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聲臨其境》總導演徐晴:節目用實力說話打動我

八位頂級聲咖八位頂級聲咖
王勁松、王源、趙立新、劉敏濤王勁松、王源、趙立新、劉敏濤
徐晴徐晴

  新浪娛樂訊 《聲臨其境》本周六晚即將迎來年度聲音大秀,對於這檔收視連續奪冠、口碑零差評的節目,不少網友在後台給我們留言,迫切地想知道節目創作背後的故事。如何想到做這樣一檔配音類的節目?又是如何請到各位大咖嘉賓的?節目又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采訪了節目總導演徐晴,讓我們聽聽她怎麽說。

  記者:徐老師您好,“聲臨其境”這個名字是怎麽來的?您對其如何理解?從籌備到現在錄製完畢,您對它的意義是否也有了一定的豐富和延伸?

  徐晴:《聲臨其境》這個名字是怎麽來的?其實很好玩,我們當時想過很多名字但是都已經被其他節目用過,後來我們在團隊內部進行投票,每個人出三到五個名字,然後選中的給點小獎勵。《聲臨其境》就是這樣選出來的,大家覺得這個特別好,把身體的“身”改成聲音的“聲”。聲臨其境,一個是聲音嘛,另外一個是境,就是用聲音把你帶到一種境界,或者是一個情境。

  記者:徐老師好,《聲臨其境》作為一檔新領域的原創之作,一開始並沒有閱聽人基礎,那麽《聲臨其境》取得如今的成績,達到您的預期了嗎?

  徐晴:其實我們策劃《聲臨其境》的時候沒有想過它是一檔大眾的節目,因為我的出發點只有兩個。第一,這個配音和聲音就是一個小的東西;其二,我們是出自於《2017書香中國》其中的一個環節,所以它的定位其實是非常垂直、非常精細的,然後觀眾可能是偏熟齡的那種。沒有說一上來就是一個大眾的、爆款的節目,這個是我們當時也沒有想到的。

  記者:在選擇嘉賓的標準上,您曾透露“要新鮮感的嘉賓,不是滿世界去上各種節目的大熟臉”,請問在第一季節目中是否達到了您的預期?

  徐晴:嘉賓的選擇上面,其實第一季已經基本上達到我們的預期,看看我們的嘉賓,流量明星幾乎沒有了,然後滿世界都上綜藝節目的也幾乎沒有,所以能上我們節目的,基本上還算是新鮮面孔,包括綜藝首秀給我們的有很多。

  記者:《聲臨其境》這檔節目對於演員本身有沒有什麽直接的影響?比如上完節目之後很多劇本、主角的角色找過來這種,演員們有沒有跟您聊過?

  徐晴:《聲臨其境》對人的影響太大了,演員們上了《聲臨其境》之後,基本上第二天都能上熱搜。然後各種評論就會說,之前可能只是知道他演技好,並不確切的知道他叫什麽名字。或者是說他原來演技還這麽好,總會給大家驚喜和反差之類的,至於角色和劇本的話,我相信是越來越多的。因為至少我們台的劇,這些演技派的演員肯定是第一個要找的。

  記者:徐老師,在製作《聲臨其境》初期有沒有設想過能收獲這樣的口碑和熱度?作為主創您覺得這檔節目最打動人心的地方在哪裡?

  徐晴:當時做《聲臨其境》的時候,我們對口碑是不擔心的。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們做的節目基本上口碑都很好。熱度呢,倒是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因為我們當時在做這個節目策劃的時候想著就是年輕人喜歡玩的配音嘛。

  但是呢,因為它切中的是關於演員的才華、基本功和實力這一塊兒。所以沒想到最後會有這麽高的熱度,這個是超出我們的預期的,但是後來想一想,其實現在這些年輕人也好、觀眾也好,可能看慣了那些,就是特別過於酷炫的東西之後,可能又要回到一些回歸本質的東西,比方說實力、比方說初心。做主創,我覺得《聲臨其境》最打動我的地方就是用實力說話。然後我就向專業致敬,其實不管是做任何行業能夠走到最後的一定是實力和才華的支撐,不是一些表面的東西。

  記者:節目中出現很多普通大眾鮮少接觸的環節,令觀眾大開眼界的同時,也看到節目組花費的一番心思。您能和我們聊聊節目環節及賽製的研發過程嗎?

  徐晴:其實我們有三個環節,前兩個環節,像經典之聲,我們就是要做配音,然後魔力之聲,其實就是想用這些演員們的聲音能力來塑造各種各樣的角色場景。包括你說主持也好、播音也好,還有廣告也好、台詞也好,這其實都是之前一開始我們就想過的。只有第三個環節我們是做了一些調整的。最開始我們想的是不是四位嘉賓每個人都有一段秀。然後再來投票,看誰是本期最受歡迎的聲音、觀眾最喜歡的聲音。後來在我們做了新品點映的版本之後,就覺得我們錄的過程當中四個大咖各自弄各自的,相互之間沒有交集,其實也挺可惜的。所以後來我們根據試映片試播的效果和長官們的意見進行調整,覺得四個人應該還是在一起合作一個橋段。所以就有了我們現在的第三個環節。

  記者:和業界一些朋友溝通過,隱約得出一個結論:《聲臨其境》,是電視藝術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全新階段的開始。對於這樣的認知,徐老師認為也是恰如其分嗎?

  徐晴:在我的理解來看,可能《聲臨其境》對那種視覺或者色彩暴力來說。它是一種極簡主義。全新階段的話,我想是不是因為它的融媒體的這個力量。不過它的傳播的特性,結構的方式可能更適合現在的網絡傳播吧。

  記者:從《歌手》開始,近些年電視熒屏誕生了許多專業領域比拚業務能力的節目。您覺得《聲臨其境》與其他節目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徐晴:《聲臨其境》,我們理解它最大的不同,應該在於它的切口吧,目前來說它的切口是最垂直最細分的一個東西,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就是聲音,其實它說穿了是一個語言類的節目。

  記者:好節目是語言聲音,好小說作品也是語言文字。徐老師認為,《聲臨其境》就是小說的一種創作麽?

  徐晴:《聲臨其境》,至少是刻畫人物,用台詞表演,包括一些就是經典的橋段,聲音都在給塑造人物做服務。每個人可能他就是一個小小的單元劇吧。

  記者:節目最開始是希望喚起對於配音演員的關注,但最終這檔節目裡讓大家討論最多的還是演員,所以創作中間是不是對節目主題有過調整?

  徐晴:都說大家討論的是演員,其實提到的更多的是演員的實力、才華和演技。而不是他這個人,而且嘉賓們的這些才華和演技是通過配音來體現的。我們的主持人和我們的配音指導班底其實都是配音演員。所以其實配音員在我們節目當中的比例和功能是特別強大的。我們的演員是流動的,但是配音班底是固定的。聲臨其境主題從最開始策劃到最後樣品的出來是有過調整的,但是從樣品定了之後,我們就沒有調整過的主題。

  記者:配音班底與節目的合作模式是怎樣的?

  徐晴:配音班底就是我們的配音指導;我們一般在定了演員之後,會根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的角色特點,提供一些橋段,我們這邊也找一些。然後對過之後再一起供演員選擇,定好橋段到現場排練的時候,配音老師就會現場做一些手把手的指導,因為在技巧、經驗這一塊配音老師還是有豐富的經驗的。

  記者:陳凱歌[微博]導演是怎麽答應節目組邀請的?

  徐晴:陳凱歌導演,其實我們在籌備節目的時候就去邀請過他。當時他在做電影宣傳,所以時間沒有合上,然後就錯過了。後來我們快要收官的時候,作為年度大秀、聲音大秀還是需要有一個在業界地位比較高的導演來給我們加持一下,所以又去聯繫他。那個時候正好他的《妖貓傳》也播完了,然後他自己也看了節目覺得挺好,這個節目裡頭有很多很純粹的東西,也很純正的東西。這些是別的節目裡可能看不到的,所以這也是他來的理由。

  記者:年度大秀連續錄製19小時,這次錄製的難度是否比平常大?有哪些難點?

  徐晴:在我們台的技術工種裡,連續錄製十九個小時,是創造了單期節目錄製時長之最。最難的就是大家的狀態要撐這麽長時間,其實是一種極限挑戰。要知道這個過程中連吃飯都沒有時間,不要說睡覺了,所以其實整個人是超負荷運轉的狀態,你要一直很亢奮的話,確實很難。

  記者:徐老師此前做過3季《一年級》,那個節目是不是也給了《聲臨其境》一些靈感。如果有,《一年級》具體給出的經驗或教訓是?

  徐晴:《一年級》給《聲臨其境》的經驗太豐富太寶貴了,最大的兩點就是:它是一個清新的走心的節目,《一年級》也好《聲臨其境》也好,是一個小清新的東西;然後另外一個點就是,不管是做棚內綜藝真人秀,還是戶外真人秀,人物都永遠是我們的核心。至於教訓的話,每一個節目都有它的缺憾,《一年級》的話,我們覺得可能作為一種節目模式,在固定的一個場景裡頭做了十二期節目,視覺相對的疲勞,還有這個模式,需要新的刺激和提振的點沒有特別好的解決。《聲臨其境》,應該說它是可以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方式。

  記者:您如何看待創作者不約而同地以“表演”入題節目,“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一現象?

  徐晴:表演,其實是我們團隊在做《一年級》做了的,我們關於表演,已經生根了兩年。應該是說這兩年的嘗試,給業界和觀眾還是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和口碑的。作為一個原創的大型校園劇情真人秀,也是重視對演員基本功和實力的培養,而不是說讓她一夜成名。所以又回到這個領域,《聲臨其境》雖然是做的台詞,但其實它也是演員基本功的一個細分部分,而且我們這個題材其實是在演員的技術上面又做了一個細分。所以能夠在表演這個行當連續三年做下來、做生根,其實它的成功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記者:《聲臨其境》作為男女老幼通吃的節目,徐老師認為這其中最值得總結的是什麽?

  徐晴:做完後就是兩點感受:第一個就是,難度越高的東西如果能夠攻破的話,可能他成功的幾率也越大;另外一個就是原創,今後做策劃也好做節目也好,原創要求我們想的越來越細致,不是大概有個方向感就可以去做,可能前期想的越細、策劃越細,後期執行就會越到位。

  記者:電視是遺憾的藝術,《聲臨其境》讓您覺得最遺憾的地方是哪裡?

  徐晴:這一季的《聲臨其境》,最遺憾的地方就是時間太倉促了,我們前期有很多想法。因為這個時間太匆忙,沒有一一得到呈現。在年度聲音大秀上會解決一部分,遺憾方面在第二季會做更多提升和改造,還有優化。

(責編:翁君釣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