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我們不能急躁浮誇

1978年,改革開放元年,29歲的金立群結束10年知青下鄉生活,如願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攻讀英美文學研究生課程。彼時,致力於投身文學界的他沒有想到,未來自己將執掌一家舉世矚目的多邊開發銀行。

40年如白駒過隙。如今身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的金立群,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講述掌舵亞投行之道和自己的成長之路。

熟讀莎士比亞的金融家

出生於1949年的金立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齡人,完整見證了40年改革開放歷程。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金立群自幼愛好英美文學,在農村當知青時便“啃”下過英文原版莎士比亞著作。進入北外後,他撰寫的文學研究論文廣受好評,並發表在國內一流學術期刊上。臨近畢業,金立群得到了學校留校任教的邀請。此時,他離實現自己最初的職業抱負——英語教授,僅一步之遙。

改革開放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金立群也是其中之一。1980年,中國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急需外語人才的中國財政部請北外教授許國璋推薦學生到世行工作。許國璋立馬想到了金立群。

據金立群回憶,許國璋教授當時對他說,英美文學專家中國有200個或許就夠了,但具有較高外語水準的國際經濟金融人才中國還十分稀缺,相信你可以適應這份工作。

改革開放的機緣,恩師的殷切希望,讓金立群的人生走向了另一條軌道。此後,他的工作足跡遍布財政部、世行、亞行、中投、中金等國內國際多個重要金融部門和機構,並最終成長為一名廣受尊重的國際金融家。

投身金融界後,金立群並未放棄文學老本行。除了翻譯投行巨著《摩根財團》外,他還參與編輯過一本《英國詩歌選集》。

如今的金立群在繁忙工作之餘依然手不釋卷,但他對離開文學界並不遺憾。金立群說,中國正不斷發展,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每個年輕人都該想一想,做什麽事情能為國家帶來更多貢獻。

多邊開發銀行的掌舵人

為適應亞洲基礎設施融資巨大需求,促進區域團結合作,2013年10月,中方提出倡議籌建亞投行。2016年1月,亞投行正式開業,金立群任行長。

開業近3年,亞投行蓬勃成長。截至目前,該行已累計批準項目投資逾75億美元。

談及亞投行的運營之道,金立群強調,只有基本思路對了,機構才能沿正確軌道發展。以項目遴選為例,亞投行開展相關工作有三大基本要素。

一是財務可持續,項目不賠錢才能給借款國帶來切實益處,並鞏固機構自身財務基礎和能力;二是環境保護,相關基礎設施項目應有利於促進環境改善;三是得到項目所在地人民支持擁護,有助於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改善。

以此為指引,開業以來亞投行參與亞洲、非洲十餘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各類資本近400億美元進入相關投資項目。

亞投行的穩健經營打消了許多觀望者的疑慮,英、法、德等西方發達國家相繼加入。近日,亞投行再度宣布擴員,成員總數擴大到93個。

在金立群看來,各方積極加入亞投行是投給中國的一張信任票。他指出,3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國政府言必行、行必果,不直接乾預銀行經營,而是通過董事會積極發揮大股東作用。亞投行無疑是一家具有21世紀公司治理高標準的多邊金融機構。

至於備受關注的美國和日本未來會否加入亞投行,金立群強調,各國是否加入是其自身選擇,不會影響亞投行與其開展合作。他透露,目前亞投行與美、日均保持良好溝通,與兩國金融機構也有廣泛接觸。在未來的項目國際招標中,亞投行將對美日企業一視同仁。

多元文化的融合者

金立群以其卓越的外語能力和溝通技巧為人們熟知。曾有外媒報導說,金立群與英國人交流時喜歡引用莎士比亞的句子。

對此金立群笑言,“不要總說我讀莎士比亞,其實《紅樓夢》我也讀得不錯。”事實上,中國印記與世界文化相融的個人特色,也被他帶入了亞投行。

金立群介紹說,目前有50多個國家的員工在亞投行工作,“他們來自擁有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歷史文化的國家,身上也深深打上了各自民族烙印。”讓這些人為共同目標努力需要文化的凝聚,因此亞投行團隊建設要盡可能實現中國與世界文化交融。

金立群舉例說,中國人推崇互相尊重、暢所欲言,這一理念在亞投行的建設運行中得到體現,也受到其他成員認可。他透露,亞投行內部每個決定都要經過充分醞釀討論,實行民主決策,“長官者不能剛愎自用”。同時,作為中國人領銜創辦的機構,清正廉潔也將成為亞投行的一塊招牌。

運營近3年,今天的亞投行越來越受國際社會認可,明天的亞投行又將走向何方?

“亞行、世行等老牌機構都願意與亞投行合作,說明我們達到了與其相當的高標準。”但金立群也坦言,亞投行仍在成長中,須繼續腳踏實地,“我們不能急躁浮誇,每一步都要站穩後再向前走。”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俞嵐 王恩博

編輯:郭凌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