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Galaxy Fold翻船,折疊屏手機量產仍存難點

文/曹博 郭娟

如果不出意外,4月24日是三星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在中國發布的日子。然而,自4月21日起,三星就宣布推遲發布計劃,原因是在此前約一周的測試中,國外媒體頻繁曝出Galaxy Fold在使用兩天后發生螢幕故障。

反饋的問題集中在:閃屏、斷屏、甚至是黑屏。據路透社報導,三星也於4月23日著手全面召回發給媒體測試的Galaxy Fold手機。

其實,手機廠商都在搶奪折疊屏的首發時間點,除了三星,還有柔宇。4月18日,柔派折疊屏手機在天貓開啟預約,4月23日開始預售。華為也計劃首款5G折疊屏手機華為Mate X於年中上市。

從年初CES上紛紛展示“樣機”,到這一波爭搶首發,意味著折疊屏手機的量產起步,但三星還是摔在了起跑線上。

圖片來源於三星

核心問題還是鉸鏈和螢幕

初步調查報告顯示,三星Galaxy Fold發生螢幕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鉸鏈頂部與底部受到外部壓力所致”。

眾所周知,折疊屏是柔性屏的一種“極端”應用,他的核心難點在於鉸鏈和螢幕。三星Galaxy Fold螢幕出現故障之後,首當其衝的企業並非三星,而是其鉸鏈的供應商KH Vatec,後者股價直線下滑3.1%。

事實上,鉸鏈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如今的筆電電腦產品中。然而相比折疊屏手機而言,筆電鉸鏈的使用頻率要低得多。目前,市面上的筆電電腦開合次數大概在10萬次,有的會更低,而三星Galaxy Fold為了滿足用戶更頻繁的開合需求,則將開合次數極限提升至了20萬次。

由此可見,鉸鏈技術可以說是影響折疊屏手機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升耐用性、如何保證關鍵部件的良品率便成為關鍵。不過,也有消息曝出,KH Vatec在對其供應的鉸鏈進行檢測時,並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此外,出現這種情況還源於Galaxy Fold的設計方案,它的機體屬於內折,而內折比外折受壓會更大,想比較而言,華為選擇了外折的方案。

與鉸鏈同樣重要的另一個關鍵點則在於OLED柔性螢幕本身。同金屬一樣,柔性螢幕在折疊過程中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壞,要保證20萬次折疊而不損壞顯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還要製成模組之後,因為從柔性屏到折疊屏需要製作模組。

量產仍存在難點

柔性螢幕模組本身很薄,但卻仍舊包含了多層複雜結構。

結構複雜的柔性螢幕模組,圖片源於網絡

要想實現可折疊,螢幕廠商就要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各層結構厚度,其主要的關鍵結構材料在於透明柔性基材、偏光片、OCA光學膠、透明柔性防護蓋板等,其余的材料與生產工藝,與普通螢幕面板基本上是通用的。

然而,折疊屏所需的材料基本都來自日韓廠商,而能夠實現量產進行大規模的商用的又少之又少,這成為了折疊屏“難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使其價格目前無法實現平民化。

更重要的一點是,全球能夠整合以上材料實現柔性OLED折疊屏量產的廠商有限,包含三星、LG、京東方、維信諾、華星光電和天馬等。

除了折疊屏生產廠商和原材料供應鏈廠商的缺乏,想要實現可折疊屏量產還存在以下諸多問題:螢幕良品率、續航時間、厚度以及軟體適配等。

首先,螢幕良品率是影響折疊屏手機量產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折疊屏手機價格昂貴的根本原因。

其次,螢幕變大之後,能夠提供相比傳統全面屏手機同等或者更持久的續航時間便成為了各大折疊屏手機廠商研發的重點之一。

第三便是機身厚度。如果想要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機體驗,機身厚度則成為了設計的關鍵點,折疊後的機身過厚也成為了阻礙目前折疊屏手機發展的重要因素。三星Galaxy Fold為了令機身厚度不影響手持感,采取了另一種解決方案,將折疊後的機身設計得很窄,並將外螢幕做小以滿足用戶單手操作。

第四則是軟體適配問題。相比其他設計難點來說,軟體適配其實並不難,但是比較麻煩,其難度等同於螢幕橫豎屏翻轉,相比iPhone X的瀏海平設計要簡單一些。目前,折疊屏手機軟體適配包括谷歌底層架構的支持和軟體應用開發商的適配。

但是,由於目前折疊屏手機尚未量產,而且即使量產需求量也很小,很多小的軟體應用開發商會選擇等用戶拿到手機後才開始著手適配。因此在折疊屏手機量產之後,會出現很多應用不匹配的現象,但是一些大的應用開發商會在第一時間適配,比如三星Galaxy Fold中的微信、高德地圖等等。

此外,為了令機身做得更薄,攝影頭模組設計也需要重新設計。不過目前來看折疊屏手機並未做得非常薄,因此這一問題並不大,比如三星Galaxy Fold包含六個攝影頭,其中五個攝影頭與三星Galaxy S10+相同。

折疊屏手機還有未來嗎

如果成功,Galaxy Fold將使三星成為折疊屏手機走向量產的第一個吃螃蟹者,然而,不幸的是,它翻船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消費者的信心。

此外,折疊屏手機價格很高,這也阻止它大規模走向市場。年初就曝出,華為Mate X的起售價高達2299歐元(大約17416元人民幣),Galaxy Fold的起售價為1980美元(大約13377元人民幣),而柔宇在天貓上的預售價格為8999元人民幣。

在手機行業進入創新瓶頸期的時候,折疊屏手機的出現的確引發了外界的關注,不過市場上也有討論,這到底是不是偽需求?眾所周知,折疊屏手機從外形的表現是折起來是一部手機,展開後為平板,其上的應用也需要有適配性。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價格門檻過高,導致不能有足夠多的用戶,圍繞其上的應用開發對於樂觀主義者而言是提前布局,而這個領域的殘酷競爭,對很多公司而言,承擔更高的試錯風險。

所以,折疊屏手機是否是未來並不是僅憑手機形態單方面決定的,而是需要豐富且成熟的供應鏈以及更優秀的用機體驗來支持。

試想一下,如果未來柔性OLED螢幕生產廠商,透明柔性基材、偏光片、OCA光學膠、透明柔性防護蓋板等供應鏈廠商能和如今的LCD、OLED螢幕一樣豐富成熟,那麽折疊屏手機的量產將會和現在的全面屏設計一樣容易,價格也會平民化。

同時,隨著芯片、電池集成度的逐漸提升,如果折疊後的手機厚度能夠做到和現如今全面屏一樣,或者厚一點點,那麽折疊屏手機顯然會帶來比目前全面屏手機更優秀的使用體驗,而這樣的折疊屏手機難道不是未麽?

但是如果由於技術的限制,折疊屏手機的樣子仍然和目前三星Galaxy Fold或者華為Mate X一樣厚,那“折疊屏是未來”這個論述就永遠成為了“未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