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需要手術嗎?——長征醫院許國華教授科普系列

何時手術治療?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一旦啟動,骨化物就會隨著時間不斷的生長,最終必然導致頸脊髓的壓迫,因此頸椎後縱韌帶骨化最終必須手術治療,否則其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患者的癱瘓,但並不是所有的頸椎後縱韌帶骨化(OPLL)患者一發現就必須馬上手術。

對於骨化物較小且比較平滑,對脊髓無明顯壓迫並且癥狀較輕者,或本人堅決拒絕手術的患者可行非手術治療,對於採用非手術治療者必須定期觀察骨化物生長情況以及對脊髓壓迫情況,一旦骨化物較大對脊髓造成明顯壓迫以及導致明顯椎管狹窄者要及時手術。對採用非手術治療者一定要避免粗暴地推拿、按摩和牽引,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頸部過度伸屈、醉酒和運動跌倒,否則會導致癥狀加劇甚至癱瘓。

而對於有以下情況時需要手術治療:

癥狀進行性加重,出現明顯的脊髓壓迫癥狀,如嚴重肌無力、麻木、尿瀦留、大小便失禁等;

癥狀嚴重,骨化明顯,椎管矢狀徑<12 mm,影像學顯示脊髓明顯受壓;

影像學上骨化灶十分明顯,椎管極度狹窄、輕微外傷或頸椎小範圍活動即可引起脊髓損傷;

合併有發育性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或頸椎節段不穩定者;

突發輕微外傷導致脊髓損傷者。

有哪些手術方式?

當前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手術主要有前路(從脖子前邊)、後路(從脖子後邊)和前後路聯合手術。

(1)前路手術:前路直接對致壓的骨化物進行切除,達成最為有效的直接減壓;手術效果好並且可以避免骨化物的繼續生長和複發。但前路骨化物切除手術難度大,癱瘓風險高、術後發生腦脊液漏的可能性較大,對手術醫生技術要求極高,對於一般經驗不豐富的醫生盡量避免前路的直接切除骨化物。近兩年長征醫院發明的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物複合體前移技術也取得了不錯的療效,並且明顯減少了手術技術的難度和風險,但該技術沒有切除骨化物,骨化物會不會再生長目前由於缺乏長期觀察尚不明確。

(2)後路手術:後路手術是屬於間接減壓的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從後方擴大椎管容積,脊髓向後方漂移從而躲開前方骨化的後縱韌帶的壓迫。後路手術雖然不是直接的減壓,但手術的風險相對於前路骨化物直接切除要明顯減少,手術效果也比較明確,但後路手術也存在骨化物繼續生長的問題。常用的後路手術有後路開門手術和後路全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手術兩種。開門手術就是把一側的椎板開個槽,另一側的椎板當作做門軸,像開門一樣把開槽側的椎板提起來並用小鋼板固定住,擴大椎管容積,讓脊髓能向後漂移。全椎板切除手術就是整個把後方的椎板切除擴大椎管,這樣脊髓可以充分的向後漂移躲避前方的壓迫,療效確實,並且椎板切除後進行固定融合,目前有大量文獻報導固定融合後後縱韌帶骨化生長停止或者生長變緩慢。

(3)前後路聯合手術:前後路聯合手術是指一期先行椎板切除術或椎板成形術,擴大椎管矢狀徑,然後再從前方切除骨化灶,由於後路擴大了椎管,提供了脊髓可避讓的空間,前方骨化物切除時手術風險可以明顯減少。由於前路和後路一般情況下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對絕大多數患者不需要前後聯合手術,該術式僅用於單純前路或後路效果不好的患者。

手術風險高嗎?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手術屬於頸椎手術中難度和併發症較高的手術,併發症概率是要高於普通類型頸椎病手術,尤其是頸脊髓損傷、硬脊膜骨化腦脊液漏、術後切口內遲髮型出血等發生機率明顯較高。但隨著現在醫療技術及各種新的手術設備的使用,手術風險及併發症的發生率也逐漸減低。

術後還會再複發嗎?

後縱韌帶骨化一旦啟動就會持續的生長,除非是前路直接切除了骨化物,對於非直接切除的儘管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進行了手術治療,但術後還是會有向上下蔓延生長,所以手術減壓一定要充分,必要時需多減壓一個節段,避免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向上下再進一步的蔓延。但臨床上也發現手術治療後再出現脊髓壓迫的機率並不高,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只要手術減壓充分了,術後按照醫師的醫囑進行正規的康復和注意改變生活和工作方式,一般不需擔心術後複發的問題。

專家介紹

許國華,男,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

上海市科技啟明星

海軍軍醫大學長征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

海軍軍醫大學青年備份人才

海軍軍醫大學優秀學者

李瑞麟醫學教育獎學金獲得者

國家「健康快車」遠程醫療上海骨科專家中心專家

國際脊髓協會(ISCOS)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分會脊柱微創學組委員

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脊髓損傷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殘聯骨與關節風濕病學會脊柱非融合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學會脊柱微創學會委員

中國納米生物與醫藥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骨再生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生物材料學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創傷學組副組長

中國骨科學會會員

中國脊柱脊髓學會會員

世界華人骨科學會會員

《局解手術學雜誌》編委

《脊柱外科雜誌》特邀編委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雜誌》執行編委

自1996年開始從事骨科臨床一線工作,對頸椎病、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寰樞椎不穩、寰樞椎畸形及半脫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腰椎退變性側彎、脊柱創傷、脊柱結核、脊柱腫瘤、脊柱畸形等脊柱疑難疾病的診斷及手術治療具有豐富的經驗。先後在美國哈弗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美國西北醫學中心、波士頓醫學中心、弗羅裡達州醫院學習和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工作,師從美國脊柱微創外科協會主席Atony Yeung教授學習脊柱微創外科並獲得美國微創醫師協會頒發的證書,在滬上較早開展了脊柱微創手術。

共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在國際上著名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40餘篇,副主編、參編出版脊柱外科專著10部,其中副主編教材1部。承擔並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承擔並負責上海市科委重大專項及醫藥重大課題、上海市人才計劃項目8項等;作為主要人員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973"計劃項目1項;研究經費總額1000餘萬元。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排名第一)。2016年獲得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2008年在汶川抗震救災中開展國際上首例野戰條件下的頸椎後路減壓手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