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望:小微信貸不微 轉捩點將至?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楊望 宋柯璿

  小微信貸是我國金融服務業一大難題。難在風險定價,小微企業端缺乏有效數據、抵押資產和政府擔保,銀行等金融機構缺乏市場化小微信貸風險定價技術。近一年以來,小微信貸紅利盡顯,市場對政策效果評估樂觀,出現小微企業不微,轉捩點將至的認識在所難免。

  2019年二季度末,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小微企業信貸餘額35.63兆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小微貸款餘額 10.71 兆元,同比增長 22.5%,增速比上季末高3.4 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 1.22 兆元,同比多增 6478 億元。

  小微信貸是我國金融服務業一大難題。難在風險定價,小微企業端缺乏有效數據、抵押資產和政府擔保,銀行等金融機構缺乏市場化小微信貸風險定價技術。近一年以來,小微信貸紅利盡顯,市場對政策效果評估樂觀,出現小微企業不微,轉捩點將至的認識在所難免。

  紅利漸顯

  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一直是我國金融服務業的難點,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點。長期以來,相關部門從貨幣政策、監管政策、財稅激勵、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著手,頒布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政策。

  貨幣政策方面,2014年央行首先引入定向降準考核機制,2018年將針對“三農”或小微信貸的定向降準擴大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存款準備金優惠力度也進一步加大,2019年1月央行進一步擴大定向降準的範圍和力度,將小微授信標準從500萬提高到1000萬。

  此外,2018年9月央行創設中期借貸便利(TMLF),定向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發放貸款,在創設TMLF的同時,2018年12月央行再增加 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000億。除了小微信貸的增量支持,2018年6月的銀發162號文中,小微信貸ABS也得到央行的重視。財稅政策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強,“擴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稅收優惠、對小微企業進行普惠性稅收減免、加大對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三管齊下。

圖 1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政策支持體系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圖 1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政策支持體系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政府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大力支持,加上金融機構不斷的產品服務不斷創新,小微信貸的紅利在逐漸顯現。上市銀行中報披露結束,上半年新增貸款流向也已明確,新增貸款中小微貸款的紅利開始顯現。

  在加大普惠小微信貸投放的要求下,銀行加大投放力度,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統計的數據,上半年19家銀行新增個人經營貸共計3072.58億元。以工行為例,得益於普惠領域線上貸款產品的迅速增長,工行上半年個人經營性貸款增加859.81億元,增長39.8%;農行則表示個人經營貸的快速增長與積極落實服務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政策密切相關。五大行今年6月末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均較上年末實現增長。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達35.63兆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10.7兆元,同比增長26.6%。在融資費用方面,從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看,今年上半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是6.82%,比2018年全年平均利率水準下降0.58個百分點。此外,通過減免信貸相關費用,相關融資成本下降了0.57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解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圖 2 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兆元)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圖 2 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兆元)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突圍戰事

  除了政策的大力扶持外,金融機構在解決小微信貸難題上也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改革。

  2005年4月,國開行“微小企業貸款工作組”遠赴歐洲考察小微貸款專業機構,向國內引進歐洲的小微貸款技術,通過培養專業的信貸員采集企業“軟信息”及風控流程控制小微貸款的成本和風險。這套模式為國內銀行打開了小微貸款業務的大門,但隨著業務的擴張,銀行培養專業信貸員的成本在提高,而小微貸款普遍收益較低,導致銀行盈利並不樂觀。

  小微貸款需要改變這種以“人”為核心的業務模式,找到解決效率和成本問題的新出路。隨著零售銀行業務的發展,許多銀行開始了對小微貸款“零售化”的探索,將衡量企業的還款能力轉化為衡量企業法人的還款能力,提高了風控的效率。2012年左右,招商銀行平安銀行都推出了零售化的小微業務。

  另一方面,小微信貸業務也開始向線上發展。以阿里巴巴為例,淘寶網上聚集了海量小微企業,依托於電商的生態優勢,阿里金融開發出一系列針對淘寶商家的借貸產品,搭建了一整套線上的金融服務,包括全自動的資產評估、發放貸款、在線還款等,並應用大數據模型對客戶的經營、交易等行為用於信用評估,提高了信息采集效率,降低了風控的成本。自2010年我國第一家網絡小貸公司阿里小貸成立後,蘇寧、京東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紛紛開發小貸業務,利用自身業務和技術優勢參與到小微貸款業務中來,小微貸款也進入了“數字化”的新時代。

  幾年來,金融科技的發展又為小微融資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在優化信用模型、提高獲客能力和優化放貸流程方面發揮了突出的優勢。

  越來越多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始主動擁抱金融科技,將其與小微信貸業務結合。如工商銀行運用大數據技術,整合工商、稅務、征信和金融交易等信息,創新平台化獲客、押品在線評估、自動審批和數字化風控等模式,推出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線上貸款產品,其中截止2018年末,工行的“經營快貸”產品已為60餘萬小微企業累計發放貸款400多億元;建設銀行運用移動互聯和大數據技術,創新推出“小微快貸”信貸產品,建立自動化業務流程,實現自動批量獲客、信息采集與分析及在線審批、簽約與還款的全套裝務,截止2018年末,“小微快貸”產品累計為55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超7100億元信貸支持。

圖 3 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強化金融科技運用 資料來源:《小微金融服務白皮書》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圖 3 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強化金融科技運用 資料來源:《小微金融服務白皮書》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除了技術的推動、體量的增加,小微貸款的多元化發展也日益顯著,金融服務更加契合市場需求,湧現出一批信用貸款、無還本續貸、擴寬抵押質押物範圍等產品。如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推出的全線上、純信用流動資金貸款產品,截止2018年末,已為約7萬戶小微企業授信。又如中國銀行推出的“中關村”模式,將企業的核心技術與專利權視為資本,截止2018年末,該模式已累計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投放貸款550余億元。

  縱觀十餘年來小微信貸市場的發展,實現了從人工時代到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的轉變,小微信貸市場也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銀行與非銀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和第三方金融科技企業的參與,也在不斷探索更精細化、更差異化的信貸服務。

  負重前行

  小微信貸的擴張與創新固然是我國金融服務發展的重要成果,但也應看到目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仍是薄弱環節。雖然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發放的信貸餘額在增長,但這與小微企業的體量和經濟貢獻是遠遠不成正比的。

  目前,小微信貸領域仍存在許多難題。首先,金融機構面向小微企業的服務仍需改進。目前,金融機構仍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主,雖然這些銀行也開展了許多小微信貸業務,但總體來說授信額度較高,無法下沉到資金需求較小的眾多小微企業。對於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小貸機構等,覆蓋的企業數量相對有限,還需要更長期的發展。

  另一方面,政策性擔保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也亟待發展。我國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有很多,但實際擔保效果並不好,部分公司脫離擔保主體,不能有效支持小微企業,擔保放大倍數也偏低。此外,金融機構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是影響小微信貸難的根本原因,而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完善,征信系統保護的小微企業數量少、也尚未建立全國範圍內的信息共享機制,金融機構打破信息不對稱成本高,以致於很多銀行放貸意願低。

圖 4 金融科技打造政企銀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資料來源:瀚信網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圖 4 金融科技打造政企銀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資料來源:瀚信網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雖然小微企業貢獻了我國GDP的60%、貢獻了稅收比重的50%,但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並不樂觀。根據《小微金融服務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在3年左右,而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8年左右,日本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12年。由於小微企業自身的高風險,不良貸款率也偏高,截至2018年末,全國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為3.16%,比大型企業高1.83個百分點。

  小微信貸難題仍未解決,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還應負重前行,堅持市場化的發展原則,加強金融科技運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多管齊下破解小微信貸難題。

  (本文作者介紹: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