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接種B肝疫苗後檢測無抗體的原因是什麽?

接種B肝疫苗後檢測不出抗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部分受種者自身對接種的B肝疫苗無應答或低應答

B肝表面抗體(抗-HBs)≥10 mIU/mL為預防B肝病毒感染的最低水準。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完成3針B肝疫苗接種後,約90%以上的受種者會產生足夠的B肝表面抗體,具有對B肝病毒的預防作用,另有約10%左右的成人和5%的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無法產生足夠水準的抗體。通常將完成全程免疫後抗-HBs

導致對B肝疫苗無應答的原因較為複雜,可分為接種者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

自身原因如受種者年齡、體重情況、性別、免疫功能狀況、煙酒史等可影響免疫效果,如年輕者比年老者更能夠對B肝疫苗產生良好應答,兒童注射B肝疫苗的應答率高於成人,非肥胖者比肥胖者更容易產生較高的抗-HBs保護性水準,女性的抗體陽轉率和抗體滴度高於男性,吸煙、飲酒者對B肝疫苗無應答率較高;此外無應答還可能受遺傳因素影響,研究表明接種B肝疫苗後是否產生抗體和抗體的水準高低,與受種者體內的調控免疫應答的基因或受體有關,部分受種者因相關的基因或受體缺乏,機體免疫系統不能識別B肝表面抗原,從而不能產生免疫應答;如果受種者有免疫系統缺陷如T細胞缺陷、B細胞缺陷或使用免疫抵製劑,都可能影響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也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並且,B肝病毒隱性感染也是B肝疫苗接種後低或無應答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B肝病毒可以極低病毒劑量隱蔽存在於機體,導致ELISA方法檢測HBsAg陰性,但PCR法檢測HBV DNA則為陽性。

外部原因主要從疫苗角度來看,導致無應答產生的原因可能與疫苗種類、接種劑量較小、接種途徑不正確、接種程序不當或未全程接種等有關。對部分接種B肝疫苗低或無應答者,可通過更換B肝疫苗種類,增加接種的劑量或劑次,使機體產生應答,從而產生高劑量的抗體;但對B肝表面抗原產生免疫耐受的受種者,無論接種多大劑量或多少劑次B肝疫苗 ,都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

二、接種B肝疫苗後隨時間推移,抗體滴度自然代謝降低

抗體是由B細胞的體液免疫產生的。接種B肝疫苗後,B細胞與B肝表面抗原結合,迅速活化、長大、分裂、增殖,一部分成為漿細胞,產生抗體,漿細胞壽命很短,經幾天大量產生抗體之後就死去,產生的抗體則進入血液循環可發揮清除進入體內的B肝病毒的作用;另一部分發展為B記憶細胞,當再次有B肝病毒的表面抗原侵入時,B記憶細胞迅速分裂、增殖為漿細胞。但如果沒有新的B肝表面抗原刺激,如接種B肝疫苗或感染B肝病毒,B細胞就不能裂殖成漿細胞,也就沒有新的漿細胞產生抗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抗體的數量通過正常代謝逐漸自然降低。

血液中抗體維持時間受多種因素影響,因人而異,如接種疫苗劑量大小、接種後體內產生的抗體滴度的高低、機體的免疫應答能力強弱、是否有新的B肝病毒抗原刺激等等有關。一般來說,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完成3針疫苗接種後,體內抗體自然維持時間3-5年,在有外來B肝病毒抗原刺激的情況下,可維持較長時間。

三、免疫記憶喪失,日常自然接觸的B肝病毒無法刺激抗體產生

免疫記憶是指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雖然衰減到檢測不出來,但只要有新的B肝病毒抗原刺激,如接種B肝疫苗或感染B肝病毒,人體的T免疫記憶細胞和B免疫記憶細胞快速大量增殖並迅速發揮作用,B免疫記憶縱橫諜海、增殖為漿細胞,由漿細胞快速分泌出大量抗體。如果免疫記憶細胞喪失,機體免疫系統對日常接觸B肝病毒不能產生應答,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只能隨自然代謝衰減而消失。這時則需要通過重新接種疫苗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

本期專家

戴本南主任醫師

黃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中國B肝防控科研基金科研課題導師

本科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衛生專業

畢業後一直在湖北省黃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事免疫規劃工作

主持和參與完成省、市科研課題5項、撰寫論文18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