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口服胰島素百年探索,眾多醫藥巨頭折戟,天麥生物為何有信心讓其夢想成真?

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中寫道:技術給我們帶來了舒適的生活和無盡的財富,也成就了經濟的繁榮。一句話,我們的世界因技術而改變。

這句話對醫藥行業同樣適用:技術帶給醫藥行業無盡的財富,造就了醫藥行業的高度繁榮。我們看到很多葯企僅憑一類技術或產品就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比如率先開發出阿達木單抗的艾伯維,其2017年阿達木單抗年銷售額達到184.27億美元,並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這類擁有巨大市場太空的「重磅炸彈」藥物的成功有多個要素:突破性技術、未被滿足的需求、大範圍的適用人群或治療領域、較長的使用周期。20世紀下半葉以來是藥物發現的黃金時代。以「重磅炸彈」藥物為代表的醫藥成就挽救了生命、提高了生活品質。與此同時,醫藥工業欣欣向榮。

口服胰島素,無疑具有成為「重磅炸彈」藥物的潛質:全球患者超過4億人,僅中國患者就超過1億人,漫長的治療期,以及口服胰島素可能對傳統降糖葯和胰島素注射療法的顛覆式創新。

動脈網採訪了合肥天麥生物,這家成立已屆十年的中國生物製藥公司,決定向口服胰島素髮起衝擊,打造新一代的「重磅炸彈」,並為患者帶來福音。

天麥生物產業園區(企業供圖)

1921年,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貝斯特首先發現胰島素。1922年開始用於臨床,使過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時至今日,胰島素依然是治療糖尿病不可或缺的藥物,對於某些糖尿病患者來說甚至是唯一可以應用的藥物。

據國金證券研報,從實際用藥角度來說,糖尿病前期以生活方式乾預(飲食控制和鍛煉)為主,初期用以二甲雙胍為代表的口服降糖葯控制血糖,當口服降糖葯大劑量使用後患者糖化血紅蛋白仍超過控制目標(一般要求在≤7%)後,需使用胰島素治療。

大概60%需要使用口服降糖葯8-10年,之後再注射10年以上的胰島素。30%左右需要直接注射胰島素。

胰島素是糖尿病患者後期用藥的最後一道防線,是中後期的必須用藥、不可替代。

一旦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很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將導致患者失明、糖尿病腎病將導致患者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診斷10年後常伴隨明顯的臨床糖尿病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也是II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見併發症、嚴重時糖尿病足將可能導致患者截肢的風險。

胰島素的發現和應用在為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煩惱——長期注射的痛苦,對注射時間的嚴格要求帶來的不方便,使得部分患者對注射胰島素的依從性不理想。

也正是因為如此,自胰島素髮現以來,科學家們期望以更溫和、方便的方式應用胰島素,包括注射技術和裝置的更新,口服、吸入等給藥方式等。其中尤以發展口服胰島素最具吸引力。

1924年,就發表了第一篇關於口服胰島素的論文,之後數十年,業內持續探索突破胰島素口服給葯的難關,每年發表的論文達數十篇,並有部分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口服胰島素的難點在於,胰島素本身是一種大分子蛋白質,從消化道進入很容易被蛋白水解酶降解;其次,口服胰島素進入胃腸之後,很難穿透腸道上皮細胞進入血液而被吸收。

這就造成了口服胰島素的生物利用率極低,通常只有注射方法的幾十分之一,成本會非常高昂,給相關葯企帶來不小的生產壓力。

胰島素巨頭諾和諾德,對口服胰島素的衝擊就折戟在技術實現和生產成本上:諾和諾德於2012年宣布將投資近40億美元研發口服胰島素,並預計在8-10年內上市。然而僅僅過了4年,諾和諾德就宣布終止口服胰島素的研究,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出於對前期高昂投入商業運作的考慮」。

但業內認為,其終止的原因是口服胰島素膠囊對胰島素原料產能有較高要求,產能壓力不小,出於成本考慮,終止了該項目。

一筆算得過來的帳

除了諾和諾德之外,全球另有兩家葯企正在開發口服胰島素——以色列Oramed公司和美國Diasome公司。

Diasome公司的技術路徑是利用肝細胞靶向脂質體將胰島素定向輸送到肝臟,通過促進肝臟對葡萄糖的吸收,達到降糖的目的。目前其口服胰島素產品正在進行三期臨床研究。

Oramed公司成立於2006年,並於次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代碼:ORMP),其基於蛋白質口服給葯技術,研發了兩款產品——口服胰島素(ORMD-0801)和GLP-1類似物(ORMD-0901)。

目前,其口服胰島素產品臨床表現良好,已經完成包括IIb臨床研究,正在向FDA申請批準進入臨床三期研究。

天麥生物的口服胰島素夢想,即「借道」Oramed公司。天麥生物成立於2007年,致力於國際先進生物技術的引進與吸收,生物製藥產品的開發、生產,以及創新型高科技生物製藥開發。

天麥生物創始人高小明是胰島素行業的「老兵」,有多年的從業經驗。他從1995年就開始代理外資葯企的胰島素產品,並主導進行過胰島素產品在國內的申報註冊、上市推廣等過程。「對胰島素產業和糖尿病患者懷著赤誠之心。」

自2010年開始,天麥生物與以色列技術團隊進行合作,引進胰島素種子和生產工藝,建立了自己的胰島素研發中心,並按照cGMP的要求設計、建造了原料葯工廠和製劑工廠,成功開發基因重組人胰島素原料葯和製劑產品。

2015年,天麥生物旗下子公司合肥天匯公司戰略投資Oramed公司,並達成口服胰島素產品線的合作。

合作的主要內容是,構建蛋白質口服給葯技術研發平台,並在此基礎上,研發口服胰島素、口服GLP-1類似物、胰島素和GLP-1類似物聯合製劑等一系列口服生物藥物。以建立集新葯研發、項目孵化、規模化生產、技術與融資服務為一體的產業發展平台。

天麥生物與Oramed公司合作概覽

巨頭折戟,為何天麥生物敢於投資引進口服胰島素技術並期望實現商業化?天麥生物負責人向動脈網表示,口服胰島素的難並不是完全難在技術實現上,從技術實現的角度說,口服胰島素「是一個好產品」。

技術上突破之後,還要考慮前端的胰島素原料供應以及後端的商業落地等。天麥生物有自己胰島素原料生產基地,能夠保證胰島素原料的充足供應;同時,經過技術優化之後的口服胰島素產品臨床表現良好,生物利用率已經有了突破,個體吸收情況也較為樂觀,「給出了有統計學意義的信心」。

綜合而言,成熟的技術、產業鏈布局模式、良好的臨床表現,讓天麥生物對口服胰島素項目有樂觀預期。從投資者角度看,考慮到商業化之後巨大的市場太空,投資口服胰島素也是「一筆算得過來的帳」。

跟隨者、競爭者、引領者

口服胰島素是天麥生物對未來的「押注」,在當下,其亦在積極布局二、三代胰島素產品線及糖尿病慢病管理業務,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糖尿病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天麥生物告訴動脈網記者,其在胰島素產品線方面,有7大產品、27個品規,包括重組人胰島素、重組甘精胰島素、長效GLP-1類似物、口服胰島素膠囊等,是國內繼通化東寶、甘李葯業之後第三家布局胰島素全產品線的生物製藥企業。

產能方面,一期可年產1200萬支胰島素注射液,二期產能可達6000萬支。其中,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商品名天麥霖)已獲CFDA生產批件,將於今年7月中下旬上市。口服胰島素膠囊已進入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階段,並已經看到上市的曙光。

天麥生物胰島素產品線(企業供圖)

「天麥生物對自身胰島素產品線的定位是,在二代胰島素方面我們是跟隨者;三代胰島素方面我們是競爭者;在口服胰島素方面我們是引領者。」天麥生物表示。

同時,天麥生物還布局有胰島素注射相關器械、糖尿病診所、藥店、線上健康服務平台、糖尿病大數據平台等,擬打造糖尿病管理整合平台。

天麥旗下宜糖診所(企業供圖)

從市場太空看,糖尿病治療及管理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據IMS資料庫統計,2015年全球糖尿病市場規模約600億美元,同比增長9%。

糖尿病藥物大致包括注射用胰島素、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磺醯脲類、格列奈類、中成藥和以DPP-4抑製劑、GLP-1、SGLT2等為代表的新型作用靶點的藥物等。

全球胰島素市場保持了8%左右的年複合增速,在糖尿病用藥中佔據50%以上比例。全球胰島素在糖尿病用藥中佔比60%;根據國內樣本醫院數據,胰島素在國內糖尿病用藥中的佔比為40%,考慮到樣本醫院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三甲醫院,而中國基層胰島素用量更低,因而國內實際糖尿病用藥比例遠低於40%。

據國金證券研報,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疾病譜的遷移,未來國內胰島素用藥比例至少會達到全球目前的用藥比例,市場增長太空巨大。

從進入機會看,胰島素生產壁壘極高。生物葯的大規模發酵對菌種/細胞、生產設施、生產條件、提取、純化工藝等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壁壘遠遠高於化學仿製葯。

而口服胰島素以其革新性給藥方式,能夠解決市場痛點,滿足未被滿足的需求,一旦成功上市,可能成為新的「重磅炸彈」。

技術引進、商業化落地、全產業鏈發展,天麥生物走出了一條生物醫藥「彎道超車」的創新路徑。在國家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大背景下,在滿足患者臨床用藥需求下,天麥生物及其胰島素產品線或成為中國醫藥創新的一張名片。

參考文獻:

20160828-東吳證券-醫藥行業:糖尿病行業專題報告之:市場潛力巨大,胰島素為剛需

20170703-國信證券-醫藥行業專題研究:胰島素:生死時速下的殺手鐧

網站、公眾號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