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必須堅強」抗癌戰場上的中年男人

作者:袁麗娜

醫院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地方,在這裡,無需劇本,各種形形色色的故事演繹著人世間最觸動人心的悲歡離合。

在這些故事演繹者中,有一群特殊的人:

當病魔吞噬著他的身體,他卻在妻子與母親面前強裝堅韌;

面對患癌的妻子,想到不足五個月的女兒,他理性地尋找最後的希望;

拖著病態的身軀,從海外來到中國,每次來接受化療的時候,他都會為醫務人員帶來女兒的新鮮事。

……

那個從輪椅上站起來的年輕丈夫,那個變賣房產帶妻子去美國看病的好男人,那個帶著耳機安靜化療的外國男人……

他們就是抗癌戰場上的中年男人。面對癌症,鐵漢們也有柔情,卻必須堅強。

那個從輪椅上站起來的年輕患者:內心和外表一樣強大

「放心,不用扶,我現在可以自己走了,」王宇在完成第8次放射治療後,手持拐杖慢慢地走進電梯,微笑示意身旁的護士不用攙扶。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他時,一米八的大個兒,神情低落,蜷縮在輪椅上坐著,身體的重量使得坐墊向下壓出了一個弧度,就連他的妻子和媽媽一同推輪椅,都稍顯費力。

初次面診時,他眉頭緊鎖,幾乎不發一語。然而,沉默不是因為他性格內向,只是病痛折磨之下,他無力開口多言。當母親想要扶他起身做檢查時,他甩開了媽媽的手,渾身都示意著抗拒,似乎無法接受自己就連站立這一簡單的動作都要依靠別人的事實,可是幾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身邊的媽媽看到他的執拗,無奈又痛心。

或許是身體的疼痛,又或許是身體不受控制的失敗感和男性自尊心作祟,很快他的額頭上就急出了細汗。此刻,一個大男人竟如犯錯的孩子一般,手足無措。

王宇在38歲那年被確診為骨肉瘤三期。正值壯年,疾病的突然來襲令他和整個家庭都備受打擊,癌症帶來的身體疼痛更是雪上加霜。打小起,王宇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如同他高大強壯的外表給人的感覺一樣:執著、堅毅、不會輕言放棄。

確診的那天,他強忍著自己的悲傷與恐懼,勸慰痛哭的妻子不要害怕,握住母親顫抖的雙手說「沒事兒的,放心。」堅強,是他面對癌症時的唯一態度。因為他不能倒下,更不願意倒下。

經過多學科聯合會診(MDT),醫生為其制定了同步放化療方案。從模擬定位到一次次的放射治療,王宇的病狀逐漸減輕,身體上的疼痛減退了不少,慢慢地不用坐輪椅,可以站起來拄著拐杖自己走路了。這時的他,話多了,笑容也多了,媽媽和妻子的陪伴也輕鬆了不少。

重大疾病不是在改變人生,而是將人生打得粉碎。疾病從生理和心理上折磨著患者及其家庭,面對癌症沒有人可以面無懼色。但是,當這顆「炸彈」炸毀了原本前進的道路時,王宇選擇的不是留在原地,而是堅強地繞道而行,為了自己和家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朝著治癒的目標努力著。

精準的放射治療和有效的疼痛管理,正在幫助王宇更有力地對抗癌症。最後一次放療結束後,王宇和媽媽、妻子並肩走出腫瘤中心,和當初的他判若兩人。

那個陪妻子去美國看病的好男人:一邊在安慰一邊被安慰

「對,我太太非常樂觀,目前狀態還行,謝謝關心」

「我太太是在去年11月做的手術,之後做了化療」

「她服用過的所有葯,我全都抄下來了,就怕自己忘了」

大到手術日期,小到妻子對每個葯服用後的副反應,所有關於妻子病情的細節,他不僅記在本子上,更是在一遍遍口述重複,以做到隻字不差。

這些話,每到一家醫院,每見一位醫生,他都會詳細地重複一遍又一遍。他陪著妻子已經去了好多腫瘤醫院,然而得到的答案都不是他們所期待的。由於第一階段的手術和化療未能完全扼製住妻子身上癌細胞的轉移,他們越發感到在國內治癒的希望渺茫。

對於很多患癌家庭而言,前往美國就醫被看成是他們最後的希望。隨後,牛先生來到位於上海瑞金醫院盧灣分院的美中嘉和腫瘤中心,為妻子諮詢轉診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相關服務。

然而,出國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並不容易。牛先生的妻子知道,出國看病對他們這個小家庭來說是筆不小的開銷,她心存顧慮,不想耗費過多費用給自己看病。

從決定陪妻子出國看病開始,牛先生便暫停了手上的工作,毅然賣掉了家中的一套房產,各種託人找關係,想儘快去海外就醫,為妻子爭取更多的治療和生存機會。

牛先生回憶說,妻子被確診為轉移性結腸癌的那天,距離女兒的出生才僅僅5個月。那時,他拿著確診報告的右手止不住地發抖,不敢想像這種事情竟然會發生在才30歲的妻子身上,再一想到癌症治療引起副作用可能讓妻子身心備受折磨,他更加痛心不已。

其實早在懷孕期間,妻子的身體就已出現腹脹、消化不良、便秘等結腸癌癥狀,對於一位即將當媽媽的幸福女人而言,這些與一般的妊娠反應並無兩樣。

癌症,越早發現,越早治療,生存幾率越大。牛先生深深地明白這一點,不願再浪費更多的時間,只想儘快陪著妻子到美國開始新的治療。

在工作人員協助下,僅僅兩周時間,牛先生便陪同妻子順利到達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秉持「國際化診療,全病程呵護」的宗旨,腫瘤中心工作人員與專家團隊隨時與牛先生保持聯繫,牛先生也會就妻子的就診進展與中方專家保持溝通。

人們總說,兩個人的共同生活就像一場長期的、迷人的角逐戰,只不過這場比賽並不存在於夫妻之間,而是共同生活者與生活本身之間的對抗。

牛先生以溫暖的方式保護著自己的愛人,用精神上的支持和行動上的陪伴,和妻子共同去承受疾病帶來的一切,他的堅強篤定、愛與陪伴,是人間溫暖的美好呈現。

目前,牛先生的妻子正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化療,其輔助治療副作用較少,原本令人難受的噁心和嘔吐得到基本緩解,與之前國內的化療相比,痛苦程度大幅度減輕。此外,MD安德森的醫生還建議他們嘗試新葯(國內尚未上市),條件符合的話更會安排他們加入臨床試驗,給治癒增加更多可能。

小夫妻倆對進一步的治療充滿期待,希望能夠迎接一個好的結果。

那個帶著耳機安靜化療的外國男人:不露聲色地熱愛生活

大約一個月前,一位名叫Bob的英國男士在愛人的陪同下來到腫瘤中心初次就診,坐在候診室的他,嘴唇因疼痛而微微顫動,前額也因疲乏和不適而受到一絲牽動。

之後的治療,他都是一個人出現。

Bob每回都坐在三樓點滴區窗邊角落的躺椅上,拉上移門,給自己一個相對獨立的休息空間,開始點滴後便插上耳機,閉著眼睛,頭靠枕頭,安靜地等待著化療結束。

Amy作為Bob的隨訪護士,在與他閑聊時了解到他妻子工作很忙,很難在工作日陪自己來化療,他也覺得自己來點滴不是一定需要陪伴的事情,他現在只是把平時上班的時間用來治病。

每當聊及家人,他的眼神中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絲溫柔的光彩。作為一名父親,Bob尤其樂於將發生自己一歲女兒身上的囧事拿出來與Amy分享,而Amy總是像朋友一樣,耐心聽他講述家庭趣事,也會在談起病情時給予他精神上的鼓勵和康復上的指導。

在旁人看來,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這個金髮碧眼的男人都非常成功。即使生病,這位堪稱完美的男人也還是那般坦然與冷靜。

其實,Bob的病情並不輕,更有自己的心理負擔。他在半年前在英國被確診為直腸癌,當時醫生建議手術治療,然而因為病灶位置較低,手術的同時需要做人工肛門,這也就意味著他餘生之年都要掛著一個袋子,Bob覺得這會對以後的生活質量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他選擇了暫不接受手術。

Bob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他不願意放棄原本的生活帶給他的樂趣。目前,考慮局部控制率預防複發和保肛的目的,先行化療再手術是醫生給出的專業建議。因為工作關係,Bob從英國回到上海,可是癌症治療不能停,他選擇了日間化療。

為了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腫瘤中心為癌症患者提供門診式的日間放化療服務。Bob希望可以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中接受化療,同時不被疾病打破自己原來的生活節奏。雖然Bob也知道,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病情發展不同,如果化療沒法控制病情,未來他還是有可能要不得已接受人工肛門的手術。可是,他還是想爭取接受治療後回歸正常生活的可能。

「驚恐並不能使我的病情有所好轉,我想好了所有的可能性,接下來就是面對它,」Bob如此和護士說。他的坦然,不是不害怕疾病,而是用自己強大的內心來直面一切未知,不露聲色地繼續自己熱愛的生活。

Bob的化療療程還未結束,腫瘤中心的醫務人員常常想,當他下一次來治療時,一定又會帶來他可愛女兒的更多有趣故事。

醫院裡那些男性群體同樣需要關懷和幫助

在人們傳統印象裡,男人要有「男人樣」:不能哭、困難時也要堅強、應該承擔更多賺錢養家的義務……天下的男性,好像都被要求不能露出脆弱的一面。

可是,他們也會對未知感到恐懼與迷茫,替家人感到無助,在內心痛苦和無所適從時需要一個擁抱,疲憊時女兒的一個微笑,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慰藉。

在醫院裡,醫務人員經常會見到的那些與癌症抗爭的男人。無論是那個從輪椅上站起來的年輕患者、那個陪妻子去美國看病的好男人,還是那個戴著耳機安靜化療的外國男人,從這幾位沉默堅強的男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們各自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獨居大海一隅。

這些男人付出關愛的方式可能是默默的,他們面對疾病的勇敢中或許匿藏著逞強的成分,但他們還是希望可以為家人提供可以依靠的肩膀、可以喘息的空間、和源源不斷的溫暖。

與希望活成一體,才是生活的意義。看著那些在醫院中來來往往的每一位勇士,還有更多的故事等待我們去發現。

(考慮到對患者個人隱私的保護,文中患者信息已做處理)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