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ofo戴威押注區塊鏈 絕地反擊還是病急亂投醫

  ofo戴威押注區塊鏈,絕地反擊還是“病急亂投醫”?

  北青網5月23日電(統籌 陳勇敢 記者/栗鵬菲)近期,ofo宣布成立區塊鏈研究院,將在全球範圍內應用區塊鏈技術賦能大數據、物聯網,連接企業、政府、用戶等多方主體,解決共享單車投放、調度、停放、維修等運營痛點,協助解決共享單車的城市治理難題。

  ofo期望區塊鏈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創始人戴威對此態度也一直積極。據快的計程車創始人陳偉星透露,戴威理解區塊鏈,並多次與他交流有關ofo區塊鏈的話題。

  但是區塊鏈化能否真的ofo走出殘酷激烈的市場,以及區塊鏈能否真正解決ofo實際運營難題,甚至解決其資金困境等等,都還是未知數。

  首先,區塊鏈能否解決共享單車城市治理難題?

  區塊鏈擁有資訊不可篡改、開放性和去中心化三個特點,這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共享經濟下的“城市病”,例如,目前ofo的免押金服務主要是通過芝麻信用分來獲取,只要分數在650分以上,就能夠免押金騎行。

  有分析認為,如果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就可以省去與芝麻信用對接的過程,並能解決ofo與用戶之間的信任問題,達到縮減流程、節省成本和提升效率的目的。

  但是對於共享單車更大的兩個bug,維護成本過高與亂停放等問題,這個問題源於後續的維修與人工搬運,很顯然,區塊鏈卻並不適合解決它們。據品途網報導,lookbc區塊鏈技術社區站長天佑曾表示,其實共享單車投放、調度、停放這些運營上的痛點,實際應該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來解決。

  其次,區塊鏈能否令ofo在共享單車中突圍?

  共享單車行業市場規模龐大,單國內一線城市每日使用人次就可達近百萬,但是高度雷同的商業模式與同質化的競爭也日益激烈。ofo的突圍離不開用戶與技術這兩大根本。

  有分析稱,在“共享單車”領域引進區塊鏈技術以後,任何一個用戶都可以投入符合標準的單車用於共享,從而實現C2C的運營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有效利用。

  但是隨即就有自媒體人發出質疑,“運用區塊鏈建立用戶使用單車的信用額度”有何意義?人們在使用單車時和其本人的信用關聯度並不高,如何應用在征信方面呢?

  前不久,ofo與GSELab合作上線騎車挖礦功能,用戶在騎完車後能夠獲得GSE的token,未來用戶還可以用這些token交換通行證,而且在加密貨幣市場兌換其他貨幣。token技術的引入,能夠幫助ofo解決不同國家用戶之間存在的貨幣轉換問題,提高用戶騎行結束後的結算效率。但是很快ofo就對外表示,目前只針對新加坡市場,沒有籌備任何ICO,一定會嚴格遵守主管部門的法律法規要求。

  資本困局成生死局,如何解決?

  共享單車上半場角逐主要圍繞用戶展開,本質目的都是提升用戶體驗,進而獲得理想的用戶活躍度、用戶留存率與用戶粘性。然而在行業分水嶺已現的背景下,共享單車下半場需要“強強聯合”。

  今年1月,據騰訊《一線》報導,ofo當時公司账戶上的可用資金僅剩不到6億人民幣,若按照ofo每月4-5億元的人員工資和運維等支出、以及持續流出的押金計算,ofo手上的現金僅能支撐一個月。且ofo仍欠供應商約25億元人民幣,虧空押金總額約30億。

  在商業化盈利模式還有待考量之際,ofo和大股東的關係變得微妙。媒體報導顯示,此前戴威通過動產抵押方式,先後兩次將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的借款。這次融資的方式頗為特別,以單車作為抵押物換取融資在行業內還是首次。

  不僅如此,根據公開數據,ofo融資已超過6輪,融資總額超20億美元,投資方數十家,ofo成為融資最多的共享單車企業,這也意味著,ofo離不開資本。

  但另一方面,戴威堅持ofo絕不放棄獨立發展。進軍區塊鏈領域正是ofo最新的嘗試。當務之急,ofo意圖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實現小黃車的造血功能。在大潮漸漸退去的共享單車領域,“盈利”更是一個未知數。

  (除文中注明外,文章還綜合自新浪財經、投資界、鈦媒體、中關村在線、IT時代網等。)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