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8%保費拜銀保渠道所賜 匯豐人壽去年虧2億業績大波動

該公司銀保渠道收入佔比正逐年增加,且營業支出高企,而公司另一大股東國民信託也有意放盤

《投資時報》研究員 凌嶽

“一招鮮”總有失靈的時候。曾經依靠銀保渠道很長時間內力保账面不出現赤字的匯豐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匯豐人壽),此刻正面臨著這份尷尬。

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日前推出的《2018保險公司虧損榜》顯示,匯豐人壽當期虧損2.06億元,按虧損額由高到低排序,其在中國所有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11。

近年來該公司的盈利狀況變得愈發不穩定。2017年由虧轉盈,但是2018年又打回原形。2019年一季度該公司再次實現盈利,但能否保持仍是個未知數。

業績波動加大

雖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渠道優勢,匯豐人壽卻沒能保持住盈利節奏。

2018年年報顯示,匯豐人壽當年虧損2.06億元,業績在銀行系壽險公司中墊底。而在外資保險公司中,此虧損額也僅少於德華安顧人壽。

業內人士認為,由於過度依賴銀保渠道,導致銷售成本上升,從而造成業績下滑。同時,銀保渠道往往青睞短期理財型產品,而隨著監管政策趨嚴這類產品受到了限制。

在2018年匯豐人壽保險業務收入來源中,銀行兼業代理貢獻13.97億元,佔比高達98.08%;個人代理和員工直銷僅為0.15億元和0.12億元,佔比分別為1.05%和0.87%。

《投資時報》研究員還注意到,和2017年的11.29億元相比,匯豐人壽當期的營業支出上漲25.33%至14.15億元。其中,手續費及傭金達6777.33萬元,業務及管理費為1.96億元。

若將時間軸進一步拉長來看,匯豐人壽對銀保渠道的依賴事實上在不斷加磅。2016年,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中,銀行兼業代理貢獻8.22億元,佔比96.4%,個人代理和員工直銷為0.15億元和0.14億元;至2017年,其銀行兼業代理貢獻11.57億元,佔比升至97.7%,個人代理和員工直銷則為0.15億元和0.12億元。

2018年5月末,銀保監會下發《關於防範銀行保險渠道產品銷售誤導的風險通知》,由於監管加大了銀行渠道保險產品銷售難度,匯豐人壽也迎來艱難時刻。據了解,在2018年以前,除了2016年虧損1.16億元外,匯豐人壽在2014年、2015年、2017年皆保持盈利狀態。

從2019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來看,匯豐人壽業績有所好轉。一季度該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78億元,相比上季度的2.01億元勁增187.17%;淨利潤則從上季度的虧損1.1億元變為盈利1.1億元。

渠道單一轉型不易

《投資時報》研究員在查閱2018年年報時發現,在行銷渠道分類一欄中,匯豐人壽僅有銀行保險一個渠道類別,未見代理等其他業務渠道類別。

業內人士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匯豐人壽目前“孤注一擲”的真實處境。在當前強監管背景下,短期、高收益率、躉交型的產品得到進一步規範,各大壽險公司幾乎都面臨著渠道調整和轉型的問題。而對於匯豐人壽這類過度依賴銀行背景股東方的壽險公司來說,儘管長期理財險、分紅險火速佔領市場,但想要轉型並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匯豐銀行在內地的網點數量有限,匯豐人壽在銀保渠道上的競爭優勢其實並不突出。

成立於2009年6月的匯豐人壽,由國民信託有限公司(下稱國民信託)、匯豐保險(亞洲)有限公司(下稱匯豐保險)共同出資成立,是匯豐保險集團旗下包括四間承保公司之一,主要負責承保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險業務。2019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國民信託與匯豐保險各持股50%。

據了解,國民信託曾流露出要出售匯豐人壽股權的意圖。在2017年1月國民信託增資遭北京銀監局駁回後,為了解決公司流動性的問題,該公司董事長楊曉陽曾表示,除了大股東生命人壽增資的方案以外,另一方案便是轉賣國民信託旗下匯豐人壽資產。不過,截至目前前者還沒有相關動作。

人事變動也是匯豐人壽自2017年以來揮之不去的“關鍵詞”。

2017年1月,匯豐人壽臨時披露信息顯示,2017年1月7日起,匯豐人壽原總經理高志熙調回香港,由現任財務負責人雷浩然擔任臨時總經理,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同時,在此期間,雷浩然繼續履職財務負責人。2017年9月,雷浩然獲批擔任總經理。

2018年11月20日,匯豐人壽又迎來新任掌門人。當天,銀保監會官網公告顯示,已經核準Bryce Leslie Johns自11月1日起出任匯豐人壽董事長。據悉,該公司原董事長為Ian Moore,已於2018年7月31日起退休辭任。新任董事長Bryce Leslie Johns是外方股東提名的繼任者,此前是匯豐集團保險業務主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