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感冒咳嗽,選擇霧化還是點滴,看兒科醫生怎麼說

每到感冒、咳嗽的高發期,兒科門診都是人滿為患,看著孩子們咳得滿臉通紅的樣子,真是讓人心疼,這時候很多醫生會建議患兒採用霧化治療。

對於霧化治療許多家長心存疑問,為什麼不打針而選霧化?對孩子有傷害嗎?今天我們請到株洲市中心醫院兒科副主任易秀英來為大家說說關於霧化治療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霧化治療

易秀英介紹,霧化其實是用霧化泵將藥物分散成微小的霧滴或微粒,使其進入呼吸道及肺內,達到局部治療(解痙,消炎,祛痰)及全身治療的目的,與口服用藥及點滴相比,霧化更加安全,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霧化吸入已成為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

哪些適合霧化治療

哮喘、過敏性咳嗽、急性喉炎、毛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嬰幼兒喘息及一些咽部化膿、粘液阻塞呼吸道的疾病適合做霧化治療。

霧化的好處

網上還流傳著一些關於「霧化」的說法,如:霧化裡的成分都很可怕,霧化對寶寶的傷害比點滴還大……一時間讓很多給孩子做過或正在做霧化的家長惶恐不安。霧化,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家長逐漸開始了解抗生素和激素對人體有害。我們常用的霧化藥物中有一種激素的霧化劑型。這個時候家長已經是聽「激素」色變,認為霧化吸入的激素跟點滴一樣,都會影響寶寶身體。其實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和全身使用激素相比,副作用少很多,霧化較點滴而言,好處多多:

直達病灶:能夠使藥物直接病灶;

用藥量少:霧化治療相較全身的用藥所需劑量較小;

起效迅速:藥物起效時間較口服藥物快。

霧化時間越長越好?

在霧化治療上,很多家長有一些錯誤的觀念,覺得霧化時間越長越好,看到霧化機上還有液體,覺得沒噴完就沒藥效。易秀英主任醫師指出,實際上,霧化吸入時間取決於藥液的容量,大人標準的噴喉10分鐘都已經讓人累得「夠嗆」,從兒童角度講,霧化10~15分鐘就夠了,每天可做2-3次。

做霧化這些要注意

(1) 密切觀察患兒情況,哭鬧患兒不可強製進行霧化,應當安撫或熟睡後再做;患兒哭鬧時面罩不可緊扣口鼻,便於觀察面色;出現口鼻發紺,應暫停霧化,觀察好轉再進行。

(2) 霧化時的體位以坐位最佳,嬰幼兒可半坐臥位,這樣有利於藥液沉積到終末細支氣管及肺泡。

(3) 注意控制霧化量。由於幼兒喉組織發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緩衝作用小,如開始吸入時將霧化量調至最大,大量冷霧氣急劇進入氣道可能會引起刺激性咳嗽等不適,誘發哮喘,甚至使支氣管痙攣,導致憋氣、呼吸困難。

正確的方法是在剛開始時使霧化吸入嘴離患兒 6~7 cm,然後,逐步減少到 3 cm 左右,目的是讓讓患兒適應霧化液的溫度,減輕冷空氣對氣道的刺激,減輕患兒的不適,從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4) 霧化時吸入治療掌握適時、適度尤其重要。根據病情,掌握吸入間隔時間。同時應當參考藥品說明書關於最大劑量和間隔時間的說明。主要以觀察患兒有何不適,避免出現氣促、煩躁等癥狀為適度。一般吸入液體量2~4毫升,時間10分鐘左右。

(5) 霧化完畢後讓患兒漱口,以減少藥物在口腔和咽部沉積。吸葯後立即清洗臉部,以減少可能經皮膚吸收的藥量。

專家提醒

易秀英主任提醒,霧化吸入畢竟是一種治療手段,不同疾病的用藥劑量、時間都有差別。因此,寶媽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霧化治療,以免造成對寶寶造成傷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