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河南老人南充開漢樓辦展館 6年手工打造152件古器具

吳雍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實習生 陳恩鳳

一名河南南陽的老人,喜歡收藏,旅遊來到四川南充,看到為紀念漢初大將紀信而興建的開漢樓時,深深地被這座仿漢代建築吸引,將自己收藏的“寶貝”運進開漢樓辦起漢文化展館。8月12日,封面新聞記者見到周玉欽老人,他就是這些古器具的製作者,6年時間,他用手工打造各類古器具152余件,供遊客參觀體驗。

竹製水車、木製戰馬、石磨、石碾……在四周的牆壁上還掛著各類古兵器、藤甲等,來到周玉欽的展覽館,這些帶有遠古氣息的器具仿佛讓人穿越到了千年之前。古農耕用具、古工業器械等,每個展品都為1:1製作。“這些器具在漢代,都是當時十分先進的生產生活工具……”聊到自己的這些“寶貝”,周玉欽講起來激情滿滿。

2009年6月,周玉欽與妻子從河南到南充旅遊,從此便與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南充和我的老家南陽一樣,都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南充是三國文化的發源地,我一直都計劃到南充來看看。”

由於自己的祖輩均為民間收藏愛好者,上世紀70年代起,就不斷收集關於漢代的玉器,最珍貴的就是自己嶽父留下的一件“金縷玉衣”。看到空蕩蕩的開漢樓,周玉欽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開漢樓能不能展出自己的藏品呢?”激動的周玉欽當即就找到了西山風景區管理局,表達了自己的心願,幾經商討後,景區同意周玉欽的想法。

回到河南南陽後,周玉欽將自己收藏的54件玉器“打包”搬進了開漢樓,2010年,“金縷玉衣漢文化展覽館”正式在開漢樓開館。

眾多展品中,一匹高約2米的木馬很扯眼。這匹馬通體滑溜,骨骼分明,馬肚鏤空,周身紅木的花紋層次依然分明,拚接處嚴絲合縫,足見其匠心獨運、手工細膩。這匹木馬是周玉欽花一年時間嘔心瀝血,純手工打造,製作之初就博得了眾多關注度。

周玉欽多方查證史料以熟悉赤兔馬的特性,在馬友的幫助下,他搜羅了幾十張馬的照片,反覆研讀《百駿圖》……在多番揣摩和研究後,在周玉欽的工刀下,由69塊木頭拚接而成的木馬有棱有角、栩栩如生。

“這是我前段時間剛趕製出來的,叫月牙碾,是漢代專門用來對糙米進行精加工的工具。高度與寬度均超過2米,石木結構,其中石質的碾槽呈月牙狀,石質碾砣呈圓盤狀,碾槽、碾砣均被木架固定,用手搬動上方碾砣可在碾槽來回滾動。

從2014年開始,周玉欽相繼製作了月牙碾、耬車,古人製作鞭炮的扯凳、用於榨取油脂的古法榨油機、編織布料的織布機等31件生產工具,石磨、石碾、紡車、古兵器等老物件以及各類玉器,展覽館已有各類展品152件。器具均來自各種文獻記載,按照文獻記載圖紙進行1:1還原製作,並且還保證了器具的可用性。

一輩子就喜歡這些古器,南充俺然成了周玉欽第二故鄉。10元錢的門票基本能維持他在南充的生計,周玉欣說最大心願就是能把展覽館一直辦下去,把漢文化從自己手中傳播出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