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大由於人類滅絕的珍稀鳥類

高地恐鳥(Megalapteryx didinus),又名藍島恐鳥,是紐西蘭的特有的一種恐鳥。高地恐鳥是最後滅絕的恐鳥,約於1500年消失,一些被隔離的高地恐鳥可能一直生存至19世紀初。

現時已發現一些高地恐鳥的軟組織及羽毛,包括了於1876年在皇后鎮發現及現存放在大英博物館的模式標本(編號A16)、存放在奧塔哥博物館編號C.68.2的腿連肌肉組織、皮膚及羽毛

阿拉伯鴕鳥(Struthio camelus syriacus)是一種已滅絕的鴕鳥亞種,曾生活在阿拉伯半島及近東。

阿拉伯鴕鳥原有的分布地應該是連續的,但因阿拉伯半島的乾涸而從阿拉伯沙漠消失。它們可以分為兩個子群,包括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南較細小的子群,與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約旦、伊拉克及敘利亞邊境交界較大的子群。在西奈半島,它們早期可能是與北非的北非鴕鳥統合。在外觀兩者很相近,唯一分別之處在於阿拉伯鴕鳥較為細小。阿拉伯鴕鳥一直都是被獵殺的對象,加上後來先進的武器投產,情況就更為惡化,最終導致它們的滅絕。到了20世紀初,阿拉伯鴕鳥已經很稀少。它們最後的堡壘是敘利亞沙漠以北的內佛得北部,介乎北緯34°-25°、東經38°至幼發拉底河河谷,在焦夫省數量最為豐富,與同樣已經滅絕的沙特瞪羚及很稀少的阿拉伯羚一同生活。於1928年、1941年、1948年及1966年都有指見到阿拉伯鴕鳥。南方小群於1900年代至1920年代間消失,可能是因加劇的乾旱所致,但仍存有一些蛋的遺骸。約於1931年,哈利·聖約翰·費爾比(St. John Philby)在阿拉伯發現了一些蛋殼碎片。根據粒線體DNA的分析顯示,阿拉伯鴕鳥與北非鴕鳥是近親,於是在沙烏地阿拉伯正將北非鴕鳥來重新引入到這個地區。索馬利亞鴕鳥亦有被引入以色列以往阿拉伯鴕鳥生活的地方。

鬢吸蜜鳥。鬢吸蜜鳥的體型較大,長約13吋,喙長而稍微彎曲。鬢吸蜜鳥與其他吸蜜鳥的分別是它們的面上有一條黑色闊帶,頭及胸上有像鬃毛的羽毛。鬢吸蜜鳥(Chaetoptila angustipluma)是夏威夷的吸蜜鳥,約於1859年滅絕。鬢吸蜜鳥相信是在歐洲人發現夏威夷前就已經開始減少,甚至夏威夷原住民亦似乎並不認識它們,而其滅絕的原因亦不清楚。鬢吸蜜鳥的羽毛並不會放在裝飾品上,亦沒有在詩歌或傳說中提及它們。現時只有四個標本存放在博物館內,都是在夏威夷發現的,而在其他的島嶼上亦有發現它們的化石。

瓜島叉尾海燕(學名:Oceanodroma macrodactyla),或稱作瓜達盧佩海燕,是一種細小的海燕,可能與1912年已經滅絕。

瓜島叉尾海燕的衰落是因於19世紀末入侵的貓所致。到了1906年的繁殖期末,它們的數量仍很豐富。

最後的兩個標本是於1911年採集的,而最後於1912年發現它們正在繁殖。自此以後就看不見它們的蹤跡,隻發現一些棄置的巢穴及腐化的屍體。不過由於它們與白腰叉尾海燕極為相似,故它們的生存仍有希望

笑鴞,Sceloglaux albifacies (Gray, 1844),鴟鴞科笑鴞屬的一種鳥類,是紐西蘭特有的一種貓頭鷹,然而已滅絕。在歐洲人於1840年到達紐西蘭時,它們的數量仍很豐富。它們的標本存放於大英博物館,其科學描述於1845年出版

笑鴞源自於紐西蘭,18世紀中期這種鳥類數量變得非常稀少,是紐西蘭獨有一種貓頭鷹物種,最終滅絕時間是20世紀30年代。最顯著的特點是鳴叫非常像精神病患者的竊笑,由於人類活動破壞笑鴞的棲息環境,使得它們開始改變所吃食物,它們會吞食鴨子、蜥蜴,以及一些小型哺乳動物。

屬於鴞形目(Strigiformes)鴟鴞科(Strigidae),體長35.5-40厘米,翼展26.4厘米,分布在紐西蘭,可能已經滅絕。因叫聲像人類的笑聲而得名。1880年以後數量銳減,最後一隻標本採集於1914年,1960年曾發現過笑鴞蛋的碎片。

模裡西斯藍鳩(Alectroenas nitidissima),又名馬島藍鳩,是模裡西斯已滅絕的鴿。它們呈白色、深藍色及紅色,雖然原住民認識模裡西斯藍鳩,但卻沒有科學文獻紀錄,而很多資料都是偽造的。現時只有三個已知的標本,分別存放於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愛丁堡的皇家博物館及模裡西斯自然史博物館。此外亦有一些有關的圖畫,包括兩幅描繪剛被射殺及兩幅飼養的馬島藍鳩。模裡西斯藍鳩的一組骨骼是於2006年在馬爾桑吉斯發現,估計是因洪水或相似的災難所殺害。由於以往的古動物學研究都隻限於海岸地區,所以相信模裡西斯藍鳩只是生活在密林中。

模裡西斯藍鳩的第一組骨骼是於2006年在馬爾桑吉斯發現,估計是因洪水或相似的災難所殺害。由於以往的古動物學研究都隻限於海岸地區,所以相信模裡西斯藍鳩只是生活在密林中。

於1755年有一份較為詳細的模裡西斯藍鳩的描述,當中已提到它們自1730年代起已變得很稀少,其中的原因是森林的減少及被獵殺。於1801年的文獻仍有發現部份模裡西斯藍鳩,但隻限於近河流的林地。最後的標本是於1826年在薩凡納所採集,而當時認為在瑪爾·奧·瓦窛阿仍可發現它們。估計它們是於1830年代滅絕。

模裡西斯紅秧雞在被發現後的一個世紀內因獵殺而滅絕的。它們的味道應該不怎麼可口,很多時是因好奇及消遣而被獵殺。雖然它們善於逃走,但若看見了紅布後,就會追擊紅布而被誘捕。類似的行為在羅德裡格斯秧雞亦可以見到。紅秧雞被捕捉後會發出叫聲,吸引更多的紅秧雞,這是因它們在沒有掠食者的情況下演化成十分好奇,而不懼怕人類。由於它們生活在地上,豬會吃它們的蛋,這亦可能導致其滅絕的原因。

小笠原雜色林鴿(Columba versicolor),又名小笠原林鴿,是日本小笠原群島中媒島及父島上特有的鴿。

它們只有四個標本,由1827年至1889年間採集的。它們平均長45厘米。它們最終於19世紀因伐林、被獵殺及被入侵的大家鼠及貓掠食而滅絕。

旅鴿又稱漂泊鳩,為近代絕滅鳥類中最為著名的代表。旅鴿體長35~41厘米,重約250-340克;形似斑鳩,翅尖v,尾羽扇形,較長,可佔體長的1/2。背上部藍灰色,腹部至尾為灰棕色;胸部暗紅,有大白斑點;頸羽青銅色,有紫、綠色閃光。喙黑色,虹膜紅色,腿深紅色,至此,旅鴿在幾十年內,由幾十億隻到完全絕滅。

旅鴿典型群居形鳥類,每群可達1億隻以上。在單單一顆樹上就可以找到超過一百個鳥巢,居住範圍延伸了上百平 方英。主要食用漿果、堅果、種子和無脊椎動物。每產1卵,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約13天。雛鳥第1周食雙親分泌出的鴿乳。原分布於北美洲的東北部,秋季向美國佛羅裡達、路易斯安那州和墨西哥的東南方遷徙,棲於森林中。據估計,過去曾有多達五十億隻的旅鴿生活在美國。它們是共同生活的一大群──最大可達寬1.6公里和長500公里的飛行團,需要花上幾天的時間才能穿過一個地區,旅鴿夏季時在北美洲落基山脈東部廣泛地區生活,冬季時南遷至美國南部

所羅門冕鳩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索羅門冕鴿是世界上最易認出的鴿之一。它們長約30厘米,大小如雞。頭上有深藍色的冠,前額及面部呈黑色,頭部其他部份散布一些紅色的羽毛。翕及胸部呈深藍色,背部下方呈褐色。

索羅門冕鴿的雙翼及臀部呈橄欖褐色,尾巴呈深褐色及帶有紫色。腹部呈栗褐色。喙的上面呈黑色,下面呈紅色。雙腳呈紫紅色。雄性與雌性之間是否有分別則不明。

索羅門冕鴿是由Albert Stewart Meek於1904年發現,它當時射殺了六隻索羅門冕鴿,並交與位於特靈的沃爾特·羅思柴爾德動物學博物館。另外亦有採集了一隻索羅門冕鴿的蛋。

羅思柴爾德將五個索羅門冕鴿的毛皮售與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於1927年及1929年的旅程中沒有再發現標本,估計它們是被人類獵殺及被貓與狗掠食而滅絕。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