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融領域是區塊鏈應用探索重點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楊農。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

張貝龍

郭慶

楊東

周勇

楊濤

鄧俊毅

丁軍

吳金壇

李豐

近年來,金融科技的應用出現了許多新進展和新變化,商業銀行如何推進數字化轉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如何更為安全高效地發展,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現狀如何?

2019年11月20日,《新京報》主辦的“金融進化論:2019新京報金融科技論壇”上,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楊農分別對科技賦能金融進行了主題發言。

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

金融科技對金融體制帶來全方位的影響

在新京報主辦的“金融進化論:2019新京報金融科技論壇”上,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表示,技術和金融的融合有兩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對技術的了解程度,二是如何把技術運用到金融中來,實際上是一個實踐應用的過程。

蔡鄂生認為,科技對於金融的影響首先是觀念上的,其次是制度和流程上的,金融科技對體制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與傳統金融業主要進行流程中的控制不同,金融科技運用以後,金融業最主要的是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快捷反應,產品需要及時解決客戶需求,這就要求傳統流程的變化,金融業的基本制度、流程需要適應技術的發展,同時又要考慮到發展的不平衡或者主要矛盾。

在科技帶來的變化之下,市場傳遞出的信息與以前完全不一樣,創新產品出來以後,需要讓金融產品透明到什麽程度?投資者需要對投資者了解到什麽程度?這些是技術應用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在金融科技下如何更讓大家能夠對市場、對各方面了解清楚,就需要供給方、需求方和監管部門形成一個鏈條,相互之間融合配合,提高對市場的認知度、對產品的認知度。

蔡鄂生提出,要提高金融的核心競爭力,首先市場秩序要好,市場的透明度要高,只有這樣投資者的信心才會足,有了信心行業就會做得更好。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

區塊鏈將改變金融運行的基礎數據

金融數字化會給金融業帶來哪些變化?

在新京報主辦的“金融進化論:2019新京報金融科技論壇”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表示,金融數字化帶來三個維度的變化,包括收益提升、成本降低、風險管理能力提升,由此帶來整體業態的改變。

王忠民提出,金融數字化帶來的第一個維度變化是收益的大幅提升。金融數字化本質在於改變原有的場景,改變原有的邏輯,以提高效能。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掌握者,將擴大的效能分享給財富擁有者和支配者,雙方得以共同分享效能的提升,如果覆蓋的C端人口足夠多,規模效應就相當可觀。

第二個維度是成本結構的改變。從金融B端來看,例如銀行、保險等公司,現在各家機構自己辦金融科技子公司,大多不可能做到這個領域中的專業垂直水準,在這方上市場化的金融科技公司更有競爭力。原有金融業務流程經過數字化改造,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幾乎是原有成本的1/3。

第三個維度是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金融是處理風險的,涉及如何管理風險、識別風險、對衝風險,金融科技的工具可以為金融安全提供幫助,包括人臉識別、支付保密、交叉驗證等工具。

這三個維度使得金融機構得以快速成長,在互聯網場景中C端迅速爆發的情況下,互聯網第一場景的數據可以迅速轉化到金融數據。在這一過程中,金融化的數據工具和市場也給消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帶來了更多收益,降低了很多成本,也降低了消費者對傳統銀行的高度依賴。

王忠民還談了區塊鏈對金融業的影響。如果區塊鏈時代到來,所有的金融數據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社會是分布式的自然狀態和分布式的組織狀態,每個人、每家公司是分布式結構,金融權利也是分布式的,最後形成新的現代數字化邏輯。一條鏈條含有數據、信息,也含有價值,含有價值轉移和價值交換,一條源代碼可以拓展出無數的應用,這是新時代金融科技中真正可能爆發的有趣的東西。

B端基於分布式的邏輯也可產生兩個龐大的鏈條,第一是產業互聯網,過去的產業互聯網做不好是因為都是人的信息進入互聯網,未來是基於生產流程中物品的信息流、價值流、鏈接流進行處理,可以糾偏人的因素,數據更準確,節省成本。第二是物聯網,可以將所有自然生物信息全部收集傳輸,這些信息是原始的、沒有扭曲改變的,區塊鏈既可保證信息的準確又可保證信息的綜合應用,還保證信息鏈條的純潔和長久,這將會改變金融運行的基礎數據。

中國互金協會副秘書長楊農

區塊鏈技術應用前景廣闊

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楊農對此表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對全國51家各類型商業銀行的調研結果顯示,當前中國商業銀行推動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數字化轉型的系統性框架指引有待建立;二是在大數據、生物識別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方面的標準規範供給尚存在一定缺口;三是數據治理的能力有待加強,多數商業銀行面臨數據質量不高、數據挖掘能力欠缺、數據孤島現象嚴重等挑戰;四是金融科技服務主體多元、類型豐富、創新速度快,商業銀行在選擇金融科技服務時普遍面臨信息不充分、標準不健全等挑戰。

楊農表示,近年來供應鏈金融引起了我國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引導、從業機構的積極參與以及信息技術的突破應用,我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迅速,在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風險隱患。首先是缺乏行業自律標準體系。“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多元,上下遊產業鏈複雜,需在相關監管部門指導下建立完善適應其發展的整體制度框架,通過規則先行保障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其次是缺少全國性的數據信息服務平台。當前,相關參與方紛紛建設區域性平台,但大多局限於本地或本企業上下遊之間使用,不同平台間互聯互通不足,容易形成新的數據孤島。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在圍繞數字化風控指引、物聯網應用指引、電子憑證的法律屬性以及完善行業自律規範體系、優化行業基礎設施功能等重點熱點問題,組織協調各方資源開展前瞻性研究,制定具備可操作性的業務指引和技術標準,引導和支持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目前許多金融機構紛紛開展區塊鏈應用探索,我國金融行業的區塊鏈應用目前處於什麽樣的狀態,在哪些應用場景有所落地?

楊農表示,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最新的研究,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技術集成創新尚在發展成熟過程中,金融領域是國內外區塊鏈應用探索的重點方向。當前,我國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已在供應鏈金融、金融數據共享和金融信息存證等場景中形成了一些落地案例,總體處於早期嘗試向深入探索轉變的過渡階段,且呈現出探索性應用數量較多、參與主體較為多元、底層技術原創有待加強等特點。

同時,區塊鏈在我國金融領域的應用探索也面臨著如下幾個方面的挑戰:技術層面仍難以兼顧部分金融應用場景對安全、功能和性能的要求;研發層面自主創新有待加強,對國外開源程序的廣泛應用可能導致技術依賴風險;業務層面部分金融應用環節尚存在模糊地帶,部分機構在開展區塊鏈應用創新時缺少權威的第三方評估意見作為參考;治理層面存在法律規製困難,如鏈上資產和智能合約等方面的法律有效性界定不清晰。

科技將如何改變金融業態?

11月20日,在新京報主辦的“金融進化論:2019新京報金融科技論壇”上,CFT50首席經濟學家、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新網銀行規劃與新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周勇、中國銀聯電子支付研究院總工程師吳金壇、湘財證券首席信息官丁軍、平安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項目總監鄧俊毅、度小滿金融區塊鏈負責人李豐、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科技部總經理郭慶、趣鏈科技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貝龍、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楊東等來自學界、機構的代表圍繞科技賦能金融業、區塊鏈變革下的金融新生態兩大話題進行了探討。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如何競合

未來最主要的合作點是持牌金融機構和技術企業之間的合作

隨著金融機構越來越重視對科技的投入,目前一些金融機構已經開始自行搭建金融科技部門,部分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開始對外進行技術輸出,金融科技領域的生態格局已經開始逐漸改變。

CFT50首席經濟學家、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表示,金融科技領域未來的競合關係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金融科技領域的主體主要包括四大類:第一類是證券保險等持牌機構,第二類是大型互聯網企業,第三類是純技術企業,最後一類是互聯網金融和類金融組織。不同主體之間的競合關係更加複雜,楊濤認為,未來最主要的合作點是持牌金融機構和技術企業之間的合作,因為持牌機構業務相對清晰,二者之間的合作探索多一些,相對其他的領域也更加突出。與此同時也面臨挑戰,例如如何甄別真正的技術創新企業。

新網銀行是18家民營銀行之一,新網銀行規劃與新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周勇表示,18家民營銀行在科技建設方面有不同的路徑選擇,例如微眾和網商銀行有頭部互聯網公司的支持,還有民營銀行選擇了託管的道路,銀行自身的科技人員不是很多。新網銀行採用合作、共建、自主、創新的道路,比如基礎設施層面是進行共建,銀行進行選擇即可。

在主營業務方面,新網銀行選擇自建科技系統。周勇介紹,新網銀行的主營業務是個人信貸,消費信貸業務有一百多個系統,基本上全部由銀行內部來掌握,一部分供應鏈有外部合作,但所有的開發設計編碼工作都由銀行自己掌控。

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科技部總經理郭慶表示,從銀行來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合作是保持開放的態度,銀行具備場景和數據,還有一部分成熟的技術;科技公司具備先進的技術和研發,要產生更多的成果,就要開放和融合,雙方應該是取長補短、互相促進的過程。

數據安全與合理使用如何兼顧?

重視數據安全的同時應發展數據聚合與共享

科技運用於金融領域,在創造新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其中之一是數據安全。在金融業務中,數據處於更為核心的地位。如何界定合理使用與隱私的邊界?如何防止數據洩露?

楊濤表示,信息保護離不開四個方面。

第一是需要甄別信息,是金融信息還是非金融信息,個人金融信息還是非個人金融信息,強隱私的信息還是弱隱私的信息,信息的定位與進一步應對的視角緊密相關。

第二是如何處理數據治理和數據應用的關係。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領域。近幾年,中國金融科技創新非常快,背後的原因是大量的數據信息、財富、生產要素沒有受到管理,大家可以利用它做各種各樣的創新,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

第三是需要對金融數據和信息的應用主體進行甄別,是持牌機構、征信機構還是金融數據服務商,未來的行業治理需要把不同主體之間的邊界重新梳理和界定。

第四,需要把金融信息的采集、利用、形成成果這一完整流程進行規範治理,包括標準化、安全、透明等。

周勇表示,新網銀行從治理和技術兩個層面都十分重視數據安全,數據治理委員會已經成為行內一級委員會,另外該行科技部下設了一個獨立的大數據中心,專職做數據平台建設和數據治理的工作。

周勇還提出,未來對數據安全的保護肯定是一個常態,但數據的融合也會是一個要求,會衍生出一些新的訴求。例如,近兩年多方安全技術又開始火熱起來,是因為數據聚合、共享的訴求存在,原有的管理技術已經無法解決問題,這是未來各方需要努力的方向,如何既保護數據安全又實現數據共享的訴求。

中國銀聯電子支付研究院總工程師吳金壇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在重視數據安全的基礎上,也不能因噎廢食,現在銀聯也在研究基於數據保護下的數據有效利用,例如在技術層面實現安全的數據共享方式,包括聯邦算法、混淆算法等。

區塊鏈如何重塑金融

客戶服務、供應鏈金融、支付……區塊鏈在金融業應用廣闊

在金融對科技的運用中,區塊鏈作為最前沿的技術,可以說是金融機構的“必爭之地”。但目前外界對於區塊鏈的認知仍然較為模糊,區塊鏈可以運用到金融業的哪些業務中,將對金融行業生態產生什麽影響?

湘財證券首席信息官丁軍表示,區塊鏈在證券行業的應用場景,可以在客戶服務、場外市場、託管結算等方面有所發展。湘財證券最新的應用是利用區塊鏈做了一個客戶積分計劃,區塊鏈主要解決客戶貢獻度的度量問題,還有集團客戶之間的積分共享問題。這一項目前期的設計和核心技術的突破已經做了一些探索,目前處於項目實施和完成階段。

丁軍還提出,證券行業有很多的場景可以與區塊鏈結合,例如ABS、供應鏈金融,區塊鏈可以解決底層資產上信任度的問題,還可以解決中介機構過多、流程效率不高的問題。

平安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項目總監鄧俊毅表示,區塊鏈應用於金融業務,可以著重發展風險防控領域,用區塊鏈作為數據載體和解決方案,例如供應鏈金融領域,可以通過“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手段將供應鏈兩端延伸,為上遊多級供應商或者下遊分銷商和經銷商提供融資業務的增信。區塊鏈可以提升行業透明度,確保鏈上數據在安全合規前提下的可信共享;還可大大提升交易效率,同時降低成本。以前供應鏈金融參與的各方會簽一系列的線下文本,但不一定能保證最終有效執行,且取證和追索困難。通過區塊鏈加上雲簽約,在信息真實共享以及不可篡改性方面會有大幅提升,原來需要半個月的事情,現在一天內就可以完成。

鄧俊毅還表示,區塊鏈可進一步催生更多產品創新,區塊鏈的技術底層是分布式數據庫,這些技術與業務場景結合起來就有了創新的機會。例如供應鏈中,在向下遊分銷商和經銷商做授信業務時,原來的預付款融資對動產監控力度是不夠的,把區塊鏈和物聯網結合起來,通過對動產有效的監控,並將監控數據共享到區塊鏈上,再用AI技術進行交叉檢驗和風險預警,這樣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降低動產流失的風險,進而擴展產品創新的空間。

度小滿金融區塊鏈負責人李豐表示,區塊鏈未來的機會在數據化、資產化,區塊鏈的價值或許並不是對現有業務模式的改變,而是為了適應未來新的場景的變化。

趣鏈科技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貝龍表示,“區塊鏈+IOT+5G”是目前討論較多的模式,因為5G可以承載大量的數據一起運轉,可以把數據放在區塊鏈上,還可以再與物聯網結合。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楊東表示,除了正規金融機構與區塊鏈的結合之外,場外的非正規金融也存在一定需求,場外資產的可信度問題更加重要,所以對技術驅動的征信需求比任何其他業務都更強烈,區塊鏈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侯小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