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政部:五方面顯示財政經濟實現良性循環

  五方面顯示財政經濟實現良性循環

  ■本報記者 包興安 

  繼央行、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密集發聲,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後,6月20日,財政部也表示,經濟是財政的基礎。前5個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提高,為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前5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2.2%,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5.8%,主體稅種增長較快。同時,財政反作用於經濟,積極財政政策有效落實,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從以下5方面闡述了財政經濟實現良性循環:

  一是工業和服務業較快增長是財政增收的基本支撐。

  我國稅制結構以間接稅為主體,國內增值稅佔全部稅收的比重最高,約四成左右。從增值稅構成看,工商業增值稅佔60%左右,改征增值稅佔40%左右。今年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工業生產穩中有升,前5個月工業增加值增長6.9%,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主要產品銷量穩定增長,帶動企業銷售收入較快增長,支撐工業增值稅較快增長。服務業生產指數連續5個月保持8%以上的較快增長態勢,服務業企業經營收入增長加快,帶動商業增值稅和改征增值稅較快增長。

  二是供求關係改善PPI價格漲幅較高是財政增收的重要因素。

  財政收入以現價計算,在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下,稅收收入對工業品價格變化的彈性較高,PPI上漲直接影響企業銷售收入。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發力,供求關係明顯改善,今年前5個月PPI上漲3.7%,相應地,前4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5%,拉動增值稅等相關稅收較快增長。

  三是經濟發展品質較高效益較好促進財政提質增收。

  企業所得稅佔稅收收入的兩成左右,前5個月同比增長10.9%,主要受工業、商業、房地產和金融業企業利潤增長帶動。今年以來去杠杆、降成本成效持續顯現,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前4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5%,相應帶動工業企業所得稅增長。服務業蓬勃發展,商業企業所得稅增長也較快。個人所得稅佔稅收比重接近一成,前5個月同比增長20.6%,主要受居民收入增長以及年終獎金分紅發放等帶動。在經濟發展品質提高的同時,財政收入品質不斷改善,前5個月稅收收入佔財政收入比重88.6%,比去年全年提高5個百分點。

  四是進口量價齊升帶動進口環節稅收增長。

  從歷史數據看,我國進口環節稅收增速與一般貿易進口額增速變化趨勢高度一致。今年以來,全球經濟保持復甦態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前5個月反映大宗商品價格的CRB指數同比上漲2.7%。同時,國內需求總體平穩,我國積極擴大進口,進口量也保持增長。在量價齊升的帶動下,進出口總體增長較快,前5個月一般貿易進口額同比增長14.9%,相應帶動我國進口環節稅收增長13.3%。

  五是財政支出進度加快支撐經濟平穩增長。

  今年以來,各級財政部門有效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強度。前5個月全國財政支出82695億元,同比增長8.1%,進度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 與人民生活相關的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等支出得到切實保障。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資金撥付力度,前5個月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32876億元,同比增長14.1%,有效增強了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