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活好了,孩子們的體質反而變差了?

撰文 | 計永勝

責編 | 陳曉雪

  

近30年來,中國居民的生活水準得到大幅提升,飲食結構和營養狀況發生顯著變化,居住環境也得到明顯改善。

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否也增強了國民,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體質呢?

2019年9月30日,《柳葉刀·兒童和青少年衛生》(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發表了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軍和宋逸團隊的研究論文。通過系統分析1985年至2014年中國兒童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情況,研究人員發現,雖然1985年至1995年間中國兒童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指數(physical ftness indicator,PFI)有所提高,但整體來講,自1985年後的30年,中國兒童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指數逐漸下降 [1]。

在該研究中,科研人員調取了1985年至2014年間連續6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數據,將1494485名7-18歲兒童青少年的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肌肉力量、50米短跑和耐力跑成績整合成體質健康指數(PFI)。同時,研究人員還依據 WHO 標準將兒童青少年的生長和營養狀況劃分為發育不良、消瘦、正常體重、超重和肥胖等5個級別,其中前兩個級別被定義為營養不良,後兩個級別被定義為營養過剩。

通過系統分析,研究人員發現,1984年至2014年,參與調查的兒童青少年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基本穩定;而立定跳遠、肌肉力量、50米短跑呈現出1984年-1995年段上升,1995年-2014年段下降的態勢。與此相對應的是,自1985年開始,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指數持續提升,到1995年達到峰值1.2;但是,從1995年往後,該指數逐漸降低,並於2014年降至-0.8,下降幅度達167%。其中正常體重的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指數表現最為良好,肥胖男孩的體質健康指數下滑最為顯著,自1985年的-1.31降至2014年的-4.01(圖1)。

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正是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狀況發生轉變的年度:從1995年開始,參與調查的兒童青少年的營養過剩(超重和肥胖)比例開始上升,正常體重兒童比例降低。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的指標,BMI 過高和過低分別表示肥胖和消瘦。研究人員發現,6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中,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指數與BMI均呈倒U型關係,即消瘦的兒童和肥胖的兒童的體質健康指數均較低(圖2)。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指數的變化與其居住環境的城鎮化水準的相關性。總體來講,近30年來,城鎮化水準低於40%的地區的學生的體質健康指數保持增長,而城鎮化水準高於40%後,該區域學生體質健康指數出現下降。在城鎮化水準偏低(30%以下)的地區,營養過剩的兒童的體質健康指數改善情況要好於其他兒童,而在城鎮化水準偏高(50%以上)的地區,營養過剩的兒童的體質健康指數下降幅度要大於其他兒童(圖3)。

造成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指數下降的原因是多元的,文章最後指出,例如課業負擔重、戶外鍛煉時間短和高熱量食品的攝入等。國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課程減負和 “健康中國2030” 都在努力改變這個局面,而加強體育鍛煉是提高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1] Yanhui Dong, Patrick W C Lau, Bin Dong, et al., Trends in physical ftness, growth,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5 million students from six successive national surveys between 1985 and 2014. 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 2019, doi.org/10.1016/S2352-4642(19)30302-5.

製版編輯 | Liva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