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亞迪年中淨利大挫160% 半年虧6.7億政貼無計可施

  儘管比亞迪自稱補貼退坡是導致其扣非淨利同比下滑160%的主因,但其根本問題或在於電池產能的嚴重不足導致的銷量受阻,明年青海工廠投產後否能滿足內外需求還得另論

  《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漢林

  如果說中國新能源車是在政策補貼下完成了“崛起”,那麽到了2018年,一切都變了。

  2018年8月30日,新能源車的龍頭企業比亞迪(002594.SZ)披露了最新一期的年中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收521.63億元,同比增加20.23%,獲得政府補助為8.94億元,而去年同期該項數值為6.12億元。注意,該公司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160.35%,即半年虧損6.73億元,也就是說繼一季度後,比亞迪的虧損規模正在繼續增大。

  從成本方面來說,比亞迪報告期內營業成本為455.27億元,同比增加26.87%。研發投入增幅最大,報告期內共投入37.19億元,同比增加34.69%。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費用及財務費用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16.68%、39.63%達到26.24億元、17.57億元。此外,該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與投資活動現金流分別達到-16.07億元、-81.05億元。

  伴隨業績的下滑,比亞迪的股價也表現出了相應的頹勢,截至2018年9月5日收盤,其股價已較52周最高點大幅下挫42.23%至42.5元/股,市值也來到1167.1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王傳福旗下的多家上市公司股價近一年來均處於深度調整,比亞迪股份(1211.HK)9月5日以45.1港元/股報收,較52周高點下滑46%;比亞迪電子(0285.HK)當日以8.86港元/股報收,較52周高點已蒸發65.7%。

  縱觀比亞迪歷史,“轉型”一直是一個關鍵詞根。從手機電池到汽車製造,再到新能源汽車,其中既有毫無關聯的產業遷越,也有換道超車的產業更新。不過,隨著賽道上競爭者不斷湧現,以及技術變革導致部分成熟技術遭遇顛覆和迭代,曾長期扮演“長官者”角色的比亞迪正在褪去光環。

  手機組裝業務難繼續輸血

  儘管比亞迪早已宣布由手機電池業務轉型,但時至今日,起家的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還在為整個集團持續輸血,且比重不小。

  Wind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比亞迪整體營收521.63億元,淨利潤為8.74億元;而比亞迪電子收入達197.26億,淨利潤達到11.35億元,為比亞迪整體貢獻了129.86%的利潤權重。

  對於手機組裝方面的評價,比亞迪在中報裡表示,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玻璃機殼代替金屬機殼逐漸成為主流配置,本集團加大研發並擴大玻璃機殼產能,實現了業務快速增長。

  去年9月,蘋果發布了搭載了無線充電功能的全新iPhone,因傳統的金屬機殼會屏蔽磁場,所以該款產品上采取了玻璃機殼的設計。此後,蘋果“潮流引領者”這一稱號再次被證實,其中國“學徒”們不論旗下手機是否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玻璃機殼則成為了“標配”。

  迎合產品設計趨勢本能帶來業績大好,但在比亞迪披露的中報裡,其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營收為203.97億,較去年同期上升11.85%,佔其總營收的37.67%,毛利率則為12.51%,較去年同期下滑1.76%。

  而市場對其也並不看好。包括瑞銀在內的評級機構於近日下調比亞迪電子評級為中性,將15元目標價降至9.3元,並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比亞迪電子毛利還將持續受壓,激烈的競爭或將造成短期業績壓力。

  為何毛利率下降了?

  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在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方面,比亞迪此前一直在金屬部件領域有所積累,直至手機玻璃機殼浪潮湧起後,其才將研發重心轉移至玻璃機殼,但在此領域該公司之前並未有過多的投入,所以前期並未能實現高毛利銷售。而其一直引以為傲的金屬部件由於終端市場需求疲弱影響,期間毛利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新能源車產量難達預期

  不僅是老牌的手機組裝業務,作為比亞迪力推的新能源汽車,其盈利前景也不甚明朗。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達1405.8萬輛和140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和5.6%。其中,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持續強勁,產銷均呈快速增長,分別達41.3萬輛和41.2萬輛,同比分別增加94.9%和111.5%,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

  而上半年,比亞迪乘用車累計銷量達22.09萬輛,同比增長21%,這個成績只能讓比亞迪勉強混跡在二等車企中,不過其新能源汽車1—6月份銷量達7.58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21.06%。

  從營收具體情況來看,比亞迪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約為292億元,同比上升26.03%。該項業務是比亞迪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佔比達53.97%,但毛利率同比下降7.87%;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184億,同比增長16.65%,至於其新能源汽車的毛利率,中報裡並未具體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比亞迪制定的計劃是2018年全年銷量目標為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要達到20萬輛,可如今半年銷量僅為計劃的37.9%。

  雖說比亞迪已無法回到靠政策補貼過日子的舊時光,但這並非其業績虧損的主因。該公司曾對外表示,今年上半年其電動車供不應求,主要原因是電池缺貨,原來月產3—4萬台需求,現在只能滿足2萬台。

  據悉,比亞迪為彌補在電池方面的錯誤布局已花下重金,於2018年6月7日對青海在建的“電池擴產項目”再增加10億元投資,並將24Gwh的規劃產能全部用於三元鋰電池的製造,但壞消息是,到2019年上述項目才能全部投產。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依當前產能布局看,已宣布所有新能源乘用車型都採用三元鋰電池的比亞迪新能源,即便在新生產線全部投產都將處於產能緊張的狀態,屆時其新能源汽車的增速仍將受限,更別提對外開放電池供應業務。

  此外,那位美國造車司機——特斯拉的入華,也將給所有國內車企帶來足夠的威脅。

  據悉,“2018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國家千人計劃聯誼會副會長、南方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在演講中公開表示,新能源電池技術看不到突破,電動車不會成為主流,今後甲醇取代柴油是可見方向。

  有業內專業人士表示,現階段,新能源電池在使用時間、壽命等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缺陷,若未來新能源電池發展受限,電動車將難代替傳統燃油車成大器,而已完成轉型的比亞迪欲借新能源電動車實現“換道超車”的夢想,或也將變成“鏡花水月”。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