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凌河中上遊地區紅山文化考古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

紅山文化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大凌河中上遊地區是紅山文化遺存的核心分布區,經過多年的考古工作,區域內已經發掘了阜新胡頭溝墓地、東山嘴遺址、牛河梁遺址、東山崗墓地、田家溝墓地、半拉山墓地等,這種較為集中分布的特殊遺存為研究紅山文化墓葬埋葬習俗、宗教信仰、社會組織、禮儀制度等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材料。由於發現和發掘的紅山文化遺存以墓葬(牛河梁遺址)和特殊性質遺存(東山嘴遺址)為主,而少見日常生活遺存,與此種特殊行為相關的人群是學界一直關注的問題,卻因為缺乏實證資料而成為考古學研究的瓶頸。

近年紅山文化墓葬被盜掘情況較為嚴重,加上遼西地區環境破壞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損毀,多處紅山文化遺存受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甚至存在消失的危險,開展系統的考古工作勢在必行。鑒於此,2016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制了《大凌河中上遊地區紅山文化考古工作計劃(2016-2020年)》,得到了國家文物局批準。2017年開始,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朝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喀左縣博物館、建平縣博物館、凌源市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調查隊,對上述地區的紅山文化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古調查,了解紅山文化遺存的分布及保存情況,為接下來的保護工作提供依據。截至目前,新發現紅山文化遺址(墓地)416處,其中遺址340處、墓地76處,取得了豐碩的階段性成果。

此次調查,主要沿大凌河(含部分老哈河流域)及其支流兩岸台地進行調查。調查發現紅山文化遺址多分布在河流兩岸的山坡、平緩山梁的梁頂、頂部開闊平坦的山丘頂部;墓地多分布在河流兩岸山梁頂部或獨立的山丘頂部,少數墓地分布在緩坡處。遺址和墓地多沿河分布,兩河交匯區域遺址和墓地較豐富,遺址多選擇臨近水源、背風向陽、地勢開闊平坦的位置。在調查區域南部的大凌河西支、大凌河南支、第二牤牛河和老哈河中遊南段地區,紅山文化遺址和墓地多相伴分布,墓地多位於山梁、山丘的頂部,遺址多位於離墓地不遠的坡地上。在調查區域北部的老哈河中遊北段和蹦蹦河地區發現的紅山文化遺存中,遺址分布密集,遺址數量遠遠高於墓地數量,在遺址分布的密集區極少發現有墓地。

門腰子梁頂遺址采集遺物

在遺址中采集的遺物有陶片和石器等。陶片有夾砂陶和泥質陶兩種。夾砂陶火候低,陶質疏松,多飾“之”字紋,兼有刻劃紋、壓印指甲紋、席紋等。泥質陶包括泥質紅陶和泥質灰陶,素面為主,有些飾“之”字紋、黑色彩繪、紅色彩繪等。石器包括石斧、石鏟、石耜、石磨盤、石磨棒、細石器等。墓地采集遺物以祭祀陶器為大宗,兼有少量的石器和骨器。陶器主要為陶筒形器殘片,兼有少量塔形器殘片。石器主要為細石器。

經過兩年多的調查,基本上弄清了喀左、建平、凌源地區的紅山文化分布狀況,初步掌握了遺址和墓地的分布規律,為下一步調查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上述調查資料的獲得,為全面研究大凌河流域紅山文化分布、內涵、分期、聚落變遷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資料,將進一步推動紅山文化的深入研究。

(熊增瓏 樊聖英 於懷石 蔡 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