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對開眼角的疑問,都在這裡了

如果仔細觀察每個人的內側眼角,就會發現形態不盡相同。有一部分人的內側眼角長有一片半月形皮膚皺褶,遮擋住了部分眼球,這被整形外科學命名為內眥贅皮。

內眥贅皮 | Wikipedia

內眥贅皮又叫蒙古褶。在北亞、東亞等地的黃種人當中,其發生率高達50%以上,屬於顯性遺傳。有人認為,內眥贅皮是對多風沙環境的適應。

在蒙古帝國迅速擴張的13世紀,東方各民族大概不會認為內眥贅皮是一種解剖異常。但是在今天強勢歐美文化的影響下,我們大多數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會直觀地認可去掉內眥贅皮的眼睛看上去會更美一些。

左為《唐永泰公主石槨線刻仕女畫》,畫像中女子眼睛內眥贅皮明顯,此面貌特徵常見於東亞民族。右為《呂西爾頭像》,該大理石頭像的眼裂較長,上下眼瞼匯聚於內眥,呈銳角狀,無內眥贅皮 | 作者供圖

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感受?這是一個歷史久遠的美學難題。不管怎樣,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對人體美的判斷會受到環境和文化的影響。在歐美文化強勢審美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愛美女性傾向於通過手術矯正內眥贅皮。

1

寬眼距好還是窄眼距好

內眥贅皮對眼睛形態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源於眉弓、上瞼或者下瞼的內眥贅皮,牽引眼瞼引起眼瞼外形改變;內眥贅皮遮擋了內側眼角和部分眼球,所以看上去眼距更寬。

上為內眥贅皮,下為進行內眥贅皮矯正術和重瞼術(雙眼皮成型術)後。視覺效果上,手術前的眼距比較寬 | 圖蟲創意

眼距是寬一些好看還是窄一些好看,也是一個涉及主觀偏好的審美問題。

人們常說的“三庭五眼”源自繪畫術語,這個被面部審美所濫用的術語其實是一個很粗略的概念,是指眼距應該等寬於眼長。

標準的三庭五眼,豎線所示為三庭,橫線所示為五眼。三庭以發際點、眉間點、鼻尖以及頦下點為定點,五眼以耳側緣點、外眥和內眥為定點| 參考來源1

早期的人類學把黃種人命名為蒙古人種(mongoloid),這一名稱具有一點歧視意味,mongolism是唐氏綜合征的代名詞。染色體異常導致的唐氏綜合征相貌特點就是低鼻梁、寬眼距。中國古人認為,天生異相者多為奇人。《搜神記》記載,乾將莫邪的兒子生有異相,眉間廣尺,取名眉間尺,可以想見眼距之寬。眉間尺反抗王權暴政,為父母復仇而死。

較寬的眼距更多見於鼻梁還沒開始發育的嬰幼兒,因此略寬的眼距會給人以缺少攻擊性的溫順感覺。有人喜歡把這種審美趣味稱作“少女感”。而較窄的眼距會顯得更加成熟。

照片中的嬰兒眼距較寬。母親的眼距較窄,看起來更成熟 | 圖蟲創意

2

“開眼角”就是去除內眥贅皮矯正術

內眥贅皮矯正術俗稱“開眼角”,這是整形外科最簡單的手術之一,由此我們可以一窺整形外科的魅力。

Z成形術是內眥贅皮矯正術最常見的術式,簡單實用,沿切口設計線切開皮膚,皮下剝離,形成兩個三角瓣,將兩個三角瓣交換易位之後重新縫合,由此矯正內眥贅皮。在此基礎之上,整形外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採用一些改良術式:反向Z成形術,雙Z成形術,Mustarde 成形術。

內眥贅皮矯正術Z成形術示意圖 | 參考來源2

內眥贅皮矯正術對眼部形態的改變仍然是有限的,因此很多美容醫療機構都喜歡建議患者在內眥擴大的同時行重瞼術(雙眼皮成型術)。實際上,並非所有人都要同時接受這兩種手術,根據個體差異來確定治療方案才能達到最佳的手術效果。

要強調的是,單純的內眥贅皮不是疾病,僅是一種眼部形態,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內眥贅皮會給人體帶來什麽害處。

圖 | giphy

整形外科醫生和患者都需要明白,實施一項手術,目的是治療器質性病變,還是改善功能,抑或只是改變人體形態獲得美學意義上的改善——這是整形美容外科不同於其他醫學專科的地方。

3

關於內眥矯正術的Q&A

Q1.內眥贅皮矯正術有什麽手術禁忌?

A:有其他眼部疾病時應該先治療:內外眼或眼周的感染,先天性弱視、斜視,眼球過突或眼瞼退縮,面神經癱瘓導致的瞼裂閉合不全等。

Q2. 手術之後會形成瘢痕嗎?

A: 任何內眥贅皮矯正術,都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瘢痕,和手術方案與技巧有關,也和患者自身情況相關。大多數情況下都隻留下一條微小的切口線,瘢痕增生的患者不建議手術。

Q3. 手術之後多久拆線?

A: 拆線遵循這樣的規律:創傷越小,愈合越快;局部血供越良好,愈合越快。人體顏面部血供豐富,所有顏面部的表淺手術,通常都是3~5天左右拆線。

參考文獻

[1] 張華坤, 王敏, 羅開, 鄭之峻, & 江嵬. (2017). 三庭五眼的最佳定點探索. 醫學與哲學: B, 38(5), 64-69.

[2] 張滌生主編《整形及美容外科手術彩色圖解》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