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興還有三條路可走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高拓

  芯片之路,路阻且長。中興不應如此就范,更不該“白白犧牲”。在短期迂回敵後,合縱連橫;在長期充分利用產業政策扶持與獨特內需優勢;以中興為代表的我國科技企業有能力涅槃重生,在這場持久戰中笑到最後。

中興還有三條路可走中興還有三條路可走

  “貿易戰只是幌子,科技戰才是目的”

  4月3日,中興通訊與中國移動合作,在廣州打通了國內第一個5G電話。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突然發難,宣布將在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開展任何業務往來。隨後,英、澳製裁方案接踵而至,中興在A股、港股雙雙停牌, “至暗時刻” 到來。

  4月20日,中興表示,美方製裁“極不公平”,中興“不能接受”;同日,美國助理財長確認,將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遏製中國收購敏感技術,明確禁止中國企業投資5G與半導體等行業。

  美方的昭然若揭,再次驗證了筆者在《貿易戰只是幌子,科技戰才是目的》一文中的觀點:這場“貿易戰”,從來就與貿易逆差無關——借貿易戰之名,行科技戰之實,遏製“中國製造2025”才是美方真正目的。

  但中興通訊,作為在全球5G爭奪戰中都處於領先地位的巨頭之一,何以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之內,從業界領先到瞬間休克?

  拳擊賽場上,一方可以通過不痛不癢的“有效擊打”積累點數,但只要比賽還未結束,對方的任何一計勾拳都可能將你擊倒在地,通過“KO”取勝。這就是強如拳王泰森,都需要在移動過程中時刻雙手護頭的原因。

  對於中興這位國際拳手而言,不斷突進的5G進程,就好比一次次的“有效擊打”,而遲遲沒有解決的“缺芯”問題,就好比從不設防的姿態。點數領先固然令人欣喜,但即使已在2016年因伊朗禁運問題挨過一計重拳,中興顯然也沒有雙手護頭的打算。於是,又一計下勾拳襲來,這一次,中興直接被打的失去意識,倒地不起。

  中興的“芯病”突發令人痛心扼腕,但其“不設防”的打法,早已開啟了這場悲劇的倒計時。

  我國現狀:5G強,半導體 “沒那麽弱”

  5G和半導體,美方的兩枚眼中釘,新經濟性命攸關的兩條戰線,在我國的發展程度卻大相徑庭。

  發展5G的意義在哪?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的一席話可以為鑒:2008年以前,歐盟坐擁80%移動設備市場份額,但就因為沒有跟上4G研發,先前辛苦打下的大好河山轉眼間悉數讓人,諾基亞王朝就此分崩離析。

  在利用4G創造了1000億美元的GDP增長、84%的無線行業工作崗位增長以及多達1250億美元的企業利潤後,嘗到甜頭的美國人對5G蛋糕更加虎視眈眈。根據Accenture提供的數據,美國的無線廠商正計劃投入2750億美元推動5G,並計劃利用5G創造5000億美元的經濟增長以及300萬新崗位。

  然而這一次,美國的對手不再是老邁的歐盟,而是崛起的中國。

  根據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最新公布的《Race to 5G》(5G之路)報告,中國在全球5G“戰力榜”上不僅入選第一梯隊,更力壓美日韓,高居榜首。

  數據來源:Race to 5G, CTIA

  報告指出,中國通訊行業的迅猛勢頭與背後的政府支持已形成巨大合力,預計在2020年前,大規模5G商業化就可在中國實現。

  而在企業層面,以中興為例,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最新公布的數據,2017年,中興以2965件國際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二,其中5G戰略布局專利全球已超過1700件。

  不難看出,不論是國家政策扶持、行業整體實力還是龍頭企業表現,中國的5G都在領跑全世界。

  而我國的半導體行業,呈現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首先,我國的半導體存在著巨大的供需失衡,且高度依賴進口:《中國製造2025》要求2025年我國集成電路自給率達到70%,但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的芯片自給率仍在30%以下徘徊;在規模達3200億美元的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我國進口份額達到54%,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僅佔10%;此外,雖然全球77%的手機已由中國製造,但國內目前擁有成熟手機芯片生產能力的僅有華為一家。

  在筆者看來,最駭人的數字,當屬我國每年需要在芯片進口上開銷2000多億美元——芯片已經超越石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耗匯產品。

  數據來源:《2018-2024年中國半導體光電器件行業競爭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放眼全球,美國仍是半導體領域的絕對長官者。在全球芯片市場份額過半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國在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芯片關鍵器件的核心領域,擁有極高的技術與專利壁壘。“一超多弱”是目前全球半導體行業格局的較好概括。

  數據來源:Gartner,創見研究院

  筆者在《貿易戰只是幌子,科技戰才是目的》一文中提到,川普上台後對中國科技類企業赴美收購進行了全面封殺,301調查+CFIUS的“雙保險”已經形成。在目前兩國科技領域劍拔弩張的大背景下,年初北方華創成功赴美收購半導體企業的罕見個例,將很可能在幾年內成為孤例。這也意味著,我國在各大系統設備的核心集成電路設計上,需要完全依靠現有資源,去追趕遙遙領先而又壁壘森嚴的美國半導體行業。

  數據來源:《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分析》

  好在近年來,我國已自上而下逐漸認識到了“芯意義”。2014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助力我國芯片產業跨越式發展;國家級半導體產業“大基金”隨後成立,截至目前已扶持了包括紫光、中興、中芯國際在內的諸多國內芯片企業。

  目前,中國大陸在45-65nm以及28-32nm的半導體“塔基”與“塔腰”均已有多家企業入圍,唯有14-16nm的高峰仍待插旗。而即使是在反映我國半導體行業“殘酷現實”的上表中,我國在15項核心集成電路中也已有7項實現了“零的突破”:要知道在技術領域,“從0到1”的突破難度遠高於“從1到100”的量產難度——我國的半導體技術,正處於中低端基本覆蓋,部分核心技術有所突破,但仍在挑戰“塔尖”的過程中,遠沒有本次中興事件中傳言的那麽不堪。

  數據來源:Gartner,創見研究院

  中興的教訓:風險合規與底線思維

  說到中興,很難不提華為:面對國內與美國市場的抉擇、5G的誘惑與“缺芯”的窘境,我國兩大通訊巨頭或主動、或被迫地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中興:進軍美國,搶灘5G,“外包”芯片。中興手機雖在國內掉隊,但在美國憑借高性價比與行銷策略頗得人心,市場佔比達11%,高居美國第四。同時,中興大量採購美國芯片,2014年從美國所購芯片佔比就已逾五成,就連其5G計劃背後,都有美國廠商高通與英特爾為其月台,本質上屬於整合型而非研髮型的5G方案。

  數據來源:賽迪智庫

  華為:“放棄”美國,收縮5G,研發芯片——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的華為,因為“國家安全”原因而遲遲未能叩開美國大門,索性選擇戰略性放棄;在5G領域,華為與中興態度迥異: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表示,“當下5G可能被炒作過熱,因為需求沒有完全產生。”;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也表示雖然5G技術更快、更可靠,但消費者“很難發現其與4G間的差異”;最後,在中興直接選擇“外包”的芯片領域,華為毅然采取了自主研發策略:2017年,華為手機搭載自主研發海思芯片的佔比已達46%,且全部布局於中高端旗艦機,一到兩年內即可實現芯片100%自給。

  圖片來源:華為海思官網

  筆者認為,中興的業務模式,是基於對全球化的信任,而華為的業務模式,是基於對自身的信任:

  放在以往,中興“重應用、善整合、輕研發”的業務模式問題不大,然而當全球化已不複當年,中興卻未能因時而變:美方只需通過遏製芯片供給的“源頭活水”,就能瞬間凍結中興生產線,一擊“KO”中興——少了芯片這塊短板,中興的5G長板無從談起。

  面對一紙製裁,中興第一時間竟然只能以“美方極不公平,我方難以接受”的“孩子氣”來反擊。更為令人遺憾的是,中興早在2016年就因伊朗禁運問題吃到了美方巨額罰單,一年多的時間內,中興竟沒有研究出任何預案來應對今天的局面——對政治風險的錯誤估計,對合規管理的僥幸心理,以及底線思維的滯後缺失,使得中興在危在旦夕之時毫無還手之力。

  反觀華為,遲遲無法打開美國市場倒逼其開發內需,重重技術封鎖倒逼其自主研發芯片,面對5G誘惑不冒進,讓美方幾無破綻可尋,只得調轉槍口。

  筆者認為,中興的教訓,不應僅局限於技術研發層面。逆全球化大潮來臨的當下,沒有哪家中國企業可以獨善其身:業務深入美國的中興,已為自身對風險合規的漠視付出了慘痛代價;其余中國企業更應該清醒認識到,以往全球有序分工的“好景”已經不在,跨國企業的底線思維不是WTO,更不是TPP,而是川普的思維——唯有以底線思維推演“最壞情況”,方可在大國夾縫之中無懼前行。

  中興還有三條路可走

  比起對中興的一昧責怪以及對單車外賣的集體遷怒,筆者更願意以三條建設性方案為本文作結:

  第一,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興應在在積極遞交補充材料,穩定事態的同時,對英特爾、高通等合作廠商展開遊說,利用利益鏈同樣嚴重受損的美國半導體企業,自下而上向美國政府施壓。

  而對“小米VO”等其他同樣患有“芯病”的中國移動設備生產商來說,此時更需利用高通、英特爾們恐失中國市場的焦慮,在下一道禁令下達之前,盡快與美國半導體供應商簽下大單,保證半年以上供給,從而達到利益綁定,“挾高通以令川普”的目的:川普可以讓小芯片股跌,但絕不容許美國科技龍頭出現股價崩盤。高通、英特爾對中國市場的渴求以及高懸的美國芯片股股價,是本次“禁運令”的致命傷與突破口。

  數據來源:Investing.com

  第二,“合縱連橫,方能以弱勝強”——美國半導體縱能通天,也不過隻佔據全球半導體IC設計銷售的半壁江山,2017年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中,非美企業也牢牢佔據五席。沒有英美澳,我國還有台灣地區、日韓、德國與其後的整個歐盟,東芝突然暫停向美國貝恩資本出售半導體業務的舉動也表明,中興事件的殺傷力已使“國國自危”,中興與我國其他芯片企業應借此機會,擴展供應鏈上遊,並積極尋求技術聯盟,共同突破美方封鎖圈。

  數據來源:Gartner,創見研究院

  最後,打持久戰,更需相“芯”過程:14-16nm的芯片 “塔尖” 短期內實難攻克,但中興以及我國其他芯片企業完全可以借本次事件東風,利用國內龐大的內需,以規模優勢攤平研發成本,在中低技術層面先形成高度國產替代,以 “農村包圍城市” 的策略,最終摘取14-16nm的技術明珠。

  芯片之路,路阻且長。中興不應如此就范,更不該“白白犧牲”。在短期迂回敵後,合縱連橫;在長期充分利用產業政策扶持與獨特內需優勢;以中興為代表的我國科技企業有能力涅槃重生,在這場持久戰中笑到最後。

  (本文作者介紹:淳石資本研究部負責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