢體基礎上移動),使原動肌和協同肌興奮,但拮抗肌不同時收縮;而閉鏈運動則為肢體遠端固定並承受身體重量所進行的運動(近端肢體在固定的遠端肢體基礎上移動),使原動肌、協同肌和拮抗肌同時興奮。S-E-T既使用開鏈運動,也使用閉鏈運動。開鏈運動是在懸吊系統上做肌肉放鬆運動以及使用外來的重量和滑輪系統進行肌力訓練。對於閉鏈運動,使用懸吊系統,通過調節槓桿、改變力矩的方式來逐級增加運動負荷。

【兒童康復】懸吊療法(S-E-T)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6.8 活動肌的動力訓練 要採用相對較大的負荷,運動一般分3-4組進行,每組重複訓練5-6次,每組結束後要休息一段時間。

6.9 漸進式階梯運動的分級 根據S-E-T的概念,運動訓練應遵循一個漸進式的開鏈運動及閉鏈運動階梯系統。當處於最低水準時,患兒一般在弔帶的幫助下(減少重力影響)降低運動等級;當處於漸進式階梯系統中最高水準時,通常由高力矩的閉鏈運動完成訓練。懸吊訓練的難度分級有4級,每級訓練難度可以按照運動者的水準進行調整,調整的因素包括運動平面、運動範圍、身體位置、運動速度、運動控制能力、持續時間和運動頻率等。

6.10 小組訓練 指將進行相同運動、但負荷量根據各自水準調整的人員組織起來,或者是將做不同運動的各個級別的人員組織起來,能將正面因素(主觀能動性、應對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的作用最大發揮出來。

6.11 家庭運動 在S-E-T觀念中,非常強調家庭運動以及治療師長期隨訪觀察的重要性,恢復功能需要較長時間,要鼓勵患兒自己進行運動。

07

適應症與適用範圍

小兒腦癱、偏癱的感覺統合訓練和肌力訓練;慢性疲勞損傷和骨關節疾患;神經肌肉反饋重建、平衡功能訓練與重建;預防性治療與鍛煉。多用於慢性疼痛及肌肉骨骼關節疾病,可用於腦卒中患者及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還可用於促進兒童發育,也適用於健體訓練及運動員的日常訓練。

08

訓練裝置使用方法與作用

Redcord Kids 1-早期乾預裝置:主要是為嬰兒,早產兒或功能性障礙兒童等低齡復健群體設計,但並不局限於該群體使用。

Redcord Kids 2-感覺運動訓練裝置:主要是為需要更多助動幫助的兒童,既可以用於與其他兒童或成人互動,也可以獨立操作。此設備也不局限於該群體。

【兒童康復】懸吊療法(S-E-T)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8.1 吊床:兒童在仰臥,俯臥,側臥或者四腳著地,跪姿,站姿情況下使用。

8.2 早期刺激擺動裝置:將孩子仰臥放置在板上,適當傾斜板的角度。一定要將板較低一側的安全帶圍過腰部繫緊,使得板不能離開治療師的身體。

8.3 早期輔助爬行裝置:降低設備到地板,把孩子的胃部放置在器械上,支撐物繞過胸骨。將設備升起大約2-3厘米,孩子就能控制與他體重接觸的表面但是不會完全懸空。訓練脊柱肌肉拉伸功能,也可以訓練因體重刺激腹部和末端,產生身體肌肉活動的合適基礎。

8.4 海盜船:克服一些孩子實際上可以掌握但是害怕的事情,增強多個孩子共同參與時的合作和協作,還可進行體位調整,練習平衡。

8.5 平衡凳:沿著箭頭平面運動(向前-向後),這樣孩子必須屈伸(彎腰-伸展);沿著正面運動(側向),這樣孩子必須側彎和旋轉;沿著橫截面運動(自轉),這樣孩子可以感覺旋轉並且前庭刺激強。

8.6 懸吊鞋:增強腳、腿和臀部肌肉對稱性活動,使用者還會自發地運動軀乾。這個鞋子的「盤旋」功能使得使用者的腹部和後背肌肉得到刺激,那樣使用者才能保持自己垂直,這就是通過末梢來鍛煉中央穩定性。偏癱患兒可以伸展有問題的一側來負重,而無需治療師的幫助懸空。

8.7 繩梯:將繩梯、攀爬通道、鞦韆、吊床這些功能輕易的就集中於同一器械中。

【兒童康復】懸吊療法(S-E-T)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8.8 彈力棒:幫助支撐,練習行走,而無需使用者被動的吊在設備上。患兒會發現行走軌跡不穩定,但是他們會從固定在地面上的行走軌道鍛煉中得到益處。患兒前方或後方通過持著兩條棒來增加或調整穩定性。治療師也可以通過推拉棒子來讓患兒旋轉和重心轉移。

8.9 多功能棒:用雙手或者整個身體吊在多功能棒上。跪姿或站姿的體位控制,給孩子提供動態支撐。仰臥時懸掛物品刺激來增加靈活性和中間定位操作,手與手以及手與眼協作。練習「抓取」和「送出」讓孩子尋找合適的體位和協調抓握。

8.10 總結:刺激/治療活動總結:誘動-消耗-幫助-促進;娛樂活動總結:搖擺-自轉-懸吊-搖晃-盤旋-協調。基本上,孩子和治療師的想像力限制著如上器械的應用。

09

小結

綜上所述,S-E-T是一個新的概念,其作為治療損傷和慢性疼痛的一種綜合性治療方法,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S-E-T的核心時增加關節活動度、訓練「局部穩定肌」以及使肌肉感覺運動控制能力達到正常化,同時也關注肌力、肌耐力和心血管功能的訓練,另外伴隨長期跟蹤隨訪的家庭分級運動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S-E-T治療中,同一種訓練器具可用於各種不同的運動,使患兒在家中也可以獲得與在物理治療場所中一樣的治療及訓練。S-E-T的優勢在於其所包含的綜合性治療方法,治療過程中所用器具佔用空間也不大,也不昂貴。由於S-E-T治療的有效性、實用性以及治療多樣性,可以預見,該療法在肌肉骨骼系統以及神經疾患康復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兒童康復】懸吊療法(S-E-T)在兒童康復中的應用

△脖子上的這個包是「奪命包」要重視!

△睡硬板床對腰脊椎康復好?睡錯癱床上!

△頸椎疼脖子僵,一招就能治還能降血壓!

△針灸按摩要了他的命,注意高危人群!

△2018全球癌症年報出爐!中國慘不慘?

△老年癡呆6大前兆、3個階段、8招康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