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險資2000億投資線路曝光 141家上市公司中出現身影

  險資2000億投資線路曝光

  本報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導

  A股年內不斷調整,迭創新低。險資參與抄底,成功將大盤底部托起。市場人士認為,反彈過程可能會一波三折,但已經看到長期戰略配置機會。

  2018半年報披露進入衝刺階段,保險資金投資路徑逐漸浮出水面。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已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14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了險資的身影,持股數量為167.6億股,截至二季末的持股市值為1909.9億元。

  險資逆勢增持

  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8月21日,在已披露2018年半年報的1361家上市公司中,有14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險資的身影,其中有32家為新進。

  平安銀行成為險資重點吸籌的對象。截至二季度末,平安集團、平安人壽和新華人壽合計持有平安銀行約100億股,平安集團在二季度還加倉平安銀行2.5億股,累計持有85.1萬股,相比上期的82.6億股,增持比例約為3.15%。

  除了險資之外,證金公司也在二季度增持了平安銀行5942.03萬股,目前的持股數量為4.25億股,為第三大股東。

  但因上半年市場劇烈調整,險資持有的平安銀行的市值出現縮水,截至6月底為908.9億元,相比上期的1062.4億元,減少153.5億元,縮水幅度為14.4%。

  通威股份在二季度獲增持的幅度也較大,中國人壽一舉買入1.2億股,成為第三大流通股東,持股佔流通股比例4.32%,持有市值超過8億元。

  此外中國平安、東方財富、陝西煤業、萬華化學、新研股份等個股也被大力增持。

  按所屬申萬行業(一級)來看,險資重倉持有的141家公司中,醫藥生物行業公司有20家,化工行業18家,電子行業公司有14家。 和前一個季度相比,二季度險資增持6.35億股,增幅約3.93%,左側交易的跡象明顯。

  經傳多贏首席投顧蔡英姿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市場的調整幅度較大,導致目前市場的信心較為脆弱。經過連續調整後,無論是價值還是成長,無論是縱向比較還是橫向比較,權益類資產的估值都具備了明顯的吸引力。

  “目前上證指數的整體估值已跌到12倍,達歷史最低水準,破淨股數量逼近300隻,即全市場3000隻股票已有10%破淨,或意味著市場底部的來臨。此時市場雖還會有所反覆,但已是買入的好時機,對於機構來說,不在於一兩天的損益,而是看長期收益。” 蔡英姿說。

  一家保險公司資管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險資對於二級市場的投資具有戰略性和長期性,由於資金量較大,不可能追漲殺跌,因此當判斷市場出現底部區域但不是絕對底部時,會考慮分批買入。目前估值已接近歷史底部區域,且大股東增持和回購的情況日漸增多,外資也在不斷流入,穩定市場的因素不斷增加,指數繼續大幅下跌的機會不大。”

  前海人壽減持萬科

  減持方面,環旭電子、方大特鋼和華魯恆升排在二季度險資減持前三位。其中,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在二季度退出了環旭電子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上期其持有環旭電子1628.8萬股,為第六大流通股東。

  一些明星股票也被減持,萬科身在其列。減持萬科的險資為前海人壽,二季度其減持萬科594.7萬股,目前前海人壽持有萬科5.62億股。

  寶能系減持萬科早在計劃之中,今年4月初萬科在公告中曾表示,寶能旗下钜盛華將處置相關資管計劃持有的萬科股票。钜盛華作為委託人的9個資管計劃共計持有萬科11.42億股,佔總股本的10.34%。經多次減持,目前寶能系持有萬科的股份降至20%左右,多個資管計劃已清盤。

  此外,北京城建、榮盛發展、廣宇發展等地產個股也遭遇險資不同程度的減持,二季度險資在地產上的投資有所退潮。

  海通證券分析師塗立磊在近期的分析報告中指出,機構之所以看淡房地產行業,主要是行業面臨調控壓力。目前房地產板塊估值約為10.1倍,相對滬深300指數估值的折價率為9.77%。行業相對估值較前期繼續回落,面臨加息和政策調控兩大風險。

  日前,中國平安高管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談及投資理念時表示,挑選股票投資有兩大原則,第一個是集中投資,在挑選股票標的時,考慮公司本身是否屬於龍頭企業,考慮該公司的戰略發展、執行團隊以及財務狀況;第二個準則是留意高分紅的股票,因為對於保險資金投資而言,股票分紅影響當期利潤。

  (編輯:馬春園,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