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析比亞迪e2電驅動技術和動力電池熱管理策略

即將上市的比亞迪e2電動汽車,將有續航裡程300公里和續航裡程400公里2個版本車型上市。無論哪個車型,長寬高4240×1760×1530mm、軸距2610mm;整車自重1.25噸和1.325噸;搭載最大輸出功率70千瓦、最大輸出扭矩180牛米的15000轉/分“3合1”電驅動總成;“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以及“10合1”低壓用電系統總成。

本文將對續航裡程300公里的e2電動汽車為藍本,解析基於“e平台”技術解決方案的電驅動技術與動力電池熱掛歷策略。

作為比亞迪首席設計師艾格親自操刀的車型,e2的外觀設定絕對符合國人主流審美觀。e2的設計語言包括0.618黃金分割、 16寸雙色立體動感輪轂、Crystal Energy家族化前部造型、Bi-color雙色車身設定、X-brake噴紅製動分泵、skyline雙腰線以及 羅曼星陣式前進氣格柵。

不夠本文將不會對這些顯而易見的外觀設定進行介紹。

e2電動汽車標配在全新一代唐、秦Pro、宋Pro車族使用的DiLink系統。駕駛員用1組全液晶儀表;中央設定1組多功能顯示屏。換擋面板布設空調、音響控制快捷鍵。

前置動力、前輪驅動的e2電動汽車在行車時電量輸出與回收狀態,可以通過中央顯示屏讀取。

多功能方向盤可以操控音響、模式、行車電腦等常用分系統(相關數據可以在駕駛員用全液晶儀表讀取)。

上圖為比亞迪e2換擋面板特寫。

一鍵啟動、擋位切換、運動模式選擇、電子駐車系統、空調和音響控制鈕可以全部獨立操控,保障行車安全。單從設定的2組顯示屏即可以判定,比亞迪e2搭載了“10合1”低壓用電系統總成。

上圖為比亞迪e2前部動力艙跟分系統細節特寫。

2組循環管路補液壺各位搶眼,這意味著e2標配動力電池液態熱管理系統(帶有高溫散熱和低溫預熱功能);體積較小的中置的“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疑似與e1車型相兼容;啟動用蓄電池和保險盒配置在動力艙駕駛員一側。

上圖為比亞迪e2動力電池熱管系統特寫。

藍色箭頭:“3合1”電驅動系統總成和“3合1”高用電系統總成,共用的高溫散熱循環管路補液壺(壓力值為30Kpa)

紅色箭頭: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的高溫散熱和低溫預熱循環管路補液壺(壓力值為15Kpa)

黃色箭頭:PTC模塊(低溫預熱)

白色箭頭:水冷板模塊(高溫散熱)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體積進一步縮小,PTC模塊(低溫預熱)和水冷板模塊(高溫散熱)間距縮短,用更短的管路串聯在一個大循環系統中。動力電池熱管理循環管路補液壺標注的壓力值為15Kpa,電驅動高溫散熱管路壓力值為30Kpa,這與唐EV、秦Pro EV以及元EV535標注的2套循環管路壓力值完全一致。

黃色箭頭:“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

藍色箭頭:70千瓦級“3合1”電驅動系統總成

白色箭頭:BC28A型空調電動壓縮機

綠色箭頭:2組支撐用鋁合金材質橫梁

紅色箭頭:1組支撐用鋁合金材質橫梁

比亞迪e2搭載的70千瓦級“3合1”電驅動總成,與元EV535(低配)車型適配的狀態一樣。“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則與e1適配的“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一樣(控制45千瓦級“3合1”電驅動總成)。

比亞迪自行研發的BC28A型空調電動壓縮機,已經成為明星產品。不僅是比亞迪新能源車標準配置,也被用於長城歐拉R1和R2。

啟動用鋰電池托盤(白色箭頭)和保險盒支撐(紅色箭頭)為塑料材質與其他分系統,擱置在2組鋁合金材質橫梁。“3合1”電驅動系統總成的前端懸置總成,固定在另一組鋁合金材質橫梁。

比亞迪e2電動汽車前懸架為H型副車架+鏤空處理的A型下擺臂+鋼材質的轉向節構成的獨立架構。

上圖為比亞迪e2的後懸架採用扭力梁式半獨立架構。

上圖為續航裡程300公里的e2動力電池總成銘牌特寫。由青海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製造的動力電池總成,能量密度為160wh/kg,直流快充功率設定為40千瓦(SOC30%-80%充電時間為30分鐘)。e2適配的動力電池總成的下殼體採用鋁合金材質,整體具備7維4層安全保護和 9層級高壓安全保護設定。

筆者有話說:

基於“e平台”技術解決方案的比亞迪e2電動汽車,繼續引入通用化的“3合1”高壓用電系統總成、“3合1”電驅動系統總成和“10合1”低壓用電系統總成,為的就是賦予與唐EV、秦Pro EV、宋Pro EV車型完全一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比亞迪官方宣稱e2的自重僅為1.25和1.325噸,適配裝載電量為35.2度電和47.3度電的動力電池總成,百公里綜合電耗為10.9度電以及11度電。對於這一數據設定,還需要後續的深度測試才可以最終確認。

但是,參考同為使用“e平台”技術解決方案的唐EV、宋Pro EV、秦Pro EV、元EV和e1等車型百公里綜合電耗表現,將不會相差太多。

文/新能源情報分析網宋楠

歡迎關注行業最前端的新能源情報分析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