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削鐵如泥就是好劍?如果是這樣,那秦青銅劍完爆羅馬鐵劍

對刀劍來說,最重要的機械性能是強度、硬度和韌性。硬度太低韌性好但是容易卷刃,硬度太高了韌性變低又容易折斷。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古人花費了很長的探索過程。

先說說淬火工藝。淬火是提高鋼硬度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不過隻適用於含碳量較高的鋼。含碳量過低,淬火時形不成馬氏體。淬火後鋼的硬度提高,就是因為得到了馬氏體。不過淬火後應力太大,還需要回火。

一般來說,刀劍的淬火,為了防止淬火後變形,需要垂直插入淬火介質中進行淬火,當然,淬火用的介質比較多,這個根據需要選擇,一般有水、鹽水、油古人也有用尿液的((⊙o⊙)…。淬火時,先把刀劍加熱,現在有測溫儀,以前沒有,靠的是觀察。

當刀劍加熱變色呈櫻紅色時,就達到了淬火溫度,迅速取出,蹭掉上面的氧化皮,這樣做是為了便於觀察色變。垂直放入淬火介質中,攪動幾下,迅速取出,看刀刃的變色,開始的時候是白色的,然後變成黃色,然後是藍色。刀劍的硬度和韌性的最佳匯合點,就是當變色到黃色快藍的時候,再放入水中,就可以了。

不過這樣雖然刀刃的硬度夠了,不過是很脆的,側面敲擊就會折斷。在漫長的探索中,古人領悟到需要增加刀劍本體的韌性,就加厚刀劍本體,不過這樣產生了笨重問題,後來就用在本體上附加其他東西的方法,就像現在的隔熱層。

以前記載的比較好的刀劍,我覺得就是淬火比較好的刀劍。所以一個好的鑄劍師在當時是很有名氣的,例如乾將莫邪。那些和好刀劍交手就斷的刀劍,大多都是淬火淬的太硬了。有一個例子大家可以試一下:銼刀是很硬的,可以銼鋼鐵之類的東西,不過它從高處掉到地上,就可以摔成好幾段。

因此如果硬度明顯大於被削鐵器的話,青銅器是可以斬斷鐵器的。

比方說:秦青銅兵器,外部的硬度,兵馬俑中出土的秦劍檢測數據是106HRB,約296HV。(《秦俑坑出土的兵器》《絲綢之路》 1999年01期)。

實驗結果證實,這種青銅劍內韌外堅,外部硬度約290HV,可以印證兵馬俑秦劍的檢測結果。(《戰國青銅劍的鑄製技術及“削殺矢之齊”研究 》《全國第六屆科技考古論文集》2003年8月)

圖:越王勾踐劍

圖:仿古越王劍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出土於湖北江陵馬山5號楚墓出土。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且鋒利異常,一下劃破20層複印紙。製作精美。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 4.6厘米,劍首外翻卷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

古代西方一直沒有開發出鑄鐵柔化技術和炒鋼技術,兵器一直使用塊煉鐵, 當時西歐最好的鐵出在西班牙,因為那裡有很好的鐵礦,從西班牙Almedvilla墓出土的鐵劍含碳極少,屬於熟鐵,硬度僅有95

135HV。還不到秦劍的一半。另外的一把劍含碳稍高,約0.2%~0.3%,但它的硬度也只有70~117HV。

圖:凱爾特長劍

兩把Basel博物館裡的凱爾特長劍,“not very much better", 一個含碳量0.04~0.1%,也是熟鐵,不過硬度達到160~191HV, 著名的羅馬短劍Gladius和公元2世紀後出現的長劍Spatha都是沒有經過熱處理的, 德國地區出土的Gladius雖然內外含碳量不同,但硬度都沒有超過200HV的。

圖:古羅馬短劍

如果秦朝的青銅劍遇上古羅馬的鐵劍的話,秦劍可以輕鬆的斬斷古羅馬的鐵兵器。大家不要認為鐵質武器就一定比銅的好,其實關鍵在於鐵和銅怎樣的鍛造還有其他的冶煉方法還有添加的各種不同元素,只有這些都具備的情況下或者差不多的情況鐵質兵器才能比銅質武器好,如果秦軍遇到古羅馬的軍隊不光是一對一,還是大規模的軍團作戰古羅馬的軍隊都會是一敗塗地,因為古羅馬的武器就吃了大虧了。

圖:秦青銅劍

圖:兵馬俑出土秦青銅劍

削鐵如泥是存在的,但是必須是削的物體的硬度和密度都比被削的物體明顯的大才能做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