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寧133億利潤中83%是出售阿里股權,負債率達十年來最高

文 林夏淅

編輯 劉肖迎

蘇寧易購起源於江蘇南京,名字的由來也體現著地域性。曾憑借低價、售後服務的優勢,碾壓八大國營家電,力戰國美,成為零售家電行業的大哥大。

電商興起後,蘇寧易購後知後覺,2010年起,不惜血本集中力量發展線上平台,花了6年時間勉強跟上了電商大部隊。

命運弄人,這時候阿里又喊出了“純電商已死”的口號,打出“新零售”旗幟,而京東也緊隨其後標榜“無界零售”。

2018年,在許多企業選擇了縮減業務,休養生息時,蘇寧易購逆勢而為,新開門店近5000家,創造了世界零售業的一個記錄。

兜兜轉轉,又回到自己線下主戰場的蘇寧也高喊出“智慧零售”,開始瘋狂擴張,似乎要彌補自己在上一輪線上戰場的失利。

01

阿里股權的貢獻

3月29日晚,蘇寧易購(002024)發布2018年年度報告,公司全年營業收入2,449.57億元,同比增長30.53%,歸母淨利潤高達133.28億元,同比增長216.38%,業績堪稱亮眼。

與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的增長率,以及京東淨收入增幅27.51%相比較,蘇寧易購是跑贏了“大盤”,也跑贏了對手。

近幾年,蘇寧擴張不斷,從蘇寧易購廣場,到口碑品質優良的紅孩子母嬰店、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等一系列品牌,都以線下擴張門市、線上引流促銷兩條腿發展。

從2014年開始,每年新開門店數分別為180家、144家、173家、374家、4830家。

多年來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蘇寧易購在2018年全面開花?

市界研究公司年報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2018蘇寧易購的利潤來源完全是出售阿里的股權所致。

2016年蘇寧出資140億元認購阿里巴巴1.05%的股份,對方則出資283億元成為蘇寧第二大股東。此外,蘇寧與阿里巴巴建立了從貓寧電商到平台服務等一系列合作。

從持股比例和歸屬科目來看,蘇寧易購對阿里的投資屬於財務投資(歸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阿里對蘇寧易購的投資就屬於戰略合作了。

2018年蘇寧易購出售阿里巴巴股份,扣除初始股本金以及股份發行有關成本費用後,實現淨利潤110.12億元,佔本期歸母淨利潤的82.63%。

2018年,真正體現蘇寧易購自身造血能力的扣非淨利潤為-3.59億元,相較於2017年的-0.88億元而言,虧損同比上漲306.65%。

細看年報,本年扣非淨利潤的虧損主要來自兩家圍繞網購業務運作的非全資子公司-江蘇蘇寧易購有限公司(以下稱“蘇寧易購網購平台”)和重慶貓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貓寧電商”),分別虧損8.4億元和11.07億元,按蘇寧易購持股比例計算後,分別影響母公司淨虧損6.85億元和5.65億元。

就此來看,公司著重發展的線上業務成為了蘇寧易購本年虧損的大窟窿,實際上,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02

這麽多年,不容易

2010年,上市公司還叫蘇寧電器,蘇寧易購是其在當年打造B2C線上平台的名稱,2017年上市公司更名為蘇寧易購。

2018年,公司整體商品銷售規模3,371.35億元(含稅,下同),同比增長38.54%。其中,線上平台交易規模達到2,083.54億元,佔總交易規模的61.80%。

線上交易中,自營商品銷售規模1,497.92億元,同比增長53.70%,開放平台商品交易規模585.62億元,同比增長100.31%。

集中火力發展網購平台之下,伴隨著的是公司整體扣非淨利潤的不斷下跌。2014年起,公司扣非淨利潤開始為負,並延續至今。

在此情況下,一系列“旁門左道”輪番上陣,成為支撐總體淨利潤的主力軍。

分別為售後租回業務產生的營業外收入,以及出售子公司及賣股權產生的投資收益。

售後租回可以簡單理解為“刷新價值”後,以公允價值出售標的資產,然後再向購買方租回資產,在使用期內分期支付租金。

2014年售後租回11家門市物業,以26.52的營業外收入力挽狂瀾。

2015年售後租回14家門市物業,賺了14.15億元的營業外收入,賣了經營不善的PPTV,產生投資收益14.47億元,

2016年不僅用售後租回6家供應鏈倉儲物業帶來5.39億元的營業外收入,還賣了子公司北京京朝100%的股權,產生投資收益13.04億元。

2017年和2018年則大手筆賣了阿里股權,歸母淨利潤全靠投資收益。

蘇寧這些年就是在變著花樣“補貼家用”,一直撐到了現在。

2018年蘇寧易購網購平台的虧損還在繼續,與此同時,蘇寧小店成為了蘇寧易購重金打造的另一主角。

然而上市公司有業績壓力,裝不下兩個虧損的主子,2018年10月,蘇寧小店帶著總資產5.76億元、未清償負債6.53億元,以及虧損2.96億元,脫離了上市實體。

此後由張近東之子張康陽通過兩家境外公司持有其65%股權,蘇寧易購通過蘇寧國際持有余下的35%股權。

03

蘇寧小店的故事

雖然脫離了上市公司體內,但是張家父子重點發展蘇寧小店的意識是顯而易見的。

截至2019年3月18日,蘇寧小店宣布全國第5000家店落地成都。2017年末蘇寧小店才僅僅23家。

蘇寧小店總裁鮑俊偉在聯商網專訪中曾表示,一家店投入成本在100萬左右,按照5000家門市來算,這是一筆50億元的投入,並且還將繼續。

一年開出近5000家自營便利店,與蘇寧旗下其他類別的門市數量相比,顯示其砸錢的決心。

花50億元買個跟風?蘇寧小店並非便利店那麽簡單。

除了生鮮食品以及常見的日用快消品,店內還引入了蘇寧有房、蘇寧幫客、蘇寧彩票和蘇寧金融等多個自營業務。當然最直接的還是和蘇寧小店合為一體的移動端app“蘇寧小店”。

作為深入社區和辦公區的蘇寧小店,其實是一個基於場景的流量入口, 用快消集團負責人卞農的話來定位,就是“O2O社區店”。

也就是說,蘇寧小店存在的意義,更多在於為蘇寧易購自營的其它品牌提供端口。

而在自身盈利方面,除了賺取生鮮和快消品的微薄利潤,蘇寧小店很大程度上寄希望於蘇寧有房。

直接依托大規模鋪開的蘇寧小店線下實體,以無中介模式,上線一個二手房交易服務平台。

相較於鏈家等房產買賣中介,動輒幾萬到十幾萬的中介費,蘇寧小店打出了“按套收費,每套裝務費9999元”的招牌。

這是顛覆性的、與整個傳統中介行業開戰的叫囂,而喊出這樣的口號,或許與其零售出身的基因擺脫不了關係。

鮑俊偉在採訪中曾說到:“蘇寧有房將是小店的主營業務,我們內部開玩笑說,在南京300萬一套房子很常見,10套3000萬,30套房子就1億了,我們會產生很多銷售額過億元的蘇寧小店。”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蘇寧有房並不是第一個想要顛覆房屋中介的二手房買賣平台。

然而前車之鑒表明,“下樓買菜順帶買樓”的邏輯很難被市場所接受。

傳統中介在房屋買賣的交易中,以自身為擔保,承載著雙方的信任問題和價格談判問題,這是便利店裡的房屋買賣所面臨的難題。

直買直賣無中介以及低服務費這兩個大膽嘗試,房多多也有過,但結果是再次回到傳統中介模式。

原因在於買房是一個十分複雜的交易,從所處位置、房屋抵押抵押情況、到支付首付比例,都需要具備專業資質的中介人員全程解答疑問,交易過程中碰到政策變更,更需要有人隨時靈活處理。

由買賣雙方直接完成這些複雜操作,需要雙方在交流過程中對彼此的高度信任,以及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即使有專業人員電話指導,處理問題的人也還是交易雙方,而不是中介。這是非常艱難的過程。

對於這一模式的阻力,蘇寧易購還沒有給出新的解決方案。

目前該項目還在南京試點,需要在改進後於全國上線,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屆時,蘇寧將曾經在家電行業的價格戰,打到了地產行業。

若此舉不成,蘇寧小店的盈利來源就無法保證,幾十億的投入只是擴充流量入口,股東恐怕接受不了。

與此同時,公司承載著巨大的資金壓力。2018年,公司發行債券100億元,超過公司上市以來發行總債券的一半以上,長短期借款年末餘額合計291.43億元,同比上漲150.93%,公司有息負債率就此達到近十年最高水準。

雖然資金壓力上升,從2019年已經過去的3個月來看,蘇寧並沒有停止大幅擴張的腳步。

近期蘇寧易購收購萬達旗下37家百貨,更體現其發展“生態型企業”的全方位布局,不放過任何一個接觸消費者的線下平台。

1月,公告稱其將出資5000萬美元投資愛康國賓;

2月,成立快消集團,隨後戰略簽約茅台,發力白酒生態圈;

3月,蘇寧參與T3出行項目,騰訊、阿里、一汽、東風、長安均列入豪華股東陣營,總投資97.6億元。

它已經不再是當年勇字當頭,在國營家電和國美的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的蘇寧易購。

如今的它,一邊采取著“跟風”的保守策略,一邊又有著越來越大的野心,將手伸向了諸多陌生的領域。

金融、地產、零售、家電、網購、體育、物流……

步伐越跨越大,越跨越廣,蘇寧在2019年繼續它的探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