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螢火演講:海岸線消退近海無魚可捕 漁民冒險遠洋謀生

李頎拯在主題為“18年,我依然在學習如何說話”的演講中,分享了多個選題背後的故事,來闡述從業18年來他一直在堅持的一件事:學習怎麽說“人話”,用人性來說話。第二個是關於“怒海謀生”的故事。

視頻/Gravity Cat Studio

攝影/李頎拯

文字/璐遙

編輯/Smart

出品/騰訊新聞 騰訊圖片

拍攝《怒海謀生》的初衷是2012年前後,中韓、中日、中馬、中越的漁業糾紛很多,中國的漁船經常被扣押。

漁民群體的感覺如何?為什麽扣漁船?帶著疑問,李頎拯花了半年時間去海洋學校學習,經過4次體檢,最後成功考取海員證。

20年前,中國的漁村非常繁華,近海有太多吃不完的魚。即使在自然災害時,漁民們也從來沒有嘗到過饑餓的味道。

為什麽現在要到別的地方去捕魚?因為近海沒有魚了。

李頎拯舉了個例子。十年前,野生的黃螺長在岩石上面,人得輕輕地走過去,因為聲音響了螺會受驚,一受驚螺肉一收縮會掉下來砸到人腦袋上。而今天潛到水下20米才能撈到螺。

木頭船都淘汰了,只能造大船遠洋捕魚。而魚沒了,漁民走了,村子都空了。

李頎拯想知道,為什麽祖輩去的那片海域現在不能去了?為什麽近海沒有魚了?沒有魚僅僅是漁民的過錯嗎?因為他們的漁網比針眼還細?

這是魚板,平時撈的海鮮都是從這種小魚裡撈出來的。一塊魚板上擠著成千上萬的魚苗,這些魚苗正常長大後可以成為經濟魚類,而今天卻被當作魚飼料。

福建沿岸有20多公里的海岸線,儘管其美麗程度不亞於東南亞的任何一個度假勝地,在福建卻被全部鋪滿抽水管,成為養殖基地。為了養蝦,海水被管子吸到水池裡,工人不斷往裡投喂抗生素等各種藥物、飼料。這個過程產生了非常多的廢水,往往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向大海。

李頎拯感慨,近幾年海水富營養化,赤潮導致大量有毒的貝類出現,這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每年9月16日是開漁節,上萬條漁船同時出海。但他們一個星期之後回來,個個愁容滿面,因為沒有魚可撈。

“這張圖片在我眼裡像什麽?就像是大草原上來了蝗蟲,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當親自跟著漁民出海走一趟後,李頎拯覺得,雖然漁民們有很多讓人心疼的地方,也有太多可恨的地方。他親眼所見,每一條鯊魚翅被割掉時,上百條小鯊魚就會從肚子裡流出來,魚身被直接扔回大海。

從2014年起,李頎拯花了快兩年的時間,從福建一直開車到吉林琿春,把中國的整個海岸線走了一遍。去年,他整理出200多張圖片、6萬多文字,出版了一本書叫《怒海謀生》。他覺得,這就是所謂的用人性去記錄歷史。

這是跟李頎拯一起出海的輪機長,後來死在了船上。

李頎拯

攝影師,7次獲得“金鏡頭”攝影獎項,曾出版圖書《重疊的美麗》《怒海謀生》。

2007年《運河挑夫》獲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銀獎,

2008年《城市力工》獲華賽金獎,

2015年獲大理攝影節亞洲先鋒攝影師大獎,

2016年入圍徐肖冰紀實攝影展,

2017年獲“映·紀實影像獎”,

2018年獲“映·紀實影像獎”全場大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