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肚子痛,小心是胃病!


毛毛剛上小學一年級,最近幾個月,她老喊肚子疼,有時還乾嘔、噁心,最初媽媽沒在意,以為是吃壞肚子了,直到有一次毛毛竟然嘔出一點血絲,這才趕緊帶她到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消化性潰瘍。毛毛媽媽大為不解,小小年紀也會得胃病?



其實,在兒科臨床上,不乏患有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的小兒前來就診。由於胃病會長期持續、反覆發作,給患兒的身心健康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嚴重時會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因此需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


兒童胃痛常被誤當「肚子痛」


一般胃病患者都會有些反酸、噯氣等癥狀,但兒童患者一般不能準確描述出胃病的癥狀。兒童的腹痛意識不明顯,不能準確描述感覺,使得很多兒童胃病不能及時被發現。他們經常只會說肚子痛。

此外,該病癥狀的多樣性,也讓家長容易產生錯覺。小兒胃病的疼痛時間不固定,多數表現為餐後痛,也有一些表現為餐前痛,吃了東西後,食物中和胃酸,疼痛反而會減輕。



相對於成人患者長達十幾年的病史,兒童的胃痛往往表現為間歇性發作,每次也許只有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疼痛的感覺很快就可以消失。腹痛是小兒常見的癥狀,但由於病因多而複雜,再加上小兒對疾病各種臨床癥狀的語言表達不夠準確,容易造成小兒胃病的誤診、漏診。


兒童患胃病的原因



一:感染

造成小兒胃炎、十二指腸炎、消化性潰瘍等發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最主要病因,越來越被重視。幽門螺桿菌是寄居於人類胃黏膜最常見的病菌之一,人是這種病菌的唯一自然宿主。兒童當然也不能倖免,他們也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這可能跟兒童胃功能發育尚未完善、控制胃酸分泌能力較差、免疫功能較低有關。



大部分幽門螺桿菌攜帶者的感染是發生在嬰幼兒時期,且隨著年齡的增大Hp感染率明顯增高,只是感染後大部分人往往在成年後才發病,還有些在兒童期就已發病,有些則終身不發病。



二:常吃洋快餐

洋快餐、油炸食品、可樂、咖啡…… 相比於每天的正餐,不少孩子更偏愛這類食品和飲料。經常吃零食,喝冷飲。而咖啡、可樂等飲料,恰恰就會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油炸食品、洋快餐等高脂食物,則會給胃部帶來很大負擔。



除了飲食結構,孩子的飲食習慣同樣需要格外重視。孩子挑食、偏食、厭食、飲食不規律,幾乎是多數家長都曾經面對過的問題。年齡小的孩子樂於模仿父母,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吃飯時不要做其他事情。



三:牙病

不注意口腔衛生容易導致爛牙壞牙,也是不少胃病患兒的致病因素之一。兒童7歲左右門牙開始換牙,10歲左右臼齒開始換牙。這個年齡的孩子吃東西,往往來不及細細咀嚼就已經咽下了肚。這樣的孩子如果感到肚子痛,首先就是牙齒的問題。牙齒咀嚼是消化食物的第一道工序,需要給胃「把好關口」。


如果在嘴裡沒有被咀嚼到位,食物到了胃裡,胃的蠕動和胃酸分泌也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家長從小就應教育孩子保護牙齒,養成每天刷牙兩次的習慣,尤其是睡覺前的一次。同時不提倡小孩子用牙籤,給孩子剔牙時,應該用牙線替代牙籤。



儘早排查幽門螺桿菌(Hp)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一般很難被機體清除而慢慢變成了慢性感染,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從而出現厭食、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泛酸、噯氣等癥狀,其中腹痛以持續性隱痛或陣發性痙攣痛多見。


如果父母已知道自己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炎,而孩子又反覆出現上腹部或臍周部疼痛等,尤其是連續3個月以上的時間,至少有3次不連續的腹痛發生,而且孩子長得比較瘦小,在排除了上呼吸道感染、肝膽疾病、腸梗阻、心肌炎、飲食不當等原因造成的消化道癥狀外,應儘早到醫院做胃鏡檢查。

如果不能做胃鏡檢查的患兒,應儘早做碳14或碳13呼氣試驗或大便Hp抗原檢測、血清Hp抗體檢測等檢查,判斷是不是由於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的胃炎、消化道潰瘍等而導致的腹痛,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