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商戰疫,熬過去,就會有“抗體”

作者:田巧雲,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

“企業成長的風險不只停留在某個點,而是存在於企業運營的每一個環節。”

好文3066字 | 5分鐘閱讀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為避免人際傳播,各地政府強力控制人群流動,這給線下實體零售行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於是,很多線下企業紛紛觸網上線,尋求出路。

而對於互聯網的原住民——電商行業而言,這次的危機似乎“機”比“危”更多。

畢竟,電商業務有技術的加持,較少受到時空的限制。再加上電商企業每年都會經歷雙11的“大考”,具備極強的應變能力。

那麽,事實果真如此嗎?面對這次疫情,電商企業又遭遇到哪些意料之外的挑戰?曾經引以為傲的時空優勢又怎樣了?

訂單、生產、物流,全受影響

自疫情爆發、武漢封城以後,趙趙(化名)就開始害怕睡覺——她怕睡醒之後,第二天睜開眼睛就要面對每天至少8萬元的支出。哪怕一筆訂單都沒有,這筆支出也逃不掉。

疫情之前,趙趙的創業經歷雖有波折,但總體比較順利。

2014年,趙趙在天貓上開了第一家旗艦店,主營女裝,那時也正是女裝行業比較火的時候。到了2019年,趙趙的天貓店鋪已從當初的1家發展到了4家,員工也從原來的隻身1人擴大到50人。

工信部在2019年曾披露,截至2018年底,中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趙趙介紹說,企業慢慢做大以後,除稅收之外,員工工資、辦公室租金、倉庫租金、原材料、行銷都是較大的成本。

這些成本在業務正常時並沒什麽,但現在她發現,一個很小的點,在極端環境裡,最終會催生出一系列連鎖反應。

譬如這次疫情發生之後,女人們出不了門,關注的點從買什麽衣服,變成了在哪個平台上能搶到菜。

這個小小的變化直接導致趙趙店鋪的訂單量急速下降,最終影響到公司的現金流。畢竟有訂單的時候,平均一周就能回來的資金,現在壓根兒不知道在哪裡。

疫情對店鋪的影響還體現在新客轉化率上。趙趙說,以往1~8月是店鋪的旺季,今年,即便在行銷上的投入並沒有減少,但轉化率仍硬生生地從原先的5%跌落到1.2%,而且這個影響極有可能延續到本季度末。

“創業好幾年,也遇到過不少的困難,但以往只是點的問題,現在成了一個面的問題。”趙趙這句話的背後,還有對生產端和物流端的無奈。

趙趙的工廠位於廣州,那裡是華南地區勞動力輸入最大的區域,同時也是勞動力爭搶最激烈的區域。

以往,過完正月十五,工人們就會從全國各地返回廣州,工廠搶到人後就開始復工。但今年,處處封路,以及異地返回廣州必須隔離14天的硬性規定,使得工廠無人可搶。沒有人,工廠的復工進度可想而知。

一天不能復工,就意味著採購、印染、設計、生產等各項工作都無法進行,但支出卻一天都不能停。

“我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個人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趙趙一邊為生產憂心,一邊還要為近在眼前的物流操心。

因為物流的影響,年前的訂單取消了不少。“在這波疫情之下,非剛需的服裝行業受到的影響非常大。”

趙趙猜測,即便疫情能在2月底前控制住,3月份生產和物流逐步恢復,疫情對公司全年銷售額的影響也難以扭轉,初步估計損失至少在35%~40%之間。

流量、停促銷、降訂單應對

相比趙趙店鋪訂單的銳減,有些電商企業因為行業原因,卻經歷了另一種“甜蜜的煩惱”。

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在這次衝擊中反而受益。比如電商類的母嬰企業,因為不能出門,線下母嬰店鋪受到的衝擊較大,人們紛紛轉向線上母嬰店購物。

“母嬰類的產品,消費者一般喜歡在年前就囤好貨,所以往年到了春節,訂單要比平常少。但今年不同,大年初一,我們的銷售額就回升至去年同期的2~3倍,大年初三甚至回到去年11月的峰值。”某母嬰電商業務負責人Lina說。

一般來說,電商企業收到用戶訂單後,還需要做兩個動作,一是打包出庫,二是攬收配送。但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全國各地的倉儲和物流都受到了人力不足帶來的掣肘。

Lina的公司在全國共有華東、華中、華南、華北、西南五個倉,其中華東是主倉。

春節期間,華東倉在高峰時期積壓了2~3萬個訂單,而同時期,倉庫只有5名留守員工進行分揀打包,即便這5個人全速開工,一天也只能完成訂單的十分之一。

不是不想增加人手,而是無法增加人手——隨著疫情的發展,因為政策等原因,很多城市對外來人口嚴防死守,人員的流動性被強行降低。

這樣的管控,又給電商企業製造了第二重障礙——無法及時攬收配送。

春節向來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回家團圓的傳統,使得快遞業在春節期間人手緊缺是常態。

今年疫情爆發之後,人們不再出門,對快遞的需求更大,但已經回到老家的快遞員無法返城,人手緊缺的弊端被進一步放大。

回到上一個環節,不少電商企業發現,即便加班加點分揀完畢,但快遞人手的短缺使得無人攬件。

就算運氣比較好,有人攬件,但在後續的省際物流及末端配送,仍會因為封城、缺人存在諸多困難,這一波疫情帶來的物流難題是全國性而非區域性的。

整個物流鏈條運轉的不暢,最終會傳導到消費者端,一個直接的感受就是配送時間延長了。原本江浙滬隔天到的同區配送時間比平時晚了一倍,跨區域配送時間更難保證。

上海的王女士1月22日在京東購買的口罩,原本應該隔天就到,卻直到1月27日才收到;2月7日購買的家庭用品,直到2月11日才收到,而這個速度已經算是快的了。

這次疫情來得突然,波及面也廣,所以帶給企業的是一個系統性的影響,並非企業一己之力就能解決的。”Lina說。

為了保證用戶體驗,Lina的公司後來采取了兩條措施應對,一是無條件退貨,二是將“紙尿褲”等急需物品的訂單優先發貨,“現在我們把流量和促銷全部停了,人為將訂單量降到60%左右。”

從自救到他救,電商企業突圍有道

經濟社會,每一次經歷重大的突發事件之後,總有企業能夠逆流而上。

是這些企業的運氣足夠好嗎?恐怕僅用運氣還無法解釋。都說失敗的企業很相似,成功的企業各不相同。

Lina說,這次疫情發生以外,公司決定製訂一整套的應急方案,包括擴大合作物流企業名單,增加本地值守人員數量等。

完善以後的方案,將在未來所有的重要時間節點成為“備胎”,一旦公司遭遇緊急情況,可幫助公司迅速擺脫被動局面。

實際上,每一次重大公共事件之下,所有的行業、所有的企業面臨的困難都是一樣的,區別在於經營者們采取的措施,以及看待困難的角度不同。

而在趙趙看來,面對這次疫情,雖然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帶領企業快速走出困境,但她悟出一個道理——企業前行的路上一定要時刻保持危機感,必須要真正懂得什麽叫居安思危。

因為,企業成長的風險不只停留在某個點,而是存在於企業運營的每一個環節。

“疫情過後,我會立即展開業務線的調整,並充分評估將辦公、倉儲等放到成本更低城市的可能性。”趙趙說,“我也相信,如果能熬過新冠疫情,我和我的企業一定會產生‘抗體’。”

2月10日,全國一些地區的企業開始陸續復工。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集團在同一天聯合發布《告商家書》,並公布針對商家推出的六大扶助措施:

1. 減免平台商家經營費用;

2. 提供資金支持,為商家提供低息免息貸款;

3. 補貼快遞員,讓物流轉得更快;

4. 提供靈活就業崗位,讓員工有活乾、有收入;

5. 為企業開放更多數字化服務能力;

6. 幫助企業遠程辦公和管理。

這封《告商家書》再次強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的使命”。

阿里巴巴的這一系列舉措,有望為淘寶天貓上的中小商家們跨越疫情難關,提供切實的幫助,也極有可能帶來示範性效應,拉開各大電商平台對商家展開幫扶的序幕。

快來說說,最近你在網上買的東西幾天才到貨?

歡迎在下方留言處告訴我們,留言點讚數過10的同學,零售君將奉上優酷月卡一張~~

你“在看”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