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漢有望躋身全球十大“地鐵城市” 未來五年新增8條地鐵

適逢武漢兩會召開,國家發改委網站近日公布《關於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的批複》,這意味著未來五年武漢將新增8條地鐵線,總長達到606公里。

根據這一規劃,包括蔡甸、江夏、新洲、漢南等遠城區、新城區在內的武漢所有行政區都將有軌道交通連接;武漢地鐵還將首次跨出武漢,抵達鄂州。

截至目前,武漢已建成通車軌道交通達305公里,居全國第五。地鐵界人士預測,根據裡程數、客流載荷量、線路和站點數等指標估算,到2024年,武漢可望躋身全球十大“地鐵城市”之列。

不僅如此,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本次獲批的8條地鐵新線中,過半線路位於武漢東部,其中19號線讓光谷東片區的高新二路與武漢火車站相連,新港線則是從工業四路通往新洲陽邏,11號線更是跨出武漢開到鄂州;加上已建成通車和在建地鐵項目,未來武漢將有9條軌道交通線路布局在武漢東部。

“這與武漢產業布局向東延伸的大方向完全契合。”湖北省“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秦尊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武漢三鎮中,大武昌地位越來越重要了,不僅人口淨流入增速更快,戰略型新興產業布局亦在向東部地區傾斜,“比如國家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就布局在武漢東北部的新洲區,武漢東部還崛起了以武漢新港為依托的港口工業新城,名揚世界的中國光谷同樣位於武漢東南部”,東部地區已然成為武漢推進工業化進程的主戰場。

與此同時,湖北省委省政府最新勾畫的以“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為主要內容的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布局,也在“一芯驅動”上有了明確指引。

湖北日報評論員文章指出,“一芯驅動”,此“芯”有三層含義:一是產業之“芯”。即大力發展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成長型產業,培育國之重器的“芯”產業集群。

眾所周知,國家記憶體基地項目正位於武漢光谷東的未來科技城。而光谷本身就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東湖高新區自去年起全面開啟建設“世界光谷”,崛起“芯-屏-端-網”兆級光電子產業集群。

二是區域之“心”。即強化武漢“主中心”地位,提升武漢城市圈和其他城市群功能,發展壯大更多新的區域增長極,加快形成中心帶動、多極支撐的“心”引擎。

“中心城區今後主要發展高端服務業,製造業大量布局在城市周邊,特別是東部地區。”秦尊文說,而且鄂州市又把葛店開發區當作重中之重在發展,實際上葛店與光谷東已經連片發展了,隨著地鐵線向東延伸,人口亦在向東遷移,“比如華中師范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都在鄂州靠近武漢的地方新建了校區,新武漢人也熱衷在光谷東和葛店落戶”。

三是動能之“新”。即大力發展以知識、技術、資訊、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更新,加快形成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體系。

此次地鐵新線將向東延伸至新洲區,這裡布局有全國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將成為武漢乃至湖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承載地和新的增長極。”武漢市人大代表、華夏幸福武漢區域事業部總經理李洵說,布局商業航天產業,是武漢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支點,基地將圍繞商業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構築未來武漢最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支柱產業。

而縱觀中國城市發展規律,與北京、上海等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或後工業化時期的穩定發展不同,武漢正處於快速擴張和尋求穩定發展的交替期。

第一財經記者觀察發現,武漢在經歷了由沿江向主城、都市發展區逐步拓展後,目前武鄂黃黃、漢孝臨空地區等基本形成了連綿板塊化布局的空間形態,迫切需要加強近漢地區的空間統籌。

接近武漢決策層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按照武漢城市整體規劃,至2035年的近20年時間裡,武漢空間轉型將從市域轉向大武漢地區,往城市群、大都市區轉型,將在既有“1+6”城市空間格局基礎上,更新形成“1331”空間格局,形成以主城為核心,光谷、車都、臨空副城為重點,東部、南部、西部新城組群為支撐,長江新城為戰略發展方向的空間結構,構建開放式、多中心、網絡化的城市空間結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認為,武漢地鐵發展從“一字型”到“工字型”,再到“網狀”直至向武漢城市圈延伸,這既給企業家帶來投資機遇,每個地鐵站都會成為總部經濟、工業園與住宅區的集中地,也是武漢主動承擔國家責任,城市地位上升、功能拓展的需要,更是武漢由市域走向區域,實現區域同城化、一體化發展的需要,可謂“大勢所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