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0天嬰兒三天不排便?媽媽別急,分清寶寶攢肚還是便秘

家裡有小寶寶的媽媽可能有這種體會,寶寶有段時間排便特別「不對勁兒」,吃奶量還在增加,但是卻不排便便了,難道是便秘了?跳跳媽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跳跳是剛50天的小寶寶,已經3天沒排便了,但精神頭兒看著挺好,也不哭鬧。跳跳媽先後諮詢了幾位有經驗的媽媽,都表示是出現了「攢肚」現象,但她不放心,總覺得跳跳是便秘了。

?接著又帶著跳跳的便便跑去兒科醫院掛專家號,想要得到更權威的說法。兒科專家告訴她:只要寶寶的其他表現一切正常,這種延長排便時間對他來說是好事情,說明吸收好,排便開始規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攢肚」,並不是便秘,也需要打針吃藥。聽完專家的解釋,跳跳媽這才安心下來。不過,她非常困惑:應該怎麼區分到底是便秘還是攢肚子呢?相信這也是大多數媽媽的困擾,我們就一一分析下。

嬰幼兒護理:50天寶寶3天不排便,分清攢肚還是便秘很關鍵

關於寶寶「攢肚」

寶寶「攢肚」是坊間的一種說法,說的是寶寶大便規律的變化。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六版對這一現象是這樣解釋的:一些母乳餵養的孩子,可能每隔3~4天才會大便一次,甚至還有少數完全健康的母乳餵養的孩子,每周才大便一次。只要孩子飲食狀況良好,體重增長正常,且大便沒有過乾或過稀,你都不用對孩子大便頻率的下降過度緊張。

由此看來,只要寶寶吃奶量沒有減少、精神狀態良好,體重在增長,且排便時仍為黃金軟便,量不多,也沒有硬結、異味,就是大便規律有了變化,並不需要過多擔心。

很多媽媽就要問了,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攢肚?事實上,寶寶攢肚子並沒有一定的時間規律,一般在2-3個月大的時候,會出現排便規律變化。有些早的可能在出生10天左右,晚的可能在3-6個月之間,每次持續時間因人而異。有的寶寶持續3-5天,6-10天左右,也有的寶寶攢肚現象持續時間比較長。這都是正常的,並且不區分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

關於寶寶便秘

嬰幼兒期便秘是指寶寶的大便次數和性狀發生了改變。非病理性的主要原因是消化不良導致的,其他病理性需要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如果是母乳寶寶,媽媽要調整飲食結構,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蔬菜,媽媽在喝下奶湯同時要多補充白開水稀釋,避免上火引發便秘的情況發生;奶粉餵養的寶寶則要更改為不含棕櫚油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這樣有助於胃部、腸道功能的吸收和利用。

便秘和攢肚有什麼區別?

對此《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指出:一個孩子很有可能2-3天都沒有排便,卻算不上便秘;而另一個孩子可能排便頻率很高,卻很難排出大便。

攢肚的寶寶雖然可能幾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黃色軟便,排便輕鬆且大便量不多、無硬結;便秘的寶寶不僅僅是大便次數減少,更重要的是大便形狀乾燥、排出困難。有時糞便堅硬難以排出,會在糞便外粘有血絲或黏液。大而硬的糞塊還會造成肛門疼痛,使孩子食慾減退、腹脹、左下腹可觸及糞塊。

攢肚多發生在寶寶滿月前後至2個月的一段時間內,便秘卻在任何時期都可能發生,由此可見,兩者還是很好區分的。

寶寶攢肚應該怎麼護理?

寶寶出現攢肚後,媽媽們可以通過以下5種方式,幫助寶寶順利過渡,避免發展成便秘情況。

1、堅持做腹部按摩。清潔雙手後以肚臍為中心,輕輕摩擦寶寶的腹部。由左向右順時針旋轉10次,間隔4分鐘後進行,每天3組。

2、幫助腸運動。讓寶寶平躺仰臥,抓住寶寶雙腿做屈伸運動,運動次數10次一組,隨後單腿屈伸10次。這樣會幫助寶寶腸蠕動,有利於大便排出。

3、增加餵奶量。日常多觀察寶寶排便次數,如果同時體重增加不理想,要考慮母乳不足的因素。媽媽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增加母乳奶量,或者給寶寶增加配方奶的食用量。

4、及時補充水分。寶寶體重偏胖出現攢肚現象,可以在兩次餵奶間隙補充白開水。等寶寶滿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就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大便狀況了。

5、刺激肛門排便。當寶寶吃奶後20—30分鐘左右,用消毒棉花棒蘸少許植物油,慢慢伸到寶寶肛門口處,下方墊上軟紙,輕輕推按肛門,也可促進直腸排便,每天2次。

便秘應該如何緩解?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是這樣描述的:堅硬的大便在排出的過程中會讓寶寶感到疼痛,因此寶寶就想憋著。憋的越久,就越堅硬,排便的時候就越疼。

因此媽媽們發現寶寶便秘了,要及時幫他解決這個「大麻煩」。

  • 母乳餵養的情況下,媽媽先檢查下自己吃的食物。是否有過於油膩,以及是否有導致脹氣的食材,需要馬上更換。

  • 如果是奶粉餵養或混合餵養的情況下,在兩次餵奶之間增加水分補充。每天100毫升分3-4次補充。

  • 寶寶排便困難可以試試甘油栓劑,這種栓劑可以在藥房買到,在寶寶排便困難的時候塞入肛門,然後把他的小屁股合攏在一起幾分鐘,幫助融化甘油(6個月以內的嬰兒使用量減半)。

總之,當寶寶的排便規律出現變化,家長先根據癥狀區分是攢肚還是便秘,不要著急用藥。便秘情況嚴重需要及時就醫,以免造成惡性循環。


高級育嬰師,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一位西南大學兒童心理學專業的媽媽,專註育兒、孕期、新生兒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