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半年收入超9億,盈利超3000萬,曠視衝擊AI第一股

台灣時間8月25日晚間,曠視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啟動在港交所上市計劃,融資額或高達10億美元。這意味著,若審核通過,曠視也有望成為中國真正的AI第一股。

一、“虧損”52億元背後的秘密

低營收如何支撐高估值,這一直是市場質疑國內AI創業公司的關鍵問題。作為首家公開財務數據的公司,曠視的招股書也被認為是最好的參考答案之一。

根據曠視招股書信息,2016-2018年,曠視分別虧損3.43億元、7.59億元及33.52億元。而截至今年上半年(2018年6月30日至2019年同期)虧損額度更是達到驚人的 51.2 億元,看起來是個不折不扣的“虧損大戶”。

AI獨角獸公司曠視真的是“虧損大戶”嗎?事實並非如此。

根據曠視科招股書信息,曠視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為分別為0.67億、3.13億、14.3億、9.49億元;曠視於2018年的經調整淨利潤為3220萬元,截至2018年及2019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曠視的經調整淨利潤為3267萬元,在業績期內,曠視經營性利潤為正。

為何一份財報會有兩份不同的解讀?這其實是由於曠視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只是財務準則帶來的報表損益,是非現金科目的調整,並不是真實的業務情況。

事實上,這也是很多知名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在港股上市時都面臨過的問題。這種情況在小米、美團的上市過程中也出現過,就是“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只是財務準則帶來的報表損益。

比如,2018年5月,小米集團披露招股書衝刺港股,2017年高達-540億元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使得小米當期淨利潤虧損439億元人民幣,而剔除這一非經營數據的經調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利潤達到53.6億元。

一般來說,“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是指發行後,在一定條件下允許持有者將它轉換成其他種類的股票。在大多數情況下,股份公司的轉換股票是由優先股票轉換成普通股票,或者由某種優先股票轉換成另一種優先股票。優先股在會計上既可能劃分為負債,也可能分為權益,涉及到複雜的財務判斷。國內銀行發行優先股是為了資本充足率方面的考慮,普遍通過設計將其歸入權益;但諸如小米、美團、曠視這樣的公司則沒有這方面的訴求,所以一般都會將其歸類為負債,並且以公允價值計量,而這一般也會得到審計公司和審計師的認可。

在曠視的案例裡,根據招股書第229頁的相關內容,2018年,因向一名股東發行13,550,257股C-3系列優先股、及回購6,503,012股A系列優先股、2,515,061 股B-1系列優先股造成了部分虧損。與此同時,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損益,造成了最終2019年上半年51.2億元的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曠視此次上市擬采取同股不同權架構。若曠視掛牌成功,其將成為繼小米、美團後,第三個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登陸港股的企業。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後可行日期,創始人團隊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人合計持有16.83%的A類股,折合投票權為66.92%,這意味著上市後創始團隊仍保有對企業的自主控制權。

二、358.8%的營收年複增長率來自於哪?

作為國內最為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曠視此次提交招股書,其營收數據是最受關注的點之一。

曠視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收入分別為6778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2016年至201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58.8%。對於一家2011年成立的公司而言,僅僅不到八年的時間,年營收就已超過14億元,其增長不可謂不快。

那麽曠視的營收都是來自於哪裡呢?

從曠視招股書透露的信息來看,曠視目前的主要業務分為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業務板塊。

其中,個人物聯網分為個人設備解決方案和SaaS解決方案 。前者主要面向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廠商,為其提供身份認證和優化攝影類的技術解決方案。SAAS解決方案,主要是指為第三方企業提供基於人臉特徵、人臉比對等的身份認證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主要是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的解決方案,客戶包括在城市及社區、校園等領域的終端用戶和系統集成商。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主要針對倉儲物流場景,利用機器人技術,實現自動化的分揀、運輸等,這其中也會利用到計算機視覺技術;此外,這部分的業務也包括了當下比較熱門的智慧零售。

依據曠視招股書信息,城市物聯網業務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業務來源。2017年這部分的營收約是1.68億元,在2018年則快速增長至10.57億元。2019年上半年這部分的營收達到6.9億元,去年同期則是1.86億元。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服務的營收則是第二大收入來源,2017年這部分業務的營收約是1.4億元,2018年增長至1.7億元,增幅約為25%。2019年上半年這部分的營收超過1.24億元,去年同期則是7000萬元。

供應鏈物聯網則是後期新增業務,這部分的營收在2018年6月30日為3110萬元,2019年上半年則達到4700萬元。

城市物聯網業務的營收佔比最高並不令人意外,這部分的業務中最為人熟知的即是AI在公共安全場景的應用。這也是當前知名計算機視覺公司主要的營收來源。

而從毛利來看,個人物聯網業務中的SaaS服務一直是公司業務中毛利率最高的。以2019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來看,營收共計1.24億元,毛利潤超過了1.08億元。2018年上半年,這部分業務的營收在7095.6萬元,毛利也達到了4583.6萬元。事實上,這也符合SaaS行業的財務模型,也是從人工智能技術起家的公司,都希望能夠實現的增長模型。

相比之下,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中的個人設備業務、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均是以服務大客戶為主,多是以定製的形式落地,因此毛利相對較低。此外,這類業務也往往涉及到账期。這一點在招股書中也有提及。

過去幾年,計算機視覺公司都在積極探索各自的核心賽道,並且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目前來看,曠視選擇了更硬的“物聯網”這一切入點,即是面向新興潛力市場,也形成了與其他公司的差異化競爭。

事實上,自2017年開始,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結合就被認為是大勢所趨。當時新出現的AIoT 一詞也開始頻頻刷屏,成為物聯網行業和人工智能行業的新熱詞。

物聯網的概念,並不新鮮,最早由美國在1999年提出,用於指“傳感網”。近年來,因為傳感器小型化、廉價化,帶寬成本下降,數據處理能力提升,算力成本降低,人工智能在某些特定技術上取得進展,使得萬物互聯在技術上及成本上具有更高可行性;移動終端快速發展,物聯網“遙控器”開始規模化成形,使得物聯網在控制端更符合當前用戶及行業習慣;人力成本快速飆升,企業、行業、政府等開始重視自動化及物聯網應用,並推廣落地,使得智慧物聯需求提升。

隨著技術的成熟,相關產品也逐漸被市場接受,並成熟並落地。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設備數量將超過300億台(激進數據預測或達460億台),產值有望增長到500億美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大市場。

當前的AIoT產業,曠視重點研發的計算機視覺領域被認為是最具商業化價值和商業可行性的細分技術方向。帶有分析能力的智能感知前端是AIoT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形態。具有AI概念的攝影頭產品也一直受行業客戶和終端用戶歡迎。

綜合來看,目前國內賽道上的其他知名AI公司均有涉足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業務。但供應鏈物聯網業務則相對較少。2017年,曠視成立了戰略投資部,2018年正式宣布收購AGV創業公司艾瑞思,這是曠視官方宣傳的第一筆戰略投資,也可以算是曠視正式切入供應鏈物聯網的開始。當時,就有業內人士分析,切入物流倉儲市場,最終很可能會對曠視提升估值有一定幫助。樂觀估計,傳統工業機器人/AGV 市場,上市公司的PE、PS倍數分別在70-80倍、10-20倍左右,再參考KIVA的年複合增長率約為50%(亞馬遜2015年有3萬台KIVA,2016年增長至4.5萬台),曠視機器人業務若快速推廣,很可能對曠視本身的營收、估值起到幫助。

此次曠視公布財務數據,也在營收方面驗證了這一點。這部分的營收在2018年接近1億元(9974萬元),2019年上半年則達到4.6969億元。

若以市場來看,這部分業務仍有想象空間。僅以倉儲市場來看,宏觀方面來看,2016年,中國實物商品的網絡零售交易總額為4.19兆元(其中B2C約為2.6兆元);一般而言,履單成本佔8%左右(2080億元),倉儲費用又佔其中一半(1040億元);在倉儲費用的大頭——人力中,揀貨人員大概佔20%-30%,倉儲AGV切入的正是這百億級市場——替代揀貨人員。AGV其實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機器人產品,當前AGV的靈活性更高(可以按需部署,主流的售價是10萬一台),投資回報率最高時可達100%-150%,已經走過劉易斯轉捩點,在中國,2年能收回成本時客戶就會選擇投資設備。未來,這部分業務也有可能會貢獻更多營收。

三、曠視上市之後

曠視創始人兼CEO印奇在創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遊戲”。對於一家謀求長遠發展的公司而言,上市只是降低融資成本的一種手段。從此次發布招股書來看,曠視尋求約10億美元融資,很可能也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

在曠視提供的招股書第290頁,公司也有提及未來規劃。概括來說,這10億美元將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研發能力,主要包括招聘、留人頂尖人工智能人才,尤其是Brain++相關深度學習框架及數據集,並支付研發項目所需資金。

2、建立數據中心,主要包括配置更高性能的GPU及相關伺服器。事實上,GPU伺服器集群也是做深度學習業務的人工智能公司的基礎建設投入的重中之重。

3、豐富解決方案種類,加強產品研發,進行市場銷售和推廣。這也意味著公司很可能希望拓展更多市場和業務、

4、拓展全球市場。根據招股書提供的財務數據,海外客戶目前在曠視的營收中佔比還很小。曠視有計劃拓展日本、新加坡、泰國、中東市場。

5、戰略投資或者並購其他可以產生協同作用的公司。事實上,曠視目前已經投資了多家創業公司。

作為賽道上第一家衝擊上市的真正具有人工智能基因的公司,曠視也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賽道上其他創業公司。

一方面,作為國內計算機視覺賽道上的知名公司,曠視某種程度上也是檢驗二級市場對AI公司的試金石。此前,一、二級市場不少投資人對知名人工智能的公司產生過“估值過高”的批判,認為這些公司的營收很難支撐現階段的高估值,有可能在二級市場面臨估值倒掛的窘境。此次曠視赴港上市,其股價必然會影響到一級市場對於其他競品公司的估值判斷。

一般來說,人工智能技術公司作為二級市場的稀缺標的,有可能受到大量關注。作為第一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公司,曠視很有可能享受到標的稀缺的紅利,在一段缺少競爭的環境下降低募資的成本,收獲資金紅利。

進入2019年,包括商湯、依圖、雲從等在內的多家計算機視覺公司均在公開場合主動或被動提及二級市場資本的動向。曠視的股價表現,未來也很可能影響到幾家公司的二級市場策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