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冬喝湯補身 千萬別踩五個誤區

秋冬喝湯補身 千萬別踩五個誤區


常言說「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反映了湯在飲食中的重要地位。煲湯燉湯,是不少家庭常用的烹飪方式。特別是到了秋冬時節,人們餐桌上常常會出現各種養生湯品。然而,真正會喝湯的人卻少之又少。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飯前喝湯,不僅可以馬上使胃獲得滿足,有助於提升飽腹感,減少食量,也能防止用餐中的進食速度過快。

各國的人對湯都有不同的評價:

美國許多家庭相信雞湯能健身防病。

蘇格蘭人患了感冒就喝洋蔥湯,據說療效非常好。

日本人認為海帶湯效果非凡,因而產婦分娩後首先要喝海帶湯。

營養全在肉湯裡?

很多人認為,用魚、肉等食材熬成湯後,營養精華都在湯中,所以隻喝湯不吃肉,就能獲得全部的營養。但營養專家告訴我們,並非如此

我們所說的營養,其實就是指各種肉類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在燉煮的過程中,脂肪、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等都會進入湯中,而大部分蛋白質仍然留在肉裡。所以,光喝湯不吃肉,不能很好的補充蛋白質。

營養專家還告訴我們,肉湯裡可能會有對高尿酸血症、痛風、肥胖、膽囊炎、胰腺炎不利的成分,所以喝湯的時候要記住:

喝肉湯時,盡量把油撇乾淨一些。

不管喝什麼湯,都最好吃些煲湯的底料。

湯越白越營養?

大家都認為,雞鴨魚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湯變成乳白色就很有營養。實際上,白湯是乳化的脂肪,相當於把脂肪都煮到了湯裡,沒有特別的價值。而且,這類湯脂肪含量較高,尤其不適合三高人群。

小貼士

餐廳、飯點裡的一些奶白湯,有時是加入奶精和濃湯寶等調料調配而成的。其中不乏大量的脂肪和鹽,不建議糖尿病人、三高患者等食用。


湯越鮮越營養?

有時我們覺得煲出的湯比較鮮,是因為肉類中的谷氨酸流失,進入湯中,就產生類似味精般的鮮味,這和營養沒有直接關係

湯熬的越久營養越高?

湯類熬製過久,其中的營養反而損失的更多。肉湯煮的過久,有時不僅讓口感變差,其中的蛋白質還可能變性,影響吸收。更何況久煮後,湯裡的亞硝酸鹽、嘌呤含量會更高,也不利於健康。

【提醒】如果長時間的喝了很多湯而不吃肉,不僅獲得不了營養,還會導致營養不良,但身體有虛胖的表現。

葷湯的喝法

瘦弱的人適當多喝湯,吸收湯裡的大量脂肪。

普通人喝點湯吃點肉,保持營養均衡。

「三高人群」、高尿酸人群,最好隻吃肉不喝湯。

骨頭湯補鈣?

以前總聽長輩說,缺鈣就喝骨頭湯。但實際上,骨頭中的鈣質難以溶於水。

如果把骨頭剁成骨末,用很濃的醋煮6個小時,雖會讓骨頭裡的鈣成倍增加(鈣含量:100毫升裡大概一點多毫克),但是遠不夠每日所需800—1000毫克的鈣。因此,光靠骨頭湯補鈣也不科學。

糖尿病人喝湯,建議以清淡為主,如蔬菜湯、蘑菇湯、番茄雞蛋湯、冬瓜玉米湯,另外也可在湯品中適量加些青菜或魔芋。

玉米須豆腐湯

【材料】玉米須100g,豆腐300g,水發香菇50g,蔥段、薑末適量

【做法】

將玉米須水洗凈後,煎取汁;

再把玉米須與豆腐、香菇一同放入鍋中,添加適量清水及蔥段、生薑末、鹽等調料,煮湯即可。

【用量】每日1次,適量吃菜喝湯

黑白雙耳湯

【材料】黑木耳、白木耳各15g

【做法】

提前用水將黑、白木耳泡發,並清洗乾淨;

兩者下鍋後,加入清水及少許鹽,一同煮湯即可。

【作用】滋陰潤肺,補益肝腎。適用於老年糖尿病並發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之肝腎不足,陰虛肺燥之頭暈目眩、視物不清、咳嗽喘息等症的輔助食療。

白蘿蔔湯

【材料】白蘿蔔200g

【做法】將白蘿蔔切成小塊,加水燉煮;燉到白蘿蔔半熟不熟的時候,就可以吃蘿蔔、喝湯了。

【作用】喝此蘿蔔湯能夠下氣、幫助治療便秘。

這幾類湯不建議糖友喝

經過勾芡的湯羹:如玉米羹、牛肉羹。

澱粉類食物含量較多的湯:如麵疙瘩湯。

脂肪含量高、過於油膩的濃湯:如豬骨湯、豬蹄湯。

【提醒】一般不建議糖友在飽餐後立即喝湯,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如有需要,可在用餐結束半小時之後再喝。

我們要站在科學營養的角度上,讓美食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健康、平安、長壽。因此,糖友秋冬進補,也需明辨誤區,以免錯誤的方法影響身體的健康!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