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幕後英雄也應得到嘉獎

近期,各大影視獎項陸續揭曉。大眾圍繞最佳作品獎、最佳男女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獎項的歸屬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最終獲獎者也獲得了鮮花和掌聲。而與這種社會熱度形成對比的是,網友、媒體對最佳美術獎、最佳攝影獎等技術類獎項的關注度和討論度相對較低。輿論對不同獎項反應各異,這是影視行業不同工種社會關注度冷熱不均的一個縮影。美術、攝影等工種雖然大眾的關注度不高,但尚有相應的榮譽加身。而在它們之外,影視幕後還有很多技術工種沒有相應獎項,部分行當甚至尚不為人知,這不利於影視行業的健康發展。


影視自誕生以來,就是協作生產創作的藝術門類。從選題策劃、劇本編寫,到拍攝製作、發行宣傳,一部影視作品經過藝術、技術等複雜融合過程,需要大量從業者、機構、企業協作。尤其近些年,我國影視工業化水準不斷提升,影視從業者協同作戰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攝影、美術、服裝、道具等工種需要在多個拍攝地之間奔波,給拍攝提供保障支持。拍攝出來的原始素材還需要經過後期特效、剪輯等多道工序,才能形成完整作品。在多方支持下,一大批體現標準化、精細化、專業化等工業化特徵的影視作品湧現,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標誌著中國影視產業、技術取得跨越式進步。


在空間站和地球之間反覆穿梭的太空電梯、參與運貨和救援的外骨骼系統、擁有超強算力和自我意識的智能量子計算機……電影《流浪地球2》裡硬核的科幻設定和震撼的特效場景呈現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近未來世界。這些想象中的奇觀之所以能一一實現,靠的是兩萬餘名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的通力合作。比如,該片在美國、法國等地組建海外拍攝小分隊,借助雲直播和雲數據傳輸技術,實現海外拍攝、畫面直播、在線實時溝通及數據傳輸。電視劇《覺醒年代》在視聽語言方面實現創新突破,尤其是青年毛澤東出場、魯迅創作《狂人日記》等極具美學意蘊的場景,令觀眾念念不忘。作品之所以能產生如此有特色的視聽效果,既有攝影對鏡頭語言駕輕就熟的功勞,也和美術、特效的精益求精indivisible。比如,為了表現毛澤東在山頂俯瞰蒼茫大地、思考中國革命道路的一幕,主創選在一處山峰實拍。由於現場鏡頭架設受限,只能滿足局部拍攝,所以天空的環境、延綿的群山以及不同地貌特徵都需要靠特效補充製作。還有陳獨秀雪中遊陶然亭的一場戲,為營造真實環境,主創在屋頂、樹枝等地方“加雪”。為了表現雪花飄動的狀態,還在雪花質量、密度、速度、色彩等方面配合鏡頭,營造悠然自得的美學意境。


由此可見,每一部高質量影視作品背後,都站立著一群數量龐大且越來越職責分明的技術工作人員。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付出,一幅幅美輪美奐的鏡頭畫面得以呈現,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得以詮釋,一部部富有無窮魅力的優質影視作品登上螢幕、銀幕,給人帶來無限感動。他們身上蘊藏的匠心技藝,在片場的思考、工作方式方法及總結出的經驗,都是推動影視發展的寶貴財富。他們就是幕後英雄,應該被觀眾所熟知,為輿論所褒獎。


致敬幕後英雄,就要讓業界乃至大眾對他們的工作內容、生活狀況、所思所想都有所了解,讓他們的辛勞付出、所取得的成績榮譽被大眾讚賞,使他們面臨的困難苦惱被人們所理解。這就需要新聞媒體、評獎機構等打開思路,拓寬視野,將攝影、美術、特效等幕後行當置於聚光燈下,關注在影像技術和創作理念發展過程中湧現的新工種。以攝影環節為例,就細分為跟焦員、燈光師、航拍攝影師、數字影像工程師等工種。其中,數字影像工程師是隨著電影數字技術發展演變出來的新行當,他們在影片製作過程中會與攝影師和攝影助理緊密合作,從把控數字影像的畫面質量,到保證數據高效、精準的流轉,確保整個拍攝過程中的視頻質量和所要求的藝術效果。媒體把這些行當、工種從幕後推出來,講述他們立足本職工作,始終兢兢業業,對影視創作精益求精的故事,不僅能推動影視知識向大眾普及,還有助於行業形成更加踏實肯乾、真誠奉獻的清正風氣。


中國影視工業化仍處於摸索階段,尚未建立起科學完整的體系。影視生產對各個方面的標準化程度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各種細分工種的人才相對緊缺,所以重視技術人才的作用、挖掘技術人才的能力勢在必行。令人欣喜的是,近日第二屆中國(白沙)影視工業電影周發布榮譽名單,活動共設立了26項榮譽,分別鼓勵來自攝影、錄音、美術、後期製作、技術探索等幕後領域的創作者。這還只是一個開始,今後我們應該推出更多切實舉措,將更多技術人才從幕後推向台前,得到更多觀眾、輿論乃至業界的重視,獲得更多實現價值、施展才華的機會,讓行業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應有的鼓勵和榮耀,從而尋找到自己在行業的存在感和價值感,正向激勵更多人才選擇與進入影視行業。唯有如此,影視業發展才能行穩而致遠。(作者:楊慧,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化產業系副教授)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2日 15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