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時尚健康,將大腸癌扼殺於搖籃中

近30年來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尤其在大城市,發病率明顯上升,且有結腸癌多於直腸癌的趨勢,並有年輕化傾向。

《時尚健康》邀請到專家,跟大家聊一聊大腸癌的篩查與防治。

嘉賓介紹:

趙剛,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副主任中醫師,師從江蘇省名中醫季光教授、黃煌教授、葛信國教授,江蘇省醫學會腫瘤化療與生物治療分會第三屆委員會肝膽胰學組成員,在核心期刊上已發表論文數篇,擅長治療各種惡性腫瘤的術後抗複發轉移、放化療期間的副反應及晚期腫瘤的中西醫綜合治療。

腸癌在我國的發病情況怎樣?

2015 中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均位居第 5 位,其中新發病例 37.6 萬,死亡病例 19.1 萬,發病率從40歲開始上升,60-75歲達峰。其中,城市地區遠高於農村,且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屬於中晚期。

那個發病部位最多?

在我國發病部位以直腸最多佔45%,乙狀結腸佔25%,左半結腸癌中5%左右,橫結腸癌約佔9%,右半結腸癌佔18%左右。在西方發達國家以結腸癌發病最高(高熱量飲食和肥胖)。

大腸癌偏愛哪種人群?

初篩(高危人群):年齡大於40歲者

a.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者。

b.有癌症史或腸道腺瘤或息肉史。

c.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

d.以下五種表現二項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史及精神創傷史。

復篩(腸鏡):

腸鏡(+):診治

腸鏡(-) :上述1項(+) 每2-3 年復篩

上述 2 項或以上(+) 1年復篩

什麼指標可以幫助我們提前發現大腸癌?

我們醫院大於40歲的員工體檢一般會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類抗原199、糖類抗原125。

結直腸癌患者在診斷、治療前、評價療效、隨訪時必須檢測 CEA(癌胚抗原陽性率約70%)、CA19-9(糖類抗原199);有肝轉移患者建議檢測 AFP(甲胎蛋白);疑有腹膜、卵巢轉移患者建議檢測 CA125(糖類抗原125)。

還有就是B 超:了解患者腹腔有無腫塊,具有方便快捷的優越性。

採取哪些方法治療?

治療原則: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a.手術

b.放療:術前新輔助或術後輔助(往往採用放化療結合)

c.化療:術前新輔助化療、術後輔助、姑息化療

d.靶向治療:主要為兩大類 抗EGFR和抗血管生成

e.免疫治療 :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如抗PD-1單抗、抗PD-L1單抗、抗CTLA-4單抗

早期大腸癌:手術切除,術後觀察

局部中晚期大腸癌:a.結腸癌:手術切除+術後輔助化療或新輔助化療+手術切除+輔助化療

b.直腸癌:手術切除+術後輔助放化療或新輔助放化療+手術切除+輔助化療或新輔助化療+手術切除+輔助放化療

註:中上段直腸癌推薦行低位前切除術(Dixon術,保肛);低位直腸癌推薦行腹會陰聯合切除術(Miles術,人工肛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