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人要“智慧”,不必太“聰明

中國漢字的構造真的很有學問,智慧兩個字,我們把它分開來看,智是日知,慧是心彗。我們每天都知道一點,每天都有不同的進步,是增智;彗是掃、拂,“人人若把心地掃,無明煩惱皆遠離”,常保心地清淨,慧就顯現了。

聰明兩字就和智慧不一樣了。“聰明”,我們看它的構成:耳思聰、目思明。我們察言觀色,能夠聽了別人說的一句話,就了解這句話什麽意思,立刻有反應別人有一個舉動,或者臉上有什麽顏色,我們觀察了以後就明白了,這樣的反應、行為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聰明”。

可能有人既聰明又有智慧,但更多的情況是二者常不能兼得。有大智慧的人未必很聰明,不少佛門的高僧大德他們的動作反應甚至都可以說挺緩慢,因為他耳也不聰、目也不明。但大部分人恰恰相反,平時是挺聰明,反應也快,但卻沒有智慧。這樣的聰明,只是專注在眼前的事,心裡並沒有智慧。

更極端的案例就是,社會上總有一些特別“聰明”的人,利用自己的專長或他人的疏忽犯案。也就是所謂的“高智商”犯罪,那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所以,人絕對不能自恃聰明,還得有人生的大智慧。所以,有選擇的話,一定要選擇做個“智慧”的人,做人不必太“聰明”。

那麽要怎樣才能得到智慧?你每天都在聽別人講話,你每天有沒有花一些時間傾聽你內心的聲音?你每天都在對別人講話,那有沒有固定的時間,和自己的內心對話?你每天看很多新聞和信息,那有沒有每天認真地看看自己?

假如不能內視自己,而只是把目光看向別人,不能欣賞自己,那往往只能去羨慕別人,那麽所得到的一切,全都是別人所得的,並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佛法中強調“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儒家的經典《大學》裡也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得的也是智慧。

那麽,不妨試試,每天都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間,和自己的內心做一番深度的對話和思考吧!

點擊視頻 學習一下

玉佛禪寺法師示範 靜心坐禪

留言互動

留言

關於聰明和智慧,您有什麽體會?

你有沒有每天檢視自己、靜坐觀心的習慣,歡迎分享您的經驗和感受!

編輯 | 慧丁

設計 | 曹曹

責編 | 慧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