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被“神劇”誤導了!打仗根本不是“一窩蜂”往前衝!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來源:好奇實驗室(ID:haoqishiyanshi)

看戰爭片時

特別是一些神劇

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衝鋒號一吹響

士兵們一窩蜂往前衝

幾千幾萬的

烏央烏央的全擠在一起

人多、場面大

看起來當然有氣勢

但是這麽多人

挨得這麽近

怎麽開槍射擊呢?

後面的人一開槍

打到的不就是前面的戰友嗎?

特別是端著機槍

往前衝

好家夥!

他要一開槍

前面的自己人不全掛了

實際上影視作品中的

人海衝鋒戰

在現代戰場上並不常見

自從一戰出現了

鐵絲網和重機槍

中世紀式的集群衝鋒

就已經被淘汰了

如果還是一大幫人衝過去

你有多少人都是給機槍送人頭

現在戰爭

採用的都是散兵線

就是所有人都保持一個

不遠不近的距離

可以互相支援掩護

避免相互誤傷

最主要的不會被一挺機槍

或者一發炮彈一窩端

這個較大間隔

到底有多大呢?

一戰時期大約在5-6米

二戰7-8米

現在10米左右

兩條散兵線的

間距為50米左右

決定散兵線士兵

間距大小的基本原則就是

1枚手榴彈不能同殺傷2個人

1發炮彈不能殺傷1個班

01

三三製戰術

這種戰術起源於抗日戰爭

成熟於解放戰爭

大量運用於抗美援朝戰爭

是我軍步兵訓練大綱中的一種

基本步兵“班組突擊”戰術

抗戰時期

由於八路軍缺少重火力掩護

常以密集隊形

衝擊日軍的堅固陣地

產生了嚴重傷亡

針對這個情況

我軍提出了低級指揮員

要適當分散兵力密度

避免敵方密集火力的殺傷

強調以密切的協同

層層推進,交替掩護進攻

三三製的戰術原則是

以班為部門分成三個戰鬥小組

每個戰鬥小組三人

為便於相互接應

一般排成三個梯隊

三人戰鬥小組呈三角進攻隊形

每名士兵分工明確

進攻-掩護-支援

班長、副班長、二組長

各帶一個戰鬥小組行動

戰鬥小組進攻時

兩名士兵在前,組長在後

呈三角陣型

三個戰鬥小組組成一個戰鬥班

三個戰鬥班組成一個戰鬥群

進攻時呈"散兵線"隊形展開

戰鬥班展開時

這玩意就像樂高一樣

有各種各樣靈活的組織方法

但是有一點始終是不變的是

單兵保持一定間距

士兵根據組長或班長指令

隨時變換戰鬥隊形

戰鬥群展開後用"口語""手語"

"軍號"或"無線電"來傳達戰術指令

02

三三製戰術優點

可以發揮自己的火力

擴張己方的正面打擊範圍

三三製組織的

一個總數27人的戰鬥群

展開可以覆蓋800米寬的進攻線

同時因為前後左右

都有自己方的掩護

相互照應

在短兵相接的時候

避免了陷入敵軍包圍

也可以像一張網

撒向對方合圍敵人

彌補了個體戰鬥素質的不足

各小組之間

交替前進、互相掩護

擾亂了敵軍的視線和判斷

從多方向、多角度形成攻擊力量

避免了在遭遇炮火覆蓋時

損失過大的問題

據戰場傷亡總結

一發迫擊炮彈落入攻擊隊形

只能造成1人傷亡

一發105榴彈炮

最多也只能打掉2個小組

就算遇到最可怕的

機槍在陣地側面射擊

也不會讓兩個小隊全傷亡了

如果採用普通隊列的話

傷亡則要達到數十人之多

在激烈的戰鬥中

班長可以總攬全局

隨時調整攻擊方向和方式

只需要向3名左右的組長髮號施令

整個班攻擊的組織和指揮忙而不亂

圍繞著班長的意圖展開

03

影視作品真要這麽嚴格嗎?

可能有人會問

影視劇也不是史料

允許有虛構的成分

真的有必要這麽嚴格嗎?

還有人說這是“杠精”

之所以我們對

戰爭電視劇這麽較真

以事實為依據

可不是抬扛

因為歷史題材影視作品

不僅僅是電影、電視

對很多人來說

更是了解歷史的渠道

通過這些生動的場景和語言藝術

將那段歷史向人們展示出來

觀眾們可以更加深刻了解那段歷史

理解當時革命先烈們

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如果這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

脫離現實、天馬行空

手撕鬼子、肉包子成炸彈……

那乾脆叫玄幻劇算了

否則歷史在後人眼中

可能只剩下搞笑了

End

來源:好奇實驗室(ID:haoqishiyanshi)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