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巨頭布局區塊鏈,變革卻總發生在邊緣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

作者:方軍

區塊鏈是和互聯網同構的,既包括技術一面,又包括經濟一面,它的發展路徑會跟互聯網很像。

區塊鏈技術,給現有互聯網增加了一直缺的“價值”功能——去中心化的、在基礎協定層次進行”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它也因而也可看成是互聯網的二次革命。

而區塊鏈的發展階段,相當於1994年的互聯網。

01

變革發生在邊緣

金色相對論:目前多個區塊鏈應用頒布,例如區塊鏈發票、電子存證、區塊鏈資產證券化產品、資金管理平台等,很多都是傳統企業、銀行或者互聯網巨頭髮起的,您認為這些應用對於行業具有怎樣的意義?大公司的進入將會對區塊鏈行業產生怎樣的改變呢?

方軍:這些金融與非金融類的2B應用,自有其價值,我認為它們價值相當於在一九九幾年,IBM大作“e-business”廣告,告訴電子商務將改變很多方面。

當年IBM還注冊了[e]這個商標,看這個圖大家會看到,其中說,電子商務所談的是,用互聯網技術去變革關鍵商業流程。

但是,我們這些人再回頭看時,你會發現,早期互聯網上真正流行的不是這些高大上的東西,而是amazon那樣賣書的網站,ebay那樣的跳蚤市場,主流新聞界看不上的雅虎門戶。

這些都不是藍色巨人(編者按:指的是IBM)願意乾的事,都是很LOW、很普通、很邊緣的事。在中國也差不多,互聯網的變革都是從邊緣發起的。

2004年馬化騰在央視對話節目裡被要求當場勸說海爾張瑞敏使用QQ,未能成功。很多年裡,淘寶不就是賣便宜貨的地方嗎?不就是現在的拚多多嗎?

02

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的高大上只是現在的現象

直到最近這十年,互聯網公司才開始高大上起來,類似找鋼網那樣的B2B的業務開始規模非常巨大,「互聯網+」也就是互聯網改變各個產業的核心流程,這幾年騰訊、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都在用有了雲服務大數據等各種方式做大型企業和政府業務。

二十年了,IBM當年設想的東西才變成現實了。

我想表達的是,現在這些高大上的區塊鏈應用設想和試驗,貨幣、金融自然是最核心地帶,發票、存證、物流管理系統,都很核心,當然很好了,去嘗試在商業核心地帶用區塊鏈帶來巨大的效率進步。

但是,如果互聯網的過程再來一遍,我覺得區塊鏈的變革不會在那些核心地帶發生,徹底的變革只會先發生在邊緣地帶。

03

關鍵是應用

金色相對論:原生區塊鏈項目如何在市場疲軟、融資受監管的環境下,獲得長存?除了實現更高的tps、擴容、安全穩定性等,技術突破點在哪裡?

方軍:技術只要跨過門檻,之後就不是什麽問題,做過互聯網技術的都大概知道,有段時間性能提升全靠加記憶體。

我對現在技術發展比較樂觀,比如TPS為10,那咱們一方面想辦法讓它進步到100,另一方面,咱們去找找有沒有用TPS 是10就可以做的業務。

我對技術發展樂觀,是因為,我認為,

區塊鏈給數字世界帶來的核心功能是,去中心化的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這兩個功能,然後形成了一個價值表示物——通證(token)。

這兩個功能的關鍵門檻早已經跨過去了,2009年1月比特幣系統上線的時候就跨過去了。雖然老有人吐槽中本聰的代碼水準不行,但他厲害在他找到了跨越門檻的方法。

門檻跨過去之後,改進性能就是時間問題了。

以前在門戶工作時,還需要專門安排人檢查圖片壓縮的大小,因為事關用戶體驗用戶的網速實在太慢了。但現在,拿著手機用無線流量看影片的人可大有人在。

所以我覺得突破點在“可用性”,如果不是最最底層的技術項目,能不能不要講自己的共識機制多特別、理論TPS多高,能否實際運行一個最小的應用場景或者說MVP給我們看看,讓我們用用?

區塊鏈的祖師爺中本聰的做法可是,寫了比特幣系統的代碼,運行起來,然後做了他設想的最小場景——生成比特幣的創世區塊,生成最初的50個比特幣。管它後面的技術先進與否,先能轉起來再說。

04

持幣者社區那不是社區!

金色相對論:互聯網生態中有粉絲經濟,這和區塊鏈社群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繫?該如何進行區塊鏈社區建設?在一個應用功能未曾實現的項目早期,如何吸引社區成員關注、相信並支持項目發展?

最早聽到社區的時候,我還是挺興奮的,因為我們這些人一直覺得開源社區太棒了,一群人一起協作,創造了各種偉大的技術工具。作為曾經天天混在github上的人,我也以為,區塊鏈的社區是不是也這樣?那就太好了。

但近來有很大的懷疑,往小了說,那些“個人投資者”能算社區成員嗎?往大了說,電報或微信群裡那些能算社區成員嗎?那些“個人投資者”,他們的動作只有囤和賣,還會有別的貢獻嗎?那些IM工具的人,看客而已。多數交易所要求的社區人數,前段時間某交易所要求的錢包地址數,那些好像和社區都沒什麽關係啊。

我可能思路比較古典互聯網,我覺得社區,就是用戶社區。不是我用戶,就不是我社區成員,至少你也得是我潛在用戶吧?

反過來說,如果要找到用戶和潛在用戶,我們至少有個服務用戶的產品吧。現在區塊鏈項目的社區糾結就在在這兒,一面是沒用戶可用的產品,一面是又要社區。

通證持有者,不是用戶。只有那些用了產品、“贏得”通證的人,才是社區的鐵杆。

我們之前出了一份報告《通證經濟的模型與實踐》,其中對未來的一個關鍵設想是,區塊鏈要發展,要走出金融空轉,進入到產品和用戶的循環去。

下面這個循環圖是我們一位合作者郭強設想,然後大家一起迭代出來的,這張圖要表達的是:

一,之前只有投資者與交易所的循環是金融空轉,沒有未來;

二,要形成交易和用戶的大循環,並且圖中描繪了正向和逆向大循環。

05

DAPP可能是個短期的概念

我覺得,這兩者沒什麽直接競爭與替代關係的。

那些dAPP要取代APP的設想,僅是過去和現在我們為了理解區塊鏈前景做的設想,用去中心化計程車取代UBER、滴滴,唐·塔普斯科特說的用dAirbnb取代Airbnb,都是設想而已。

恐怕不是這樣的,肯定不是這樣的競爭關係,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取代原來的。但我現在不願意設想,因為圍著現有的核心地帶的應用、進行的高大上的替代設想,可能都不會成真。

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大經驗就是,

從邊緣開始,是實乾出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