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照片新娘:20世紀初被“騙”到夏威夷的日本女孩

電影《照片新娘》(Picture bride)講述了年輕貌美的日本姑娘理代遠嫁夏威夷的故事。父親去世後,只剩下理代孤零零一人生活,親戚通過照片給她定下了一門婚事。懷揣著對未來美好憧憬的理代來到了夏威夷,可是那個聲稱是她丈夫的男人松治根本不是照片上那麽年輕帥氣,年齡甚至比自己父親都大,理代無法相信這一切。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原來,照片上的男人的確是鬆治,因為沒有近照就把年輕時的照片寄了回去。理代無法忍受與松治在一起,決心努力勞動攢錢還給松治,然後回日本去。然而,時光流逝,背井離鄉的理代在松治的悉心照料下慢慢開始依賴松治,最後也愛上了松治。這是一部很平淡的電影,沒獲得什麽大獎,導演也不是什麽名導,不過電影背後的歷史事實卻值得我們探究。

早在13世紀日本與夏威夷就有來往了,一些遇上風浪的日本漁民和海員會不時造訪夏威夷。不過,在17—19世紀時,日本幕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禁日本船隻離開日本海域,因而這一時期到夏威夷去的日本人屈指可數。

幕府時代照片

蔗糖業是夏威夷的經濟命脈,不過在19世紀50年代時夏威夷蔗糖業的發展前景並不美好,種植園主們極度缺乏經驗,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1856年時夏威夷僅僅有5所種植園。所幸,種植園主們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紛紛引進先進的製糖技術,對種植園進行大量的資金輸入。再加上美國內戰爆發,南方糖業基地喪失,北方糖價飆升,這就促使了夏威夷蔗糖業的發展。在60年代時,夏威夷的種植園數量增加到了32個,技術和產量也得到了提升。

與之相伴的便是勞動力的稀缺。外來航船給夏威夷人帶來了傳染性疾病,當地人的數量日趨減少,1860年夏威夷人口較之1778年大約減少了22%。而且,在白人眼中夏威夷人生性散漫,高興時才去幹活,並不願意一整天都在種植園中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因此,溫順勤勞又便宜的外籍勞工就成了種植園主的首選。

中國勞工們

最早到夏威夷的外國勞工是華人,他們在 1850 年的《勞工合約法案》頒布後作為廉價勞工來到夏威夷。不過,在合約到期後這些華人勞工大多數都回到中國或去往美國。而且,華人數量激增也引起了一些社會問題,滋長了夏威夷的反華情緒,對華人實施了一系列的限制,這就又造成了當地勞動力的短缺,種植園主便把眼光投向了日本等國。

此時的日本正在進行明治維新,為了發展新興工業,日本通過向農民徵收高額地稅獲取資金,農民負擔加重;武士被剝奪特權,進一步赤貧化;再加上日本人口的急劇增長。這一時期,日本經歷了巨大的變革,人們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紛紛謀求出路,到海外找工作的念頭也逐漸萌發。

大量的日本單身男性勞工湧入了夏威夷,很快他們就發現在這裡很難找到結婚對象,他們自然就把眼光投向了日本國內,於是就出現了像理代這樣的眾多“照片新娘”。種植園主也希望勞工結婚,他們認為妻子能夠使男人安頓並留下來,而且也可以幫助限制男人賭博、吸食鴉片。因此,女性大量進入夏威夷,在1911-1920年,女性佔日本移民的39%,其中大約有20000人為“照片新娘”。

許多國家都有移民的歷史,旅加大陸作家張翎的《金山》描寫的是19世紀華人遠赴加拿大修建鐵路的歷史;日裔美籍作家大塚朱莉的小說《閣樓裡的佛》(The Buddha in the Attic)描寫的便是“照片新娘”的故事。她寫道:“在船上,我們都迫不及待得品評起彼此丈夫的照片;在船上,我們都十分擔心自己是否會喜歡他們。”

(到達岸上的“照片新娘”們)

希望很快破滅,在岸上等待著她們的丈夫與照片上的相比又老又醜。照片上所呈現的影像並不總是代表男人的真實生活。男人們會將完全被修飾的照片發往國內,他們經常穿著借來的西裝,並擺出他們實際上並不擁有的奢侈品,如汽車和房屋等等。為吸引年輕女性與之結婚,他們經常誇大自己的職業:佃農稱自己為土地農民,小店主成為富商,酒店服務生則變成了電梯工程師。

(日本男人常常發送自己的舊照片或修飾過的照片,因為他們擔心,如果女人知道他們真實的年齡,他們就不會來。男人經常穿著借來的西裝和花哨的物品,以給人一種錯覺,認為他們比實際更富有。)

一位“照片新娘”總結了許多新娘在與丈夫見面後的感受,她寫道:“我來到夏威夷,感到非常驚訝、非常失望,因為我丈夫送了他二十五歲時的漂亮照片。他來到了碼頭,但他看起來非常老。他比我年長45歲。我心痛得無法呼吸。”

平均而言,新郎比他們的新娘年齡大10--15歲。除了年齡讓新娘們無法接受以外,丈夫們的生活條件也讓她們震驚。許多女性以為會住在照片中乾淨、明亮又溫馨的房子裡,然而實際上,迎接她們的卻是破舊、惡劣的種植園。日本駐夏領事在對種植園做了一番巡視之後,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一些種植園中日本工人的居住環境很是嚴峻,6 個家庭被迫呆在一個沒有任何隔擋的大房子裡,也沒有按合約所說給他們提供廚房,因此他們只能在房子裡做飯;另一個種植園裡幾百男女就住在一些很大沒有任何分隔的正方形房子裡,他們的床鋪是粗糙的木頭和木板做的四層架子床,每間房子的最下層給已婚夫婦,上三層給單身男人,而他們在這種房子裡一住就是 3 年,或許還會繼續住下去。”

有一些照片新娘在第一次看到他們的丈夫後,拒絕了他們並回到了日本;有一些則與另一個男人私奔。對照片新娘來說,私奔是有很大風險的,她們在夏威夷的聲譽和居住權都會受到威脅。根據日本的民法典,允許丈夫有能力決定其妻子的新居住權,私奔的妻子可以被驅逐回日本。

因為無法擔負高昂的路費,大多數新娘最終都留了下來。不過,女性永遠是受到剝削的群體。除了生兒育女照顧家庭,她們還要與丈夫一同工作。到1920年,日本婦女在歐湖島的所有女性中大約佔80%,在夏威夷工作的日本女性比例遠高於其他種族群體。她們的工作多在野外,從事甘蔗切割、甘蔗裝載等工作。在夏威夷濕熱的氣候條件下,這種野外工作是十分艱苦的。然而,雖然女性獲得了許多與男性相同的工作任務,但她們的工資卻往往低於男性。例如,日本女性在1915年的平均工資僅為每天55美分,相比之下,日本男性的工資為每天78美分。

從日本勞工踏上夏威夷土地的第一天開始,質疑和反對的聲音和行動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美國國內的排華運動對夏威夷的影響很大,並且最後延伸到了與華人相似的日本人身上。特別是1920年代爆發的種植園大罷工激發了美國政府的擔憂,1920 年代初,美國軍方就認為夏威夷群島上大量日本移民的存在是一個軍事隱患。軍方設定了很多種方案,如要求敵對國僑民登記、拘押認為是安全威脅的日本人、控制勞工等。

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對日本人的長期仇視最終變為了行動,1942年美國對日裔美國人采取“拘禁”政策,將多達10萬名日本人遷移到西部山區和荒原的“拘禁營”。這段歷史我們下次再講。

參考資料:

楊棟:《夏威夷日本移民研究》

高木·羅納德《夏威夷的早期移民與美國大陸的華人和日本婦女》

聶森、王璿:《日裔美國人的第三太空身份建構》

關注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