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首家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講師:在政府和社會間架橋

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 徐美慧)近日,全國首家垃圾分類教育學院——台州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於浙江台州成立。昨日,浙江省台州市垃圾分類辦綜合協調處處長、台州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市級講師邱勇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學院不是一個學歷教育學校,主要是線上線下結合,通過培訓和宣講等普及垃圾分類工作。

致力於宣傳和培訓,兩個研究課題實現產業化

新京報:為什麽建立垃圾分類教育學院?

邱勇:建立垃圾分類學院的想法是去年年底產生的。去年年底,浙江省建設廳組織我們去德國進行垃圾分類深度考察,經過21天的考察,我們發現德國的垃圾分類體系非常完善,德國的垃圾分類依靠政府、社會機構和群眾市民共同運行,形成了黃金三角,這種和諧高效的運作推動了德國垃圾分類工作的成功。回國後,我們覺得國內的垃圾分類體系缺了一個中間環節,即公益性的社會專業機構,所以我們考慮建設一個致力於宣傳和培訓的機構。

去年12月,我們聯合台州廣播空中大學開始籌辦這個垃圾分類教育學院,試運行了半年。在試運行期間,學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於是在今年7月1日,我們就正式掛牌成立了台州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

新京報:台州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與其他學校有什麽區別?

邱勇:台州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與其他學校不同,不是一個學歷教育學校。我們主要是集垃圾分類培訓策劃宣傳研究於一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綜合性平台,主要目是進一步推廣普及台州垃圾分類工作。

新京報:從學院試運行開始,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邱勇:試運行期間,我們逐步完善了學院的組織架構,明確了學院的運行模式和我們學院應該做的任務。學院主要有三大使命:公益培訓、活動策劃和課題研究。

公益培訓有兩大類,一方面是面對學院講師的公益培訓,講師有四個層級,即市、縣、鎮和社區四級講師。針對講師我們有半年的考察期,合格後我們會頒發講師獎章。學院目前有市級講師60名、縣市區級講師482人。另一方面是面對公眾的公益培訓,我們面向社會承接垃圾分類業務培訓。

活動策劃方面,主要是針對垃圾分類相關的宣傳,我們會根據不同的時間點策劃不同的宣傳內容。在今年3月學院試運行期間,我們曾策劃“森林的呼喚”活動,在全市九個縣區開展針對快遞包裝回收和循環使用的宣傳活動,市民可以用家裡的廢舊紙箱來換盆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針對最近的畢業季,我們也面向學生推出了“我為垃圾代言”“垃圾去哪兒”等宣傳活動,參與度都非常高。例如針對中小學生的“垃圾去哪兒”活動,我們會帶著他們參觀垃圾處理的整個流程,並最後頒發社會實踐證書,這個活動目前已經做了三期,今年年底前我們還會做四期這個活動。

課題研究方面,針對城市垃圾的處置空檔,我們在試運行期間做了兩方面的課題研究,即“餐廚垃圾黑水虻生物技術集約化規模化處理”和“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泥漿固化技術應用”,這兩個課題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並指導了相關企業實現產業化。

授課標準將貼近“新國標”

新京報:針對不同地區垃圾分類標準不同這一問題,學院會如何應對?

邱勇:這個問題很突出,但我覺得問題也不大。目前大家好像有點兒恐慌,感覺換個城市,扔錯垃圾可能要被罰。各地的垃圾分類標準雖然不同,但也有一定的通用規律,大部分是按照“老國標”來制定的。現在“新國標”馬上要正式發布了,可能未來會有一個統一的趨勢。

我們在授課的時候,目前主要圍繞台州本地的標準講,未來會參考“新國標”去跟進,這是一個大方向。關於垃圾分類的標準,全國最後肯定是統一的,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最重要的是各地群眾行動起來,先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再逐步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

新京報:學院正式掛牌一周多了,目前運行情況如何?

邱勇:目前已經有十多個團隊預約了培訓課程,每個團隊少則二十餘人,多則上百人。我們將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培訓課程。比如近期我們就安排了一個二百多人的大課,培訓時間大概一個半小時,主要是進行垃圾分類的普及性講座。

我們成立學院最直接目的就是破解垃圾分類工作目前的兩大瓶頸,一個是群眾不知道怎麽垃圾分類,主動參與程度不高,我們通過宣傳培訓和主題策劃讓群眾主動參與,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另一個就是現在城市垃圾的處理還有很多的難題和空白,我們通過課題的研究逐步突破。我們試圖通過公益培訓、活動策劃和課題研究在政府和社會之間架起橋梁,處理垃圾分類難題。

新京報見習記者 徐美慧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