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除了爆炸和恐怖主義,阿拉伯人的智慧宮堪稱文明之花

作者/竹鼠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現在很多人提起中東,阿拉伯,伊斯蘭的第一印象就是:爆炸,恐怖主義,貧窮,動亂。這些詞匯和所謂的文明與知識似乎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阿拉伯文明並非對世界全無貢獻,而只是輸入恐怖與鮮血。

實際上,他們曾經對現代世界做出了無法代替的貢獻。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一下阿拉伯人的智慧宮(直譯也可以做“智慧之家”/“智慧寶庫”)

最開始,咱們得了解一下為什麽阿拉伯人會搞出來這麽一個智慧宮呐?

如果您了解了阿巴斯王朝的版圖範圍,請您仔細想想,這個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歐洲這部分算是另一個王朝統治)的阿拉伯帝國實際上打通了一直以來被隔離的幾大文明點的通道:古印度文明,古中國文明,古巴比倫/蘇美爾文明,希臘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如今這些包含著閃光思想的地區要麽處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之下,要麽和阿拉伯緊鄰著。也正是因此,各個地方的學者和思想家都匯集到了這個龐大帝國的境內,就好像咱們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但是不得不承認,人家這個百家爭鳴的格局還是要大很多的。

同時,當時的阿巴斯帝國對不同宗教的人其實非常寬容,帝國規定對“有書的人”,也就是猶太教徒,基督教徒,甚至包括襖教徒,都不強迫他們信仰伊斯蘭教。相反的,只要交夠了人頭稅,你不僅能保住小命兒,還能受到阿拉伯帝國的完全保護——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福音。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在公元7,8世紀的時候,拜佔庭帝國的一些邊境地區就已經被化入了阿拉伯帝國的版圖,而在此生活的一些和拜佔庭征服推廣的正統宗教不對付的基督教學者,比如說基督一性論的學者,就此得到了一個可以不受打擾而專心於學術的環境。

在這個條件之下,來自各個地方,各個宗教的各種科學思想已經開始逐漸的集聚起來,就等著一個臨界點爆發出來了。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阿拉伯人和唐朝在中亞打了一仗。隨後,造紙術這種神奇的東西非常恰好的出現在了阿拉伯人的眼前。

在怛羅斯之戰後,一批中國工匠被俘虜到了中亞的大馬士革。在那裡,他們教會了俘虜他們的的阿拉伯人如何造紙。

所以,當同時期的歐洲人還在辛苦的用動物的皮來複製保存地圖和書籍的時候,阿拉伯人已經學會了如何用亞麻和大麻來製作取材更加方便,價格更加低廉,更加容易攜帶,保存的紙張了。而紙張的這些特點令那些生活在阿巴斯帝國境內的幾乎所有學者都迅速的愛上了它,因為這些紙張可以隨時隨地的承載他們一切的學術思想,上到星象地理學,下到一首簡單的忽然從腦海裡冒出來的詩歌,都可以被隨手記載在一張紙上,等待後期的再加工和再整理——這簡直是學術神器啊!

於是乎,從中亞的撒馬爾罕,這個紙張從最初的出現地開始,紙張的製作技術和造紙廠幾乎一夜之間傳遍了帝國東西:在敘利亞,葉門和北非,甚至在已經不歸阿巴斯王朝統治的西班牙,造紙業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出,阿巴斯的首都巴格達,早在公元795年就擁有了一個巨大的文具市場,售賣數以千計種類的文具,各地特色紙張,用蘆葦做的筆和墨水。

接下來,當紙張開始在穆斯林社會中流行開的時候,它開始孕育另一種文化:圖書館文化。

現代的人們經常性的把宗教理解為阻礙科學發展的腳步,但是在中早期的穆斯林社會並非如此。實際上,情況是恰恰相反的。伊斯蘭教在穆罕穆德創立之初開始,就著重於鼓勵人們學習知識,推廣文化,例如穆罕穆德他本人就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求知吧,即使遠在中國。”這說明在穆斯林的社會裡,文化氛圍還是相當濃厚的,而一旦在這種文化氣氛中出現了一個能夠承載它的載體,長期積累的結果就會不斷地通過各種形式機甲狂潮出來——紙張,就是那個學者們已經等待了很久的文化載體。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事抄寫等工作,市場上的圖書質量也開始變得層次不齊。而這時候,一本經過精心抄寫,嚴格用詞,仔細斟酌的手抄本就會從眾多圖書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的身份與地位的象徵之一。當時很多大都市的貴族和富豪都以資助一位有名的作家或者是抄寫員為榮。

這就導致又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書籍相關行業中來,所以市面上的圖書也就越來越多,種類越來越豐富。當書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圖書館也就應運而生了。屬於阿拉伯人的第一座圖書館位於大馬士革,這座圖書館收藏了大部分希臘和基督教世界的哲學,醫學著作,除了開放房間提供閱讀服務之外,這座圖書館還提供很多貼心服務,有些即使是現在的很多圖書館都做不到的,例如,專門準備紙張和筆以便來訪的學者可以將讀後感或是書中的一兩個段落摘抄下來,直接帶走。(畢竟當時書籍很珍貴,外借還是不太可能的)

除此之外,當時社會的私人藏書風氣很盛。

在公元1234年,巴格達建立了一座伊斯蘭學校。這座學校建立之初受到了來自哈裡發本人的一筆捐贈,一批多達八萬冊的科學典籍。我們可以想象,哈裡發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藏書都拿出來送給這座學校,那麽這八萬冊的書也許只是浩如煙海的宮廷藏書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事實上不只是哈裡發的宮廷,當時社會裡的貴族和有能力的有地位的人,幾乎都喜歡藏書。這些私人儲藏最少的也要多達萬冊,這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大的規模了,為此這些家庭通常要耗費極大的金錢代價和精力,甚至一兩代人的努力。和古代中國計程車大夫的藏書觀念不同,數量如此廣泛的民間藏書並不會因為是私人珍藏就埋沒在大眾看不到的陰影之中。當他們的主人死後,穆斯林的習俗促使他們的的繼承人把這些珍貴的的書籍捐贈給城市內的的圖書館,在那裡它們能得到最好的保護,也能讓所有市民都有機會閱讀這些書籍。

現在,阿拉伯社會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學者,足夠濃厚的學術氛圍,足夠多的思想種類。再加上阿巴斯帝國中早期的幾位哈裡發都是熱愛學術的人,在這個大環境下爆發一次學術活動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智慧宮”的最初建立者,是深受學術氛圍熏陶的哈裡發,曼蘇爾,他是阿巴斯王朝的第二位哈裡發。因為這位哈裡發本人對占星學和哲學非常感興趣,又同時受到社會文化氛圍的熏陶,又又因為他身處哈裡發的位置上,完全有能力帶領一場學術活動,所以在他繼位之後不久,他就把首都遷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而這個地區正是古代波斯等眾多文明的文化中心點——同時,距離阿拉伯商人控制的印度航線非常近。

憑借著這個地理優勢,曼蘇爾開始了他偉大的“百年翻譯”運動:他四處派出人手,到各地去尋找古老的知識和書本。在東方他的使者到達了印度聖城阿林,這裡是整個印度的天文學和數學中心。當使者們發現印度科學並沒有和伊斯蘭教相違背的地方之後,就高高興興的邀請那些印度學者來到巴格達分享他們在天文學和數學方面的知識——而印度人帶來了梵文版本的典籍;在西方他的使者到達了拜佔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哈裡發運用和拜佔庭帝國的短暫和平時期提出複製古典希臘時期先賢作品的要求,並很快得到同意——使者們帶回來的是臨時謄抄出來的希臘文的典籍;而他本地的使者們則搜索到了不同文明的典籍,包括許許多多波斯文的典籍。

現在的問題就是,把這些書籍翻譯成阿拉伯語的版本,以便於理解保存——這就是百年翻譯這個名詞的由來,在前後長達150年左右的翻譯運動中,無數的古典資料被阿拉伯人保存下來,即使後來這些古典的母國都已經把他們丟棄了,他們的阿語版本依舊在巴格達得以保存。

曼蘇爾為了提高翻譯效率,效仿古代波斯國王,創立了“智慧宮”。

這個智慧宮並不是一個機構,而是由七所大學,翻譯局,圖書館和圖書儲藏室,和一個研究院所組成的聯合機構。曼蘇爾本人對這個機構十分看重,他不僅招攬大量學者到這裡來工作,還不惜代價的向裡投入大量資金。與此同時曼蘇爾開創了獎學金制度,使得凡是可以翻譯完成一部作品的任何一個學者都可以得到與他翻譯出來的手稿數量等重的黃金。所有的學者地位一律平等,機會一律一致,規定一律相同,為的就是盡快的開展翻譯工作。而這些所有的措施很快都被驗證是有用的,在接下來的150年幾乎所有被找到的希臘語和波斯語的文獻都被翻譯成了阿拉伯語,無數的大學在此基礎之上被建立起來,例如開羅的愛資哈爾大學,已經連續教學超過一千年的時間。許多學徒跋山涉水,來到這裡尋找他們終其一生也無法全部找到的知識。

百年翻譯運動隨後就取得了卓越的成果,阿拉伯人把很多用詩歌題材記錄的梵文數學知識翻譯成阿拉伯語,同時在裡面增加了數學應有的邏輯和框架感。這也代表了阿拉伯人不是一味地摘抄印度知識,而是深入的去探索其中的本質,並加以創新:很多創新的數學詞匯使我們現代數學的教學基礎,例如三角函數的正弦和餘弦,正切和餘切,正割和餘割。由此而培養出來很多優秀的穆斯林數學家——其中最著名的花拉子密,為數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0的用法,代數,經典二次方程式,花拉子密星表等)。

我這裡只是簡單的舉了一個關於數學的例子,在其他的諸如地理學,醫學和哲學方面,百年翻譯運動也功勳卓著。而最難得的是,這場運動雖然起於阿拉伯,終於阿拉伯,卻沒有把它的影響局限在近東這個小小的範圍之內......

參考資料:《智慧宮》:美.喬納森.萊昂斯

《阿拉伯通史》第十版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投稿請發[email protected](有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