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全世界,是所有人,是一切歷史,是你終將學會的相處方式。
孤獨的弗洛伊德。
孤獨的培根。
二十世紀,是一個藝術流派紛繁複雜、大師如雲的世紀。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和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兩個具象藝術家,他們在抽象主義盛行的時代裡堅持自己的方式,用相互的觀察和不斷審視批判來為繪畫實踐提供資訊。
同一種傳統繪畫,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
百年繪畫史上,超越人性的表達。
他們是20世紀的藝術巨匠,孤獨造就了惺惺相惜的友誼,卻也有了競爭。這些友誼與競爭促成了一些有史以來最昂貴、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品的誕生。
弗洛伊德和培根
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2011年),他被譽為英國最偉大的當代畫家之一,偏好人物和人體畫。其畫作因直截了當、對人性深度的有力揭示而舉世矚目。
他被泰特美術館譽為“20世紀畢加索之外最偉大的藝術家”,也影響了陳丹青、劉小東等一大批中國畫家,就連英國女王也是他的忠實粉絲。
從上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弗洛伊德定居在倫敦,無論作為藝術家還是普通人,弗洛伊德都被認為是難以相處的。他將自己處於孤僻和封閉的狀態,遠離喧囂的國際藝術潮流,更多地向自己領域的縱深開掘。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年)。其作品以粗獷、犀利、具強烈暴力與噩夢般的影像著稱,被稱為“20世紀的黑暗之心”。
培根幾乎總是一個人單獨作畫,只有三種東西使他著迷:戰爭、肉食、獨裁者。在培根的筆下,形象不再是按照真人或動物畫出來的,他向人們展現了命運被遮蓋了的景象。他形容自己的作品是“試圖把某種情緒形象化”。
弗洛伊德 1954.
弗洛伊德與培根,1952年
但奇怪的是,孤獨的兩人卻有著長達三十年的友誼,儘管後來友誼破碎。
在最親密的朋友階段,他們長期處於對彼此和彼此的作品密切的相互審視中,一些非凡的畫作和一種深刻但不穩定的關係相繼產生。在工作室裡,他們不斷地審視彼此的作品,提出評論和批評,但並不總是喜歡自己看到的東西。正如培根後來說的:“如果不是我的朋友,我能撕成碎片嗎?如果他們不是我的朋友,我就不會對他們實施這樣的暴力。”
他們互相畫著對方,探索著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
培根所畫弗洛伊德:
《盧西安·弗洛伊德人像三聯畫》
培根《研究盧西安·弗洛伊德的頭部》
2013年11月,紐約佳士得戰後當代夜場拍賣,拍出1.424億美元的《盧西安·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被譽為培根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盧西安·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1969年
同樣,弗洛伊德也曾多次畫過培根肖像:
弗洛伊德畫於1952年的培根肖像畫
培根肖像,1952
“超乎人性”:培根、弗洛伊德與百年繪畫
(All Too Human: Bacon, Freud and a Century of Painting Life)
一個在泰特英國美術館裡程碑式的展覽,展示了藝術家們如何通過繪畫捕捉到強烈的生活體驗。展出的作品大約有100幅,其中一些是最著名的現代英國藝術家的作品。
這個展覽探討了幾代英國藝術家如何在20世紀開始探索具象繪畫的一些邊界。展覽的中心是盧西恩·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
從展覽題目到布展現場,兩個大師的地位由此彰顯。
展覽現場:
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幾組主要和鮮為人知的作品,帶領觀眾沉浸在這兩位現代大師的豐富的感官中。弗洛伊德職業生涯的重要繪畫作品是將他的藝術家工作室作為他作品的背景和主題,展示了他對模特描繪的不妥協和誠實的一面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具雕塑性和內在性。
與弗洛伊德的生活實踐形成對比,展覽關注培根與攝影師John Deakin的關係, John Deakin的朋友和戀人的肖像往往是培根作品的關注點,包括Portrait of Isabel Rawsthorne 1966。
展覽以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為線索,使不同時代的藝術家之間產生深切的聯繫,並講述了一個展開式的,關於20世紀人物具象繪畫的故事。而後來,塞西利·布朗、西莉亞·保羅、珍妮特·薩維爾和勒奈特·葉阿多姆-博阿凱等當代藝術家開始尋找將人物畫向新的方向的方法。
展出作品包括:
展覽影片:

培根在1966年說:“我想畫的是扭曲事物,讓它遠超於表象,但在扭曲的過程中,它又忠實地記錄了表象。”
而弗洛伊德說:“我要繪畫能夠像血肉一樣鮮活”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數十年的交情,最終歸於友盡。
隻留下許多故事,非凡的作品。
以及繼續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